书城励志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8257200000011

第11章 王丹玲:我三车白菜晋升富姐

没上过大学能成为千万富翁吗?王丹玲的回答是:能!王丹玲,一个我国苏北地区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却凭着过人的胆识,融得了千万创业资金,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而且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仅有20多岁。

“等面包被别人拿光了,你也就只能捡一些面包屑来吃了。做生意有时候也必须与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就是与财富赛跑,谁跑得快,谁掘的金子就越多。”这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王丹玲的一句名言,是她在商海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在一路的创业过程中,王丹玲就是遵循这样的创富理念,用激情和速度书写着自己的财富神话。她创造性地用一次演讲融得了百万资金后,又以临场发挥妙计擦皮鞋的方式收拢了韩国外商的巨额投资,从而开始了她的“攻城略地与财富赛跑”的创业之路,创造了一个财富奇迹。然而,有谁知道,这一切却仅仅是从三车白菜起家的……

三车白菜,打开局面

有着“鱼米之乡”的苏南地区,以其特有的富庶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在苏南地区的带动下,苏北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先行富了起来。然而,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的王丹玲,家里不但没有先富起来,反倒比一般的贫困人家还要贫穷。在亲戚的接济下,王丹玲勉勉强强读到了高二,就再也无力继续学业。

辍学之后,王丹玲就随着二表姐来到上海打工。到了上海,王丹玲才知道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流光溢彩——只是,这些流光溢彩的生活却不属于她们这些打工妹。经过一个熟人的介绍,王丹玲和二表姐进入了一家皮鞋厂当起了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但工资却只有那么微薄的几百元。

一年后,每况愈下的皮鞋厂终于关门大吉了。无可奈何之下,在二表姐去了南京之后,王丹玲只好回家帮助体弱多病的父母照顾田地里的庄稼。从小,王丹玲就喜欢读《农民文摘》之类的读物,也曾多次劝说父亲改种一些经济作物,但倔强的父亲却说:“民以食为天,不种粮食,拿啥填饱肚子?”这次,在王丹玲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父亲终于同意把大部分的田地改种大白菜。在父亲的心目中,女儿在上海生活过一年多,见过大世面,她的选择或许是有道理的。

大白菜的长势煞是喜人。一天,南京的二表姐在电话里对王丹玲说:“哎,你不知道,白菜在南京简直成了香饽饽,比咱家里的价格要贵上好几倍呢!”

说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王丹玲心里马上盘算开了,既然白菜在南京的销路这么好,那为何不把白菜弄到南京去卖呢?

很快,就到了大白菜收获的季节了。王丹玲和父亲雇了三辆货车,满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一路颠簸着来到了南京的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一下货车,王丹玲顿时傻眼了:我的妈呀,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门前到处都是满载着大白菜的卡车。

一个留着小胡子的农民凑过来说:“哎呀,你们咋还往这儿运白菜呀,你看这白菜太多了,都卖不出去呢,今年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白菜。”

回到借宿的小旅馆,王丹玲一边偷偷地抹着眼泪,一边打开收音机听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还没到时间,王丹玲却灵机一动,关了收音机,给二表姐打电话,让她明天有空过来帮一下忙。

第二天,二表姐赶到菜市场门口的时候,却见王丹玲的车旁围了一群人,车上挂着一块白底红漆的大牌子:“爱心大白菜,免费赠送。”二表姐赶紧跑上前去冲着王丹玲大喊:“丹玲,你疯了吧,咱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总不能白扔了吧。”

王丹玲的大白菜只赠送给普通市民,每人限领三颗,主要是防止小商贩哄抢。三车大白菜免费赠送是个猛料,很快就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爱心大白菜也一下子牵动了石城老百姓的心。

随着媒体的关注,领大白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不付钱白拿走的,来领白菜的都是些爱吃白菜又心肠热的人。三车大白菜在三天时间里全部销售一空。

千里迢迢卖白菜,本是一个赔本的生意,经王丹玲这么一折腾,竟然起死回生地赚了钱。三车白菜卖了整整1万元,这1万元使王丹玲倍受启发,也成了她生意之路的始发站。

一次演讲,一百万元

卖完大白菜,王丹玲留在了南京,她想在南京寻找商机,也好在南京做点小本生意。但究竟做什么生意,她心里也是没谱。每天吃完早饭,王丹玲就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转悠,寻找着可以创业的路子。

有一天,王丹玲路过板仓街的时候,见路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汽车装潢店顾客盈门,人满为患。板仓街地处东郊,车流量不大,但生意却出奇的好。王丹玲深感好奇,就信步来到一家小门面前,想多看看这一行的门道。

小门面的老板是一位中年人,乐于与别人攀谈。王丹玲与小老板闲扯了一阵子,这才过渡到了主题:“老板,看你生意这么好,一年下来肯定有不少赚头吧!”没想到,小老板却抚了抚鼻梁上的眼镜框,十分不满意地说:“唉,我这只是小打小闹,做点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的,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一两百万的样子,人家有本事的,赚的多了去了。”

几十平方米的小店竟然有这么大的赚头,街上车流滚滚,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这么多车每天在街上跑来跑去,灰头土脸的,它们也总该要经常美美容,洗洗脸吧。

汽车要美容要“洗脸”,王丹玲脑海里突然闪过这么一个词来:“亮脸”。“好,就干汽车亮脸这一行。”王丹玲不禁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创业需要资金,可是庞大的资金来源在哪里呢?没有资金是最大的烦恼,但王丹玲不怕,正如她所说的:“有肥美的田地,却没有多余的麦子做种子,怎么办?只有厚着脸皮去借呗,总不能让这么好的田地都荒着吧。”

几天之后,南京几家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上出现了这么一条十分显眼的小广告:免费讲座,给想投资的人一条金点子。演讲主题《商业奇谋:千万富翁从天而降》。

由于贫穷,王丹玲对经济有着特殊的敏感,她一直在自学经济学方面的相关课程,也读了许多关于财富方面的报纸与书籍。她的知识积累这次派上了用场,在暂时租借的一家学校的礼堂演讲那天,前来听讲的人爆满整个礼堂。王丹玲激动异常,她讲得声情并茂,台下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王丹玲向所有前来听讲的人递了自己的名片,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一两个愿意投资的合作者。第二天,就有几位有投资意向的人给她打来电话,约她做进一步的详谈。几经筛选,王丹玲最终选择了一位在市场上倒卖鸡蛋的暴发户,从他手里拿到了一百多万元的风险投资。

几个月后,王丹玲有着自己独特创意的“亮脸”公司开始营业了。

一条擦鞋妙计,1500万元投资

“亮脸”公司开业后蒸蒸日上,王丹玲自是喜上眉梢,“倒蛋大王”也心花怒放。但是,时隔不久,王丹玲就敏锐地意识到市场需求如此巨大,而自己的“场子”却又实在太小。她意识到必须趁着眼前的大好时机扩大规模,进而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于是,王丹玲就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倒蛋大王”,但“倒蛋大王”却颇感为难,因为他又玩股票又炒房子,摊子铺得太大,实在无力再出资了,他让王丹玲再等等,等手上资金充裕了再作打算,不急在一时。

而王丹玲却毫不客气地说:“等面包被别人拿光了,你也就只能捡一些面包屑来吃了,做生意有时候就必须与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就是于财富赛跑,谁跑得快,谁掘的金子就越多。”

就在王丹玲一筹莫展的时候,韩国一家公司的中国市场部杨经理来南京考察市场,王丹玲闻风而动,决定前往游说。

在杨经理下榻的酒店里,王丹玲侃侃而谈。杨经理虽听得目瞪口呆,但仍不为所动。这是一位久经商场的老生意人,面对这样的老手,王丹玲开始有些心灰意冷。不过,待到王丹玲讲完,杨经理才呵呵一笑,说:“王小姐,对于你所讲的情况,我只有向公司总部请示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决定。”

在临走的时候,王丹玲执意要为杨经理擦一次皮鞋。杨经理顿时惊呆了,眼前这位风雅善辩且事业有成的女老板,怎么会肯弯下腰来为别人擦皮鞋呢?

见杨经理一脸迷茫的样子,王丹玲笑着解释说:“以前,我在皮鞋厂打过工,跟一位老师傅学了一手擦鞋的手艺。我们公司招进来的每一位员工,我都会为他们擦一次鞋的。”

听了这些,杨经理笑了笑,说:“王小姐,你这是忆苦思甜呢,还是笼络人心?”

王丹玲爽朗地回答道:“两者都有吧。”

杨经理还是有些不解,继续问道:“但你要知道,我可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哦。”

王丹玲埋下头去擦皮鞋了,嘴里却说道:“对待合作伙伴和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朋友,我都会为他擦一次鞋的,而且只有一次。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要想真正在一起合伙捡金子,首先要成为真正的朋友。为朋友擦一次鞋,就算是一片诚意和见面礼了,没有什么丢脸面的!”

其实,这个时候王丹玲也是死马当活马来医,心里突发奇想,想出这招连她自己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的招数。

但没想到就是这次的临场发挥,却拉近了她与杨经理之间的距离。

半个月之后,杨经理陪同公司总部的老总亲自登门“拜访”来了。王丹玲喜出望外,赶紧向这位老总捧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在计划书中,王丹玲详细地分析了以南京为中心所辐射的都市圈内,苏、锡、常以及杭州等城市的市场容量,进而提出了迅速占领市场,攻城略地的可行策略……

最后,这位老总带着赏识和满意离开了。当然,王丹玲因为上一次的“临场发挥”,表演了一次擦鞋的闹剧,这次也只得将计就计给这位大老总擦了一次皮鞋。

没隔多久,杨经理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韩国总部认为王丹玲是一个有能力、有潜力而且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经高层领导商定之后决定投资1500万元……

如今,王丹玲的“亮脸”公司正在呈遍地开花之势迅速发展着。昔日的农家女也早已脱胎换骨,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凤凰”。

《中庸》论道

王丹玲的成功,以胆识取胜。人的胆识,对创业来说,尤其重要。创业是一种前面有很多不可预测性的活动,一个没有胆识的人是不能创业的,而胆识会让人的活动价值瞬间放大很多倍。

王丹玲一路的创业活动,就是一路有胆识的表现。首先是白送那三车白菜;接下来是凭一次演讲融资百万,这几乎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举动,没有借贷,没有抵押,没有保人,完全靠一种无形的东西;第三是靠擦皮鞋的策略融资1500万,其实王丹玲这样做自己也认为有些哭笑不得,但她想到了就会放开胆子去做。

白送那三车白菜是王丹玲的第一桶金,也是后面两次胆识表现的信心基础。王丹玲因为那次的过人胆识表现,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爱心,结果她让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当时她卖,那肯定会惨败而归。其实人有胆识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欲望很强,二是无欲无求,当然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只要有胆识,就会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中庸讲究做事情不偏不倚,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在一种更宏观意义上的中庸,是一种“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