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禛心俜玉
821500000302

第302章

顺着御书房回到养心殿,雍正依然背着双手,眯眼看着路边花卉。

自从提出归隐一说至今,多日来两人都是彼此心中有沉思缠绵,却辜负了大好的时光,展眼间已是凉风入耳,夏日已尽,此时正是金秋八月,桂树飘香,菊花连绵,锦绣满目,碧空如洗,紫燕南飞,越发有一种清新萧瑟之气萦绕鼻端。

缓缓走了一会儿,雍正突然立住了脚步,对花沉思着方才允祥之话。

身后跟着他的李德全等人也不敢言语,只是静静地立在他身后。

过了良久,似是时光凝固,雍正才自言自语道:“倘若我此时归隐,皇阿玛在九泉之下也必定不会怪责我罢?”

他素知皇阿玛一生心中孤寂,虽有荣华锦绣,却掩不住心中悲怆,他不愿意如此度过余生,到时候,就算天下都在手中,可也没有什么可以觉得心里欢欣的事情。

只是,想到这里,他却又皱眉起来,他如此想,黛玉却未必如此,况且她心里也总是觉得自己舍不得江山皇位,如今瞧来,他得好生想个法子,才能带着黛玉离去了。

想起林如海留下的旧信,雍正唇边荡漾着一缕浓浓的笑意。

当日里极其佩服林如海的心思缜密,却从未想到至今为止,他却依然能因此而从中脱身。只是林如海信中却是十年之约,如今距离雍正十三年还有好几年的时光,他竟是要再在宫中蹉跎上好几年不成?到时候,他都是年近花甲的老头子了!

继续往前走着路,雍正突然眼波一闪,也许,林如海什么都料到了,他信中的十年之约,是雍正十三年,倘若那时候离去的确是最好,因为那时候,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而且,弘昼也能离开父母了,到时候托付给允祥照顾,也未尝不可。

毕竟他们只是离开宫闱朝堂,并非遁世离去,要见孩子们,也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情。

不知不觉,已走回了养心殿,只见湘帘曳地,静谧无声。

门口两旁放了两盆极家常的绣球菊,开得正好,影影绰绰地落在湘帘上,风吹过的时候,摇曳生姿,越发美丽夺目,一股清香更是沁人心脾,令人头脑为之清醒。

雍正呆呆地看了半日工夫,抬眸时,却见黛玉站在窗边,正静静地凝望着自己,看到自己望过去,她亦是启齿一笑,人美如玉,袅娜如柳,越发显得丰姿端丽,娇美绝俗。

雍正快步掀了帘子进去,将她拥抱在怀中,深深地埋在她清香四溢的发丝中,轻声道:“玉儿,归隐的事情,暂时搁置下罢。极多的事情,只管交给我处置就是了,你很不用操心,只要守着含饴弄孙之乐就好。”

听到雍正竟似想通了,虽然心中难掩失望,可是黛玉依然浅笑轻颦:“这就是了,若是四哥舍不得,我怎能说什么?只要四哥想着是好就是了。”

青丝如水一般缓缓拂过他的脸,黛玉依靠在他肩头上,共望窗外的连绵锦绣,柔声道:“我虽想归隐,只是托懒儿罢了,如今朝政清明,宫闱平静,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大隐隐于朝,我们也算是隐士的。”

雍正心里却是不由自主地有些叹息,她到底还是在宽慰着自己,怕自己为她而担忧,只是这个傻丫头啊,她为自己担忧,自己就不为她担忧么?到底什么是情?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也不是什么流传千古名垂青史,只是情到深处情转薄,太浓反是空余恨。

他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余恨,更不想与他的玉儿无法携手余生,所以,有张有弛是必须的,只要能看到他们归隐的那一道曙光,如今再苦再累,他也甘之如饴。

想想也倒是好笑,做亲王的时候,想得到帝王权,所以汲汲了一生,历经风雨。可最终果然得到了的时候,一切都平静下来了,他们的儿女也不用活在担惊受怕中了,他却又想放手,将皇位当作了是烫手山芋一般。

夫妻两个又回复了往日的柔情蜜意,允祥和弘历终于松了一口气。

允祥暗暗瞅了弘历一眼,弘历也回他一笑,道:“侄儿倒是不想皇阿玛归隐的,他的雄才大略未曾尽展,却要丢下玉玺而去,实在是令人好生气愤。”

允祥淡淡一笑,道:“你不是最想与弘皙一决高下,一展身手么?”

弘历忙笑道:“十三叔,你可别笑话我,弘皙的心意,我倒也琢磨得差不多了,不想让皇阿玛出手,只因为我不想让皇阿玛再落得一个长辈欺负晚辈的名儿。”

允祥脸色微微有些沉思,含笑道:“你也别这般淘气了,趁着这几日天气清朗,我在家里治了酒席,请你们一家子去吃酒赏菊,也叫上弘皙一起过来罢!”

有些事情,总是要解决的,越是留下,越会成为极大的隐患。

抬头望天,康熙朝的皇子龙孙还剩下多少呢?妻离子散者有之,隐姓埋名者亦有之,而不放弃的人仍然比比皆是。弘皙这个孩子极好,且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又何必和弘历再争什么长短?江山早定,继位者亦早定,再争这些,不过徒惹笑话而已。

四哥都是要走的人了,弘皙心里又何必存着旧日恩怨呢?

秋阳如画,怡亲王府花园中绿肥红稀,可见凋落,东篱之下,簇菊生幽。

怡亲王府的八角亭中,正在东篱之旁,亦只见假山怪石,小桥流水,竹径通幽。

允祥治了些酒席,便只吩咐儿子弘昌请了晚辈的侄子们来赏花吃酒,不多时工夫弘皙以及允禄允礼等王府里的弘字辈的兄弟都到了,正在寒暄一番方罢。

弘历大笑着过来,看到园中美景,弘历不禁笑道:“好俊的菊花,越发有刚骨了。”

只见弘历穿着青灰长袍,套着一件宝蓝色巴图鲁马甲,越发显得俊朗风流。

听了弘历的话,允祥一笑:“怎不见你也有些刚骨?论起刚骨,唯你额娘而已。”

弘皙眼波一挑,允祥长子弘昌便笑道:“他就爱这些个打扮风流,只差涂抹些胭脂水粉了,怪道四伯母时常叹气苦恼,怎么就没生下一个像四伯母和四伯伯的孩子。”

一句话说得众人捧腹,弘皙抬手掩住口轻声咳嗽了一声,忍住了笑意。

弘晓年纪却比弘历小得多,仰头眨巴着大眼睛,笑眯眯地道:“四哥,听四伯母说起过,当日里四伯母的外祖母家有一个中表兄弟,生得极是风流多情,又爱胭脂水粉,只是个纨绔子弟,越发没个刚骨了,四伯母生平最厌,亏得四哥还学他呢!”

弘历给他这话噎得几乎不曾呛着,不满地道:“贾宝玉不过就是一块假宝玉烂石头,如何能与本公子的风流潇洒相提并论?我可是马背上长大的满洲巴图鲁,文武全才,举世无双。”

“哈哈哈哈!”众人不觉笑得前仰后合,弘皙手中的酒杯合到了弘昌身上,弘昌手里的茶则倒在了弘晓的腿上,烫得弘晓哇哇怪叫,越发弯腰揉腿揉肠子。

允祥眼里也带着笑,摇头叹道:“这几个孩子中,最淘气的便是四哥家的了,也不知道四哥和四嫂那样的人,怎么偏生有这般淘气的孩子,倒是多像了四嫂小时候。”

听到允祥说到黛玉,弘历素知黛玉从小是父亲和允祥看着长大的,历年来也听李德全说起过往事,心里好奇得紧,只是也没人多嘴去说,故忙扯着允祥衣袖笑道:“十三叔,快说说额娘小时候的事情,赶明儿我也去糗糗她去!”

允祥从他手中扯回衣袖,薄责道:“弘历,你在我这里也动手动脚的,仔细你的皮!”

说得弘历哈哈大笑起来,手中的折扇打开又合上,一派倜傥风流,道:“十三叔,什么时候你也这般说我了?我就知道你们都爱向额娘告状。”

允祥慢条斯理地坐下,看着下面的小厮上来与弘皙弘晓等人收拾完了,才缓缓地端起酒杯,笑道:“想起操劳半生,也难得如今的清净。”

“可不就是?我如今也是难得地走遍了四方,越发觉得何谓海阔天空!”

一句朗朗的话,从门口传来,双鬓微白却依然丰神俊美的允禟含笑而来。

弘皙蓦地里大惊,轻声道:“九叔?你不是已圈禁了么?”

早就听说他与允祀同一天中毒死了,怎么还尚在人世?

允禟双眸扫过众人,对允祥笑道:“我再不知道你消息竟是这般灵通的,我不过才进京,你就知道了,还打发人下了帖子来。”

允祥吩咐人给他送上了一副杯筷,举起酒杯道:“多年不见了,见到九哥风采依然,真是感慨万千,没想到,我倒是白发比你多些了。”

“你和四哥都忙着正事儿,自是辛劳许多。”允禟眉开眼笑,那是重担,他担不起。

允祥轻轻啐了他一口,才问道:“这次回来,可去探望九嫂和你那些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