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禛心俜玉
821500000146

第146章

胤禛也坐了下来,指点着羊皮卷的上的山水,道:“此次出京,我们就是走济南、泰安、枣庄一条线,正好穿过徐州,再走宿迁、淮安,然后到扬州,赏玩瘦西湖,正好再见见江南道盐课御史有琴松。说起来,徐州正好是中间,护卫又不甚严厉,城门守得也不是很牢靠,最是容易动手的地方。”

康熙点头赞同道:“不错,说起来,除了扬州,徐州也算是最大的城池了,偏生极穷苦,便不繁华,人也不多,又是黄河常年泛滥之地,既然此次出京,到了徐州,朕自然是要体察民生疾苦,顺便视察黄河治理的现状,再去见见李蟠那老头子,停留的时间越久,越容易让他们得手。”

说到这里,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自己素来开枝散叶,儿女满堂,原本想着儿女事事孝顺,却谁能知道,自己养出了这么写极上进又有本事的儿子,却一个个都对自己的位子虎视眈眈,巴不得自己赶紧死了,退位让贤。

听到康熙忍不住将心中所想感叹出来,胤禛面无表情,这是他自找的。

黛玉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软软地说道:“所以说,做帝王,皇阿玛尽到了所有的责任,可谓千古第一帝。可是对待儿女上,却是疏略太多,早早立下太子殿下,一来他年纪太小,谁能知道他长大之后如何?二则,也容易让朝臣结党营私,更有什么皇长子党、太子派、八爷党的,处处分庭抗礼,的确是不智之举。”

康熙脸色有些暗淡,目光也有些朦胧,叹息道:“可惜,朕已是悔之晚矣。”

说着才幽幽地道:“当初立下胤礽,一是当初赫舍里为了生他,早早就去了,朕心中感念夫妻情深;二则,娃儿你也明白的,大清朝入关虽有几十年,可是根基不稳,汉人都是诗礼大家,讲究立嫡不立长,当初太皇太后也是为了安抚汉人百姓,故而依从汉人规矩,做主立下胤礽。

“胤礽不到两岁,朕立了他为皇太子,尽心尽力教养着他,连带其他的儿子也都疏忽了。三岁的时候,他极好学,人又聪明伶俐,朕极爱之;十三岁的时候,正是好儿郎好年纪,文韬武略,皆有所成,也很孝顺;二十三岁的时候,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娶妻生子,儿女满宫,那时候他定然是在想,他是未来的皇帝,自然要好好孝敬朕;岂料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就有些急了,怕自己年纪老大,朕还不死,偏生几个兄弟又都极有本事,他心中有些害怕,就不免结党营私,想早些将朕拉下去。”

听到康熙竟是将朝中之事胸中皆有丘壑,黛玉也不禁诧异。

原本以为他只会让四哥娶老婆联姻,没想到,他对这些儿子的争斗,竟是了如指掌。

不过听出了他语气中对胤礽的深深惋惜,黛玉也不由得沉静下来,这是他的家务事,自己怎好开口?

康熙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三个圈,指着其中一个圈道:“这是胤礽索额图一伙儿,以嫡出为优;那是胤褆明珠一伙儿,以长者为先;这个,就是胤祀胤禟一伙儿,却是以贤著称,可谓是三国鼎立啊!”

黛玉却看到他在三个圈中放着一块石头,不禁有些诧异地问道:“石头值得是谁?”

康熙看了胤禛一眼,淡淡地道:“中间的石头,说的就是稳若磐石,既不结党营私,与三伙结交,也不显山露水,虽然不露锋芒,可是处处办事妥当,根基之稳固,却是另外三伙所不及,说的,自然是你家的这口子了。”

黛玉听了这话,暗自吐了吐舌头,不置可否。

胤禛更是冷着一张脸,虽然让康熙看破了自己的势力,可是却也无惧怕之意。

对胤禛的冷静自若,康熙更是打从心里暗叹,道:“说起来,另外三伙儿都太稚嫩了些,不及你思索之深,谋略之深。”

还有什么比孝顺更能得了自己心意的?那三伙儿都各自心中打着小九九,都巴不得自己早死,可是胤禛却非如此,只怕这小子还巴不得能有几年清净自在的日子过,不然也不会钻研佛理,自号圆明居士了。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是圆明园的由来,可是,“圆”说的却是品德圆满,也就是逾越前人之意;“明”就是执政正大光明,普照天下而英明睿智之意。可以说,更是为君者的一种典范和规格。

说起来,也许他更期盼的是一种居士生活,当然,其中必定要带着娃儿一同。

胤禛始终都是不置可否,既不因康熙看破自己的心事而慌乱,也不因康熙的话,而有丝毫惧怕。

黛玉索性开口问道:“那皇阿玛心中到底打着什么主意呢?引蛇出洞,引的是太子一党,还是大阿哥一党?又或者是想从太子一党与大阿哥一党之后,处置八阿哥一党?可是这么做,有什么意思呢?终究是您的儿子,您还是无法真正处置的。”

“敲山震虎罢!”康熙揉揉额角,疲惫地道:“朕也不能忍受他们处处虎视眈眈,该震震他们了,给个警醒儿了。”

看康熙如此,黛玉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怜悯,他是个好帝王,将什么都能算进胸中,事事也都能以天下百姓为己任;可是,对胤禛,也许是个好父亲,对别的儿子,却不是个好父亲,甚至于对嫔妃,对南宫风,也不是个好丈夫。

与胤禛陪着康熙用完晚膳,天色已然漆黑一片,回到自己的帐篷中,衬着那一灯如豆,黛玉若有所思地看着胤禛,轻道:“四哥,其实当年有琴松伯伯说你的面相,没有说错呢!”

胤禛张罗着茶水,不觉拧起眉头道:“有琴松说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那时候你不过刚满月,知道什么?”

黛玉俏皮地跳到了铺着羊毛毡子的榻上,转头看着胤禛,道:“爹爹有跟我说起过,他说,有琴松伯伯说你的面相,必定是受父母极其疼爱的啊!如今看来,还是有些道理的。”

胤禛有些失笑,端着温热的牛奶来给黛玉,道:“什么时候,你知道得这么多了。”

黛玉蹙着眉头看着面前的牛奶,道:“四哥,牛奶也是有腥味儿的,为什么要我吃?”

胤禛温言道:“这不是生奶,是已经吩咐人重新熬制过的纯奶,又添了些槐花蜜,有一丝甜味,没有腥气,有利于安眠。”

黛玉小口啜着,好些惊喜在眼中,道:“真的!四哥,你好厉害,能将以前有腥味儿的牛奶弄得没有腥味了!”

抚着黛玉披散的头,胤禛道:“家里养了你这么个爱挑嘴的小祖宗,什么东西也都学会一些了。”

说得黛玉忍不住羞赧一笑,喝完牛奶,舔了舔嘴角一圈奶渍,将空碗递给胤禛,拍了拍肚子,道:“喝饱了!”

胤禛放下空碗,张罗着床榻,对已有些星眸困倦的黛玉道:“玉儿,你先睡罢,让辟邪守着你。”

黛玉揉揉眼睛,拉了拉皮毯子,道:“四哥,你不睡吗?”

胤禛微微沉吟了片刻,替她拍松了枕头,理好青丝,才道:“这样的时候,我不能放松一丝警惕,即使有鬼影保护着皇阿玛,我也不大放心的,还是不睡为妙。”

黛玉知道他虽然和康熙父子冷淡,可是心中依然极其孝顺,便不言语了。

半日,才从小嘴里吐出一句道:“四哥,你可要小心!”

好想让辟邪陪着四哥,可是若是辟邪不在自己跟前,四哥一定有后顾之忧,不能全心办事了。

胤禛点点头,轻声道:“放心罢,四哥一直都会平平安安的。”

说着将灯移到远处,床边登时一阵黯淡,唯独床脚下辟邪十分警醒。

“辟邪,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都不准出来,好好守着玉儿,知道不?”胤禛郑重地嘱咐道。

辟邪半睁开眼睛,耳朵扇了扇,权当不曾听到,可是却记载心中,

胤禛方走出帐篷,望着康熙的帐篷高高于诸帐篷中间,侍卫棋布,其实已是水泄不通。

鬼影悄无声息地掠到胤禛身边,黑色的影子也融入黑夜之中。

“一色都是极其正常,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胤禛冷冷一笑,那笑容在黑夜中有些邪肆的狂妄,划出一道黑暗之光。

胤禛道:“皇阿玛的帐篷搭建在中间,看似是呈现包围之势,但是却有极大的弱点。”

鬼影语音中有些诧异:“弱点何在?既然有弱点,为何不改进?”

胤禛指着康熙帐篷之后,道:“按理,我和玉儿的帐篷应该是居皇阿玛右后侧,大哥的帐篷应该是在左后侧,嫔妃们的帐篷在左前侧,正右侧是极尊贵的地方,原本应该是太子的所在,可是却给八弟等人占用,故而我和玉儿的帐篷是在正后侧,连余者几个兄弟帐篷也都列在太子和大哥的后面,你不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