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8208800000012

第12章 世界部分(3)

当哈罗德充满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时,挪威人从北方开始入侵英格兰约克郡。哈罗德率军迎战。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见英王哈罗德北上拒敌,南方空虚,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领5000人(其中2000人为骑士)的军队向不列颠扑去。在哈斯丁斯一举将敌军围歼。

哈斯丁斯战役结束后,威廉缴获了哈罗德的金线宝石王旗。为求得罗马教廷对他夺取英格兰王位的支持,他将王旗献给了教皇。哈斯丁斯战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兰的基础。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礼,正式登上了英格兰王位,称威廉一世。

威廉所开创的王朝史称“诺曼王朝”。他被后人誉为“征服者威廉”。

做为法国人,威廉继承王位的理由是:爱德华在1051年与其岳父戈德温伯爵发生争执时,曾对威廉公爵以英国王位相许诺,从而获得他的支持。

欧州中世纪时期,英格兰、法兰西两国间因王室联姻、财产继承和领土纠纷而形成相当复杂的关系,最后不得不以武力解决。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这就是英法历史上的“百年战争”。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导致蒙古帝国分裂吗?

蒙古国自成吉思汗即位后,于公元1219年开始向西征讨,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中欧地区。

成吉思汗亲自统率第一次西征的目标是:中亚阿姆河下游古国花剌子模。

蒙古军冲进城市以后,3万花剌子模军队在城内的堡寨里死守,又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因为粮尽械绝,全部牺牲。

灭亡了花剌子模以后,蒙古军继续西进,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顿河流域,于公元1223年打败了俄罗斯联军。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领导的,他率诸王子远征,在击败保加尔人后,横扫南俄草原,攻陷罗斯古国都城基辅。公元1241年,蒙古人兵分两路,侵入波兰和匈牙利,大败波兰、德国等国骑士团组成的欧洲联军。

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旭烈兀进行了第三次西征,消灭了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但是,蒙古人在大马士革以南的阿音札鲁特被埃及苏丹军队打败,失去进一步西征的可能。

蒙古帝国经三次西征,领土已非常庞大,也正因为庞大,才很难维持长久的统一。蒙古帝国很快便分裂了,但蒙古人的统治在一些国家中却维系了很长时间,拔都在罗斯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近两个半世纪;蒙古在克里米亚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783年。

蒙古军攻陷花刺子模之后,把全城烧毁了还不罢休,又决开了大河的堤岸,把全城淹掉。曾经一度繁荣发达的中亚细亚文明,顿时被摧毁殆尽。花剌子模国王逃到里海的一个荒岛上,凄凉地死去了。

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哥伦布是在寻找黄金的途中发现新大陆的吗?

15世纪的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很快,使用的货币都是金币,因此黄金就成了财富的象征。整个欧洲出现了黄金热,从国王到臣民,都在疯狂地寻找黄金。哥伦布也不例外,但寻找黄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直到1492年4月,西班牙女王才答应哥伦布资助船只和大部分费用,授予他海军大将的军衔,还预先封他为新发现土地上的世袭总督,准许他取得这块土地上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土地所有权仍属于西班牙。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小小船队,离开西班牙一直向西航行。

一个多月过去了,大家看到的,除了大海以外,还是大海。

10月12日凌晨,一个名叫特里亚纳的水手,站在高高的桅杆顶上首先发现了陆地,他一面高呼“陆地!陆地!”一面向其他两艘船发出信号。

天刚蒙蒙亮,哥伦布带领一批水手,举着一面绣有绿十字架的探险队旗帜,庄严地踏上了航行70天来第一次遇到的这块陆地。他们发现在这里居住着很多岛民。哥伦布与岛民互换礼物后,第二天,带领船队绕岛航行一周,考察了这里的水陆形势和风土人情。因为这儿不产黄金,根据岛民们的指点,又向南继续航行。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与船队回到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行。

在哥伦布之后,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也参加了南美海岸的考察。他发现,哥伦布所到的那个地方,根本不是欧洲人早已知道的东方,而是一片新发现的大陆。后来,这片被新发现的大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哥伦布一生共向西出航四次,发现了加勒比海内所有的重要岛屿,以及中美洲地峡和南美洲大陆。

哥伦布一直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后来把他所发现的那些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把那些的土着民族称为“印地安人”(印地安是“印度”的译音)。这些错误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尼德兰革命促成了荷兰的形成吗?

从1566年开始,尼德兰沦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尼德兰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只有三百多万人,但它的经济却十分发达,有“城市之国”、“世界之花”的美称。

尼德兰的财富让西班牙红了眼,对尼德兰的统治越来越残酷了。管辖尼德兰的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十分残忍。从十六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尼德兰屠杀和驱逐新教徒达五万多人。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初,尼德兰人民开始攻打监狱、拆毁火刑柱,公开反对西班牙的统治。贵族于1565年秘密地组织了“贵族同盟”,反对西班牙的残暴统治。

1576年11月8日,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南北统一,共同反对西班牙的统治。

1579年1月6日,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为对抗西南几省贵族的背叛,结成乌得勒支同盟。同盟促使北方七省完全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联省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布废除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称荷兰共和国,简称荷兰。

1609年9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获得完全胜利。

尼德兰革命不仅是一次独立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胜利后成立的联省共和国被马克思称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公元862年,波罗的海北边的诺曼人部落首领留里克兄弟三人来到诺夫哥罗德,建立了诺夫哥罗德公国。从此,开始了俄国历史上的留里克王国。

留里克去世后,他的弟弟奥列格挥师南下,攻占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园。这时,斯拉夫人自称“罗斯人”,公国因此而得名。

俄罗斯是通过战争而不断发展壮大吗?

公元124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远征俄罗斯及斯拉夫诸国后,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建立了金帐汗国。俄罗斯各公国都沦为金帐汗国的藩属,金帐汗在各国王公之中挑选一代理人,任其为“全俄罗斯大公”,凌驾于其他王公之上,并由他代表蒙古人向12个俄罗斯公国征收贡赋。

14世纪上半叶,统治莫斯科公国的大公是伊凡·卡利塔,他表面上装得非常谦恭温顺,而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大自己公国的领土和势力,积蓄力量为推翻异族奴役做准备。

到1359年,底米特里·伊凡诺维奇担任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公国的实力更为强大了。他大力加强莫斯科的城防,严格训练军队,时刻准备摆脱蒙古人的控制。

这时,金帐汗国内讧不断,连大汗(国王)也不停地更换。底米特里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组织军队,赶跑了驻在境内的蒙古兵,宣称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实现公国独立。

对于莫斯科公国的独立和反叛行为,金帐汗国的大汗马麦汗与立陶宛大公结盟,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消灭莫斯科公国。

双方在库里科沃展开了激烈的对战。结果以蒙古人战败而告终。

经过这次血战,俄罗斯人送给底米特里大公一个美名,称他为“顿河英雄”。从此,打破了蒙古兵不可战胜的神话,看到了独立的曙光。

到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更加强大了。伊凡三世去世后,其子瓦西里三世继位。瓦西里三世继承父王的遗志,最后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大业。

金帐汗国意为“黄金部落”,我国史书上称“钦察汗国”。

1592年,中国开始支缓朝鲜,抵抗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了胜利,史称“壬辰卫国战争”,谱写了伟大的友谊。

欧洲“30年战争”是以鉴定一系列和约结束的吗?

1618年5月23日,捷克波希米亚议会代表把神圣帝国皇帝的使者马蒂尼茨和斯拉瓦塔从王宫窗口掷出,史称“掷出窗口事件”。

捷克“掷出窗外事件”发生不久,国王斐迪南派一位特使来到德国。请求巴伐利亚公爵出兵捷克。公爵当即让手下梯里率领25000人马向捷克进发。捷克的新教徒们得到消息,连忙向德国的另一派首领腓特烈求救。两军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遭遇,发生了激战。结果,腓特烈指挥不利而战败,他本人逃往荷兰。捷克成为德国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捷克人民被迫改奉天主教,甚至以德语为国语。

逃亡在外的腓特烈并不甘心,作为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腓特烈知道英王不会坐视不管。在白金汉宫华丽的殿堂内,腓特烈把荷兰国王同意帮助的亲笔书信交给詹姆士一世。对德国早就不满的英王当即答应,一定支持腓特烈。

1625年,英国和荷兰经过商讨,决定不亲自出面而怂恿丹麦出兵。结果丹麦兵败如山。

1630年,瑞典出兵攻打德国。德军在萨克森的吕岑,与瑞典人展开了厮杀。

吕岑战役的结果是:瑞典失去了国王,但取得了胜利;华伦斯坦虽然失利,却保存了实力。不久,德国在西班牙的帮助下,打败了瑞典。

年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对丹麦、瑞典的相继失败感到愤怒。他觉得,为了新教同盟的利益,必须给哈布斯堡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于是在法国首相黎世留的斡旋下,英国、荷兰、威尼斯、瑞典等纷纷支持法国。法国终于跳了出来,成为战争的主角。1635年,法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经过一番血战,法军获胜,从此转变了战局。斐迪南失去了西班牙的支持,只好求和。

1648年8月6日,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与瑞典及新教诸侯签订《奥斯纳布吕克和约》。9月17日,德国与法国签订《明斯特和约》。10月29日,参战各方签署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结束了战争。欧洲的这场战争从1618年开始到1648年足足有30年的时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30年战争”。

在世界近代史上,是英国率先开拓了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先河。

英国在新旧交替的过渡进程中,1558年继位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的强大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女王伊丽莎白是通过联姻和善待臣民才换取国内和平吗?

1558年,伊丽莎白登上英格兰王位,她所面临的是一个贫穷薄弱、人民怨声载道的局面。对此,伊丽莎白却能分清轻重缓急,采取断然措施解决内政外交的重重难题。

伊丽莎白曾几次借助联姻施展外交手段,为英国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她认为,只有与英格兰臣民为终生伴侣,才能保住英格兰的独立地位,才能避免重蹈姐姐玛利女王的覆辙。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极力发展工商业,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为以后的英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亨利八世去世前曾留下遗诏说:“我身后由太子爱德华继承王位大统;若爱德华身后无嗣,以长女玛利继承王位;若玛利身后无嗣,王位再由次女伊丽莎白继承。”

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大农场的建立,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647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格兰宣布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

由机器来制造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吗?

英国于十七世纪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起了资本统治。

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国会颁布了圈地命令。失去土地、背井离乡的农民成了为工业预备的劳动力。农村出现了农场,使产量大增,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与食粮。

1733年,有个叫凯伊的织布工人,造出了新式织布梭子,由机器传动,比用手穿快两倍,取名为“飞梭”。

31年后,又有一个叫哈格里沃斯的人发明出了手摇纺纱机。1769年,钟表匠凯伊在纺纱机的纺锭上安装了滑轮,转动灵活,还可用水流把机器带动运转,称为水力纺纱机。

1779年,纺纱工人克伦普顿造出了一台名叫“骡机”的走锭精纺机,具有纺制各种纱线的效果。于是,纺纱超过了织布。

1782年,经过多年的努力,瓦特终于造成了“双动式蒸汽机”。真正的机器终于产生了。

1806年,曼彻斯特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由蒸汽机传动的织布厂之后,英国上下才承认只有机器生产才是发财致富的光明大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5年后,英国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