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将军与故乡
8208700000009

第9章 建设者剪影(5)

“弄潮儿”和他的妻子

“弄潮儿”钟为举是个性情极开朗的人,他成天有说有笑,看起来好像是无忧无虑。凡了解他的人其实都知道,他心里也有不少苦愁。他的家庭是不幸的,妻子患病20余年,现在生活还要靠人伺候。因为病,妻子没有生育。为此,70多岁的老母不满意,妻子也像负疚似的过意不去,多次劝他离婚另找佳人。钟为举却不同意。因为他们毕竟是患难夫妻。二十多年前,钟为举中学毕业,回家一贫如洗。那时他和她相识,她不嫌弃他的地主成份和贫困境况,毅然嫁给他,在经济上也给了他家极大扶持,他说他永远不能忘记他妻子的这个恩德。他妻子婚后不久,不幸患上重病,险些送了命。他将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没救了,不肯接受。钟为举好说歹说,让医院收留下来,尔后又长期相伴,端屎端尿,精心护侍,最后终于从死亡边缘将她拉回。当时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同房的病友们都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妻子出院后,虽落下一个难以治好的病根,但总算救活了她一条人命。此后,钟为举又请了一个人专门护侍妻子和年迈的母亲。没有孩子,他又收了一个养女和一个养子。一家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生活了过来。现在,他家的经济状况大大好转,钟为举也较富裕了。但尽管条件好了,他的心没有变,“苟富贵,勿相忘。”他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光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要多想想别人的痛苦。”所以,他不愿背叛,他还是要忠于妻子,忠于爱情。虽然,这爱是空虚了点,但他觉得,他们彼此还能互相理解。

“零”的突破

最近,为了解有关少数民族地区文物的发掘情况,我们专程走访了湖南省桑植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尚立昆同志。

尚所长介绍说。桑植县在文物考古方面,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是一片空白。1978年,当县文物管理所筹建成立时,文物考古方面的进展还是“零”。那时,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权威人士断言:桑植有人居住和开发的历史不过明清。他们认为桑植这块偏僻的山区过去是森林覆盖,野兽出没的地方,不可能有久远的文化。但是这种论断不久被事实破除了。1982年7月,号称“江南第一锄”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胡德兴同志,到桑植县朱家台首先发现了三座战国古墓。县文管所的同志为此受到很大震动。大家都觉得旧桑植县的史志不太可靠,此后即开始从两方面进行文物考古查找:一是从文献资料中寻觅,二是对地面文物进行普查。结果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大家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查出桑植在西汉时就建立过充县,而且土家族首领相单成等发动过三次大起义;从地面文物普查中,第一次重点调查发现了廖云寨、天子源、俄蒂城等三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第二次在全县30个乡内普查,又发现古文化遗址墓葬141处,其中商周时期48处,新石器时代2处,春秋战国时41处,汉代48处,古墓群7处,墓涯画一处。这次的发现,将桑植的历史向前推进到6000年前,从而用事实破了一个谜,说明“桑植开发不过明清”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年,全省召开的文物表彰会表彰了桑植,认为桑植县的山区文物普查在全省开了先河。1989年初,即文物普查不久,桑植县石油公司在修建一座油库切岩壁时,发现三块岩石,文管所派一名工作人员将石头送到省考古研究所鉴定,结果被定为旧石器时代币期人类文化遗址,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又把桑植有人居住的历史推到了10万年以前。这三块石头在1991年全省文物研讨会展出时,还引起了轰动。

众多古文化遗址被发现之后,在发掘和整理古文物方面,县文管所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尚所长介绍说,1988年sYJ和1989年12月,文管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教授的指导下,在朱家台发掘了两处古文化遗址。内中发现的一种陶片花纹,迄今还未在其它地方发现过。安教授认为,桑植出土的这种商周陶片上有黎纹、下有波纹或波折纹,均有二里头文化的特征,有中原的因素,其时代上含二里头下含早商,具有土着因素,也可以说是一种土着文化,在其它地方是看不到的。因此,如果经C(下标14)热释光准确测定,则可能被命名为一种新的文化。目前由于经费的限制,这种陶片尚未去鉴定。如果这种文物最后被证实,则它的新名即可被认命为新型的“桑植文化”。而这种新命名的文化也必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桑植文物管理所在创建10多年后,如今已从零起步,在文物的普查和发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迄今统计已获得各种文物2970件。其中,1978年由湖南省地质405队发现和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发掘的桑植“芙蓉龙”,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曾填补过一个空白。除“芙蓉龙”外,桑植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发现了熊猫、东方剑齿象,犀牛、麂子,石燕、豪猪等动物的化石。另外还搜集了商朝青铜器、战国石碧、汉代铜镜、(左金右亭)于、宋代人物谭等珍贵文物。桑植文管所的6个工作人员,在文物考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愈来愈丰富。所长尚立昆在发掘墓葬方面炼就了一副过硬本领,他的眼睛能见到古墓即闪光,一般的地层有无墓葬一眼便能辨出。10多年来,尚立昆和副所长周杨声、工作人员尚魏等一起,写了40多篇有关考古方面的论文,并先后在省、中央级刊物上发表。尚立昆的《桑植朱家台旧石器调查报告》,周杨声的《湖南桑植朱家台商代遗址调查与发掘》等论文在《江汉考古》杂志上刊发之后,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好评。

在谈到文管所未来的规划时,尚所长最后兴奋地说,所里正向县领导建议,打算进行桑植人文资源开发,准备筹办一个大博物馆,将桑植文物考古方面的成果都搬进博物馆向全社会开放,从而形成桑植县的旅游文化特区。

我们衷心祝愿尚所长新的设想能早日实现。

红土地上的脚印

在莲花县,只要谈扶贫,老俵们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介绍县顾问刘可兴帮助庙背村办桔园扶贫的事迹。

“刘顾问是党的好干部,他带领我们致富,富得快。”老俵如是夸奖他。

6年前,担任江西吉水县委副书记的刘可兴,从第一线退下来后,没有留恋城市的优裕生活,手一挥,回到了他老家路口乡庙背村去扶贫。

庙背村是莲花县出名的特困村。“三根薯丝一粒米”,“畲不裹腹衣不遮体”是该村许多贫民过去穷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刘可兴回村后,分析村里的自然条件,觉得要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最大的出路就在开发利用全村闲置的1000多亩红土山坡。他想,这些光秃秃的山,如果都能栽上果树,那该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

他决定首先从办桔园开始尝试。

他组织24户贫困人家,开始向50亩红土地进军。

沉睡千古的红土荒山,连草木都不生长,又怎能栽活桔子树?人们怀疑。

老刘却不怀疑,他发动24户人家的劳力,在荒山坡上扎营,把红土壤挖了几尺深,再从县城拖来大量垃圾,伴和着其它肥料施进土里,从而对红土壤进行了彻底改造。

老刘亲自到外地组织购买桔苗,统一进行栽培,又派两名青年农民专程到省里进行技术培训,回来后负责整个桔园的技术管理。

经过一年的奋斗,50亩桔园开发成功了。

村里的农民看到红土坡栽培桔树成功,越来越多的农户要求参加联产开发,到第四年初,全村已有130多户加入列了刘可兴创办的联户中来了,开发的桔园面积已达400余商。

现在,站在庙背村的劳罗山上,放眼望去,周围全是一片绿色的桔子树。其中,第一批栽下的桔子树,已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枝头那一颗颗青色诱人的桔子,看去格外令人心醉。还在去年,这个桔园就第一次收获了上万斤桔子,今年预计产量可达5-6万斤。再过几年,待到这400亩桔子树都挂果后,产量将达百万斤以上。

刘可兴创办的联户枯园成功了。

昔日光秃秃的山,如今披上了绿装,成了摇钱树。为了改造荒山办成这片桔园,几年来刘可兴领导联户投入劳力达3万多个,整座劳罗山的土壤被深挖改造了一遍,其中仅从县城拖来的垃圾施入土壤就装载了200多辆汽车,共计800多吨。

为了筹集资金购买桔苗,化肥,农药,他除多方奔走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外,个人还将多年积累下的2400多元钱全部投入进去了。

为了办成这片桔园,近三年来他在村里召集开过大大小小100多次会议,讲了上百次技术示范课。

庙背村的这一片红土地啊,洒下了老刘深情的汗水,也刻下了他扶贫创业的功绩。

大将风度

惊人的速度:一年内办成十件大事,工程规模相当于前10年建设的总和。

最近,我们来到贺龙故乡湖南省桑植县采访,发现该县新修的总长2400多米的“文明路”和“长征路”大街,是那么宽阔,那么气派,新建的湘西第一流的贺龙体育中心、县城车站、县农贸大楼等公益设施,也特别引人注目;在离县城6公里处,更有一座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贺龙电站大坝已浇筑出水,气势壮观!目前,在酉水和澧水交叉的县城旁,两条总长达2800多米的护河大堤和酉水大桥,又在紧张施工……随着这些工程的建成,桑植县变了,变得有些令人惊讶,令人刮目相看了!像这些重点工程建设,在一年前还踪影全无,为什么短短一年间,桑植开发工程上得这么多,建设速度又这么快呢?是不是桑植县去年只集中到县城一带搞开发,而忽视了其它建设?笔者经过了解,才知道情况不是这样。桑植县去年不仅仅是县城建设快,而且全县其它各地各行各业的建设也都发展很快。譬如在农村,就修建和改造了12条公路,长达198公里,新架设高压线102公里,解决了50个村的照明用电问题;8个区乡镇,修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绿色企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全县已累计建成35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了近一亿元,人均收入也有较大提高,计划生育和治安工作亦步入了全省的先进行列。

总之,桑植县去年一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共完成了农村和城镇建设的10件大事,这10件大事,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去年全县仅投入义务劳工一项,就达300多万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0多万元。以这一年的建设规模而论,几乎相当于桑植前10年建设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