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8204200000061

第61章 后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准确分析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选择。对于“十七大”中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内一大批经济和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就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所在、如何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有怎样的体制和政策保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代表人物主要有孙政才、危朝安、刘明国、柯炳生、厉以宁、王小广、刘伟、胡鞍刚、陈锡文、仇保兴、王梦奎、刘平量、蒋正华、汪光焘、朱之鑫、刘坚、郑新立、简新华等学者。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其代表性观点有六种,即过程论、制度论、配置论、可持续发展论、转变论、一体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都有一定道理。他们在重新审视中西方农业现代化之后,明确指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虽然学者们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应该把握住的基本原则、实现途径都作了一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对这些方面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国内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科技还不发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许多困境和制约。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内涵和特征,制定出切合我国实际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举措,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旨意所在。

“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尽管政府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是,传统条件下形成的农村与城市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相应的做出根本性的变革,而这又极大地限制了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切实的解决,也因而导致当前三农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后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中国弱质的“三农”的步履蹒跚的负重前行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是党的“三农”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而突破口之一仍在农村。“三农”问题牵涉到中国的发展大局。农村改革仍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仍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现代工业社会,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原始的小农经济社会。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必须进行一场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的“农业革命”,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在比较中外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全面总结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精密论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及所具有的内涵、特征,从中探索和寻求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殊规律,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践,为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战略及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特别是可为有效地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本书为本人主持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09年国情研究学科重点项目课题《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课题负责人:文尚卿,课题编号:09zhd16)的成果之一。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许多错误和疏忽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