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8179800000020

第20章 母体多保健

1 有效控制体重

准妈妈如果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对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健康都大有好处,而且还有助于产后身材的恢复。

那么,准妈妈应如何控制体重呢?

要常称体重,当体重增加过快时需控制饮食。例如:用多吃蔬菜、水果等低热能的食品代替一部分主食,争取使每周体重增加量不超过0.4千克。

饮食一定要规律,尽量少吃零食和夜宵,就寝前两小时左右别吃东西。吃饭要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

少吃甜食及饮用富含糖类的饮料,饮食中应加一些低能量而有饱腹感的食品,如山芋、土豆等。

适当减少主食,而增加进食蔬菜和水果。因为瓜果中能量少,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瓜菜中的纤维素还能缓解或消除便秘现象,这对于减少体内吸收热量很有利。那种怀孕后猛吃东西的做法不可取,因主食热量大,容易使人发胖。

避免用大盘子盛装食物,因为准妈妈面对一大盘子美味的诱惑可能会失去控制力,所以可用小盘子盛装或者实行分餐制。

烹饪应遵循少煎、炸,多蒸、煮的原则。

适当锻炼身体,可以减轻准妈妈本身的体重,且不会影响胎宝宝的生长。

2 防治牙龈炎

在体内大量雌激素的影响下,准妈妈从怀孕的第3个月起,口腔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牙龈充血、水肿等,触之极易出血,医学上称此为“妊娠牙龈炎”。

妊娠期牙龈炎发病率为50%,一般在怀孕后2~4个月出现。妊娠牙龈炎可以通过准妈妈与胎宝宝之间的血液循环影响到胎宝宝的健康,甚至可能成为糖尿病、心脏病的导火索,因而不容小视。

(1)妊娠牙龈炎的表现

妊娠牙龈炎表现为全口牙龈组织(特别是牙间乳头)出现明显的水肿且颜色暗红、松软,严重的还有出血现象,甚至会产生溃疡,并伴有严重的疼痛。

(2)如何防治妊娠牙龈炎

准妈妈在孕前一定要去口腔科检查,怀孕后也要定期去专业的牙科医院做检查,向专业牙医进行咨询,以获得指导和必要的治疗。

坚持早、晚认真刷牙,餐后漱口,必要时还要用牙线清洁牙缝。准妈妈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时避免猛力触碰牙龈。

准妈妈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以减少牙齿的出血状况。一旦患上牙龈炎,吃饭时要选择松软、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牙龈。

保证饮食平衡,营养充足,增强口腔的抵抗力。

3 口腔保健要持之以恒

民间流传着“生个娃娃掉颗牙”的俗语,这是因为牙齿在孕期容易发生病变,导致很多口腔问题。但如果孕期做好口腔保健,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检查口腔

孕前需对牙齿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病等)进行治疗,以防孕期发生状况。

怀孕后最好能定期到牙科做口腔检查。同时,孕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口腔情况,掌握正确清洁口腔的方法,了解口腔清洁的注意事项。如果口腔出现问题,需要时也可安排在适当时机进行治疗。

(2)加强牙齿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

孕妈妈在孕期应该加强胎宝宝牙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磷、铁等。此外,还要保证孕妈妈供应的热量适宜,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得当,以确保胎宝宝的健康成长。

(3)做好口腔清洁

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加强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时间不要少于3分钟,并且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牙齿的清洁。另外,由于齿缝和龈线下是细菌滋生之地,而这偏偏是牙刷不易刷到的地方。因此,可以使用漱口水、牙线作为辅助洁牙工具进行口腔清洁。

4 重视腹泻的治疗

和常人一样,孕妇也会发生腹泻,但又和常人不一样,因为孕妇是“两个人”,更科学地讲,是胎儿-母亲一个整体,这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在诊断和处理孕妇腹泻时,不能忽略或忘记这一特点。怀孕本身极少引起腹泻,也不会使已有的腹泻加重,但腹泻对妊娠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有导致流产或早产的可能,因而不能大意。孕妇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菌属、志贺痢疾杆菌、弯曲杆菌与病毒等。食物中毒或其他部位的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孕妇腹泻。

孕妇一旦发生腹泻,主要治疗措施是适当补液,补足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是否良好,看有无早产或流产的征兆。

5 疼痛要及时治疗

怀孕期间,孕妇由于身体的变化,常会出现一些疼痛。有些疼痛预示孕妇或胎儿有异常或危险,应及时就医。

(1)腹痛

有些准妈妈下腹两侧经常会有抽痛的感觉,尤其是早晚上下床之际,总会感到一阵抽痛,这种抽痛一般是因为子宫圆韧带拉扯而引起的抽痛感,并不会对怀孕造成危险。

如果下腹感觉到有规则的收缩痛,就要怀疑是不是由于子宫收缩引起的,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出现早产现象。如果的确是早产前兆,应在子宫口尚未打开前尽快采取措施,只要找出早产的原因,就可以顺利保胎。如果延误了就诊时机,等到子宫口开到3厘米以上,想保胎就很难了。

(2)头痛

有些孕妇在怀孕早期会出现头昏、轻度头痛等现象,这是较常见的妊娠反应。但倘若在妊娠后3个月突然出现头痛,就要警惕可能是子痫的先兆,血压升高和水肿严重的孕妇尤应注意,应及早就医诊断。

(3)胸痛

孕期胸痛时有发生,常发于肋骨之间,犹如神经痛。此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孕妇缺钙或膈肌抬高所致,可适当补充一些高钙食物,或服用少量镇静剂。

(4)腰背痛

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不少孕妇常感到腰背痛。这是为保持身体平衡,孕妇过分挺胸而引起的脊柱痛,一般在晚上及站立过久时疼痛会加剧。孕妇可适当减少直立体位,经常变换体位,或适当活动,以改善疼痛。

(5)骨盆区痛

在妊娠末期,随着子宫的增大,骨盆关节韧带处于被压迫牵拉的状态,因而常会引起疼痛,稍用力或行走时疼痛会加重。此类疼痛无须治疗,适当休息后便可减轻。

(6)腿痛

孕妇腿痛一般是由腿部肌肉痉挛而引起的,往往是因缺乏钙质或B族维生素所致。服用钙片或B族维生素药品,或多吃一些含此类营养素较多的食品,即可好转。

(7)臂痛

妊娠晚期,当孕妇把胳膊抬高时,往往会感到一种异样的手臂疼痛,或有一种蚂蚁在手臂上缓慢爬行的感觉。这种情况是因为怀孕压迫脊柱神经的缘故。平时避免做牵拉肩膀的运动和劳动,便可减少疼痛,分娩后即可恢复正常。

6 防止食物过敏

过敏体质的准妈妈在食用过敏食物后,可能会直接危害到胎宝宝的生长发育,或直接损害某些器官,如肺、支气管等,从而导致胎宝宝畸形或罹患疾病。因此,准妈妈学会预防食物过敏是十分重要的。

(1)如何确定过敏体质

准妈妈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过敏体质,可以去医院做相关的食物过敏诊断,如食物过敏皮肤针刺试验、排除性膳食实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测定和食物激发试验等。

过敏体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得到改善,如果准妈妈在孕前就发现自己是过敏体质,可以去医院进行脱敏治疗,减轻过敏的程度。

(2)如何预防食物过敏

若以往吃过某些会发生过敏现象的食物,在怀孕期间应禁止食用。

不要食用过去从未吃过的食物或霉变的食物。

在食用某些食物后若出现全身发痒、出荨麻疹、心慌、气喘、腹痛、腹泻等现象,应考虑是否为食物过敏,需立即停止食用。

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即使怀孕之前不会过敏的食物,在怀孕期间也可能会发生过敏,如生吃海产鱼、虾、蟹、贝壳类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用异性蛋白类食物一定要注意是否烧熟煮透,如动物的肉、肝、肾及蛋类、奶类、鱼类等。

7 防治便秘的食物

进入孕中期之后,准妈妈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黄体酮分泌增加,肠道的蠕动减慢;同时,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它会慢慢压迫到排便肌肉,这些都可能导致准妈妈出现便秘。

要想改善孕期便秘的症状,准妈妈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1)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粗纤维经过肠道的消化和吸收,仍有较大部分留存于肠道内,这些纤维一方面可以增加粪便的容量,另一方面会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的排出。这类食物主要包括各种粗粮、蔬菜、水果等,如番薯、小麦、玉米、大豆、竹笋、菠菜、芹菜、茭白等。

(2)含脂肪丰富的食物

此类食物有显著的润肠通便作用,主要有核桃仁、黑芝麻、花生仁、香油等。

(3)含蛋白质的食物

充足的蛋白质能给胃肠以动力,使胃肠蠕动有力,并促进肠蠕动。准妈妈可以适当摄入含优质高蛋白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蛋白粉、酸奶等),尤其是富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酸奶,这样便可改善胃肠内菌群,抑制腐败细菌的繁殖,使肠内环境干净。

(4)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

如黄瓜、西红柿、鸭梨等,这些食物可补充肠道内的水分,提高粪便的含水量,增加其柔软程度,从而有利于粪便的顺利排出。

8 慎用中草药

近几年的优生遗传研究证实,部分中草药对孕妇及胎儿有不良影响。中草药中的红花、枳实、蒲黄、麝香等,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易导致宫内胎儿缺血缺氧,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大黄、芒硝、大戟、商陆、巴豆、芫花、牵牛子、甘遂等中草药,可通过刺激肠道,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有些中草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斑蝥、生南星、附子、乌头、一枝蒿、川椒、蜈蚣、甘遂、芫花、朱砂、雄黄、大戟、商陆、巴豆等,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及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怀孕最初4个月内,除慎用西药外,中草药亦应慎用,以免造成畸胎。对含上述中草药的中成药也应警惕,避免服用。当然,孕妇患病也应及时治疗,勿讳疾忌医。在就诊时向医生说明自己已怀孕,医生会尽量选择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