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我们都有强迫症
8174800000006

第6章 谁在强迫我的人生——职场生活中的强迫表现

第一节 办公室一族,你是否有强迫症状

强迫症是焦虑病的一种,而受此困扰的上班族不计其数。

比如,在一家美资企业担任行政工作的Emily自嘲为“邮件强迫症”患者。她的工作邮箱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邮件,每当看到刷屏的“未读邮件”时,除了涌起瞬间把它们消灭掉的冲动,Emily还有更深的强迫——她不但检查收件箱,连订阅邮件、垃圾邮件、广告邮件都会时不时查收一番。“就怕丢邮件,万一重要邮件被邮箱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或广告邮件就惨啦!”Emily坚信,自己产生“邮件强迫”的根源,是学生时代因漏收一封面试通知而错失良机的往事留下的阴影。

廖先生在一家大型家电企业担任市场部经理,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他经常让下属觉得筋疲力尽。他常常一遍又一遍地看客户发来的订货传真或本季度职员的业务报告,还自制了“年度业绩总数上升图”、“个人业绩指数表”等图表挂在办公室里。一到周末,他就下意识地给下属打电话询问业务情况,明知这样不好,却无法控制。

牛先生是一名银行职员。他告诉医生,本科毕业找工作时,因为没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六级英语证书,他被多家单位拒收。从此,他就陷入了“考本”、“考证”的漩涡。每考取一个新证书他都会产生极度的失落感,只有找到新的考试对象才能提起精神。家里的一摞证书只在领取时看过,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看第二遍。

王小姐今年24岁,是一名合资企业秘书。不知从何时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总要看数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都要念出声。她经常躺在床上还觉得文案中有错别字,甚至有好几次半夜回到办公室看文案。

Emily、王小姐、牛先生和廖先生都是办公室一族,都患有轻微的强迫症。从心理学角度,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障碍。患病者体验到的冲动来自于自我,他们能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却又无法摆脱。

对于强迫症的诱因,一般认为精神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Emily、王小姐、牛先生和廖先生是都市白领阶层的代表,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具有偏执型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其中,完美主义人格者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会制订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总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此外,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为缓解焦虑和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多余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你有过下面的行为吗?

(1)戴耳机的时候必须看清了左右才戴;

(2)闹钟设置为每5分钟一次,但还是不肯起床;

(3)怀疑门没锁;

(4)看到别人没把黑板擦干净就觉得别扭;

(5)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敢查成绩;

(6)发呆时一次次点击鼠标刷新页面;

(7)调音量一定要调到自己顺眼的数字;

(8)喜欢咬吸管、纸杯。

心理学家表示,在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的职场环境中,现代人有心理困扰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对于白领们自我归类的“强迫症”、“焦虑病”、“抑郁病”等,专家指出,不宜随意给自己或他人“扣帽子”,到底是不是心理疾患、到了什么程度,都要由专业人士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后才能确定。

第二节 当心染上“白领嗜贪病”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逐步加大,一种叫“白领嗜贪病”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白领一族中,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年轻的小林在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担任普通业务员,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成果可谓不俗。可是,与他合作的同事发现,一向“心比天高”的他近来经常长时间地待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数着他那几张银行存单或一叠刚到手的人民币,脸上还挂着某种怪异的笑容。与此同时,他还在宿舍的墙壁上挂起“年度财富总数上升图”、“个人财富指数表”、“个人收入近期规划”之类的莫名其妙的图表,还经常在上面涂涂画画,更令同事费解的是,有时他还看着这些图表又哭又笑。

这个例子就是是典型的“白领嗜贪病”。从心理角度来说,所谓的“白领嗜贪病”是强迫症之一,但比强迫症稍轻微一些,是强迫型人格的一种表现。属于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此类人强迫自己过度地执著于事业发展,一旦受挫就会自虐自伤。

“白领嗜贪病”有以下五大表现。

(1)在行为本质上,表现为有意识的强迫行为,强迫自己过度地执著于事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争取业绩上升、争取升职、争取收入大幅增加等,求大求多,没有止境。

(2)在临床表现上,一旦受挫,或事业发展出现停顿,一般很快会表现出明显的歇斯底里,甚至自虐自伤。由于此类人所谋求的事业目标过高过大,无法达到,再加上现实的打击,使其都有不同程度的歇斯底里症状。

(3)在病症的继发性上,即使某个目标得到了实现,但因嗜贪心理未除,新的目标随即就会出现,一般难以自行消除。即使个别人依靠自身信念,一度控制住了自己,遏制了强迫的发展,但在面临新的考验时极易复发,或者潜伏一段时间后再犯。也就是说,“白领嗜贪病”具有较强的顽固性。

(4)在人格个性上,易患此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脾气怪异、郁郁寡欢的白领人士。

(5)在病症传播上,由于患者都属于白领这一特定人群,碍于他们的身份和个性,往往不大情愿为此而主动求助于医生,还容易使此病在白领这一特定人群内部蔓延。

在国外,“白领嗜贪病”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不少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机构都把此症列为“重要防治病症”之一。一般来说,预防此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保持良好心态。

临床上发现,凡是患有“白领嗜贪病”者,无一不是“事业心过强”、“绝不甘心后进”的逞强好胜者。若常以“知足者常乐”等谚语警句来宽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对于预防此病,或者及时摆脱此病苗头很有作用。

(2)有意识地避免竞争环境。

假如你已染上此病,几经调适却收效甚微,你就应该采取及时改变环境、暂时避免竞争的措施了,如申请休假、调换工作、辞去原职等,祛除此病后方可重返岗位。固执地“坚守”、硬撑着“奋斗”,不仅无益于事业,更会使这一心理疾病趋向严重。

(3)强化自我控制。

应该说,无论是预防还是祛除此病,必要的自控都是先决条件。其方法主要有:及时泯灭自己的嗜贪念头;多肯定自己,少与成功者攀比;竭力转移自己的兴趣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避免易于焦虑和抑郁的人和事,以防引发此病等。

(4)借助他人帮助。

借助他人帮助是指包括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如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学会接受他人劝告、积极投入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中等。一旦患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白领嗜贪病”具有较强的顽固性、隐蔽性,因此其危害性也是特别大的。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成为“白领嗜贪病”患者,基本就可以确定你具有职场里的强迫型人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帮助自己走出来。

第三节 信息强迫症,你有吗

全天24小时都开机的人,如果哪一天不小心忘记了带手机,那么他们就会坐立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总觉得不带手机会错过一些重要人物的电话,因此特别恐慌。还有的人整天上网,如果突然之间网线断了,就开始紧张不安,总是害怕掉线的这个空当会错过什么重要的邮件、信息。这就是“信息强迫症”。

如果给信息强迫症下一个定义,即信息强迫症是强迫自己去了解一些信息,害怕信息被遗漏的心理现象。是指某些人对信息的渴求、依赖产生的一种来源于自我、又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我的强迫状况。

信息时代,通信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不少人在大量信息面前迷失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受困于“信息强迫症”。据悉,现在不少上班族不但爱浏览、收集信息,还喜欢发布、交流信息,觉得脱离了信息,生活就会变得乏味。一般这些“信息强迫症”患者,还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意识地记下来,日后作为消遣的谈资。而且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电脑网络出现故障、手机欠费停机等,一旦出现如此情况就会焦躁不安,总担心会因为漏掉重要的信息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信息强迫症,是上班一族的流行病。心理专家表示,“信息强迫症”是个人面对大量信息时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为了不错过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而逼迫自己不断关注、搜集所有信息,它是强迫型人格的一种表现。目前,这已经成为上班族的常见问题。

强迫自己收集信息是主因。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从信息中获取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愉快。但是,现在许多人却在大量信息面前迷失了自己,让自己的内心起了冲突。

从外因上来说,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个最新的信息可能就是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信息在职场中的利用价值越大,对上班族形成的压迫性也就越大,未能及时获得信息的痛苦就越强烈。另外,现代人的生活追求档次和品位,“怎么生活才算时尚”、“如何休闲”,乃至“看什么书”、“做什么运动”、“吃什么美食”等都是一个个信息资源堆出来的集合体,只有获得这些信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位,避免落伍。还有,大家在相互交流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打探着对方的现状,随之就会出现强迫自己收集更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付诸实践以期超越对方的强迫心理。

从个人内因上来说,收集更多信息可以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或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优越感,这也是许多上班族成为信息强迫症患者的重要原因。

当海量的信息带给我们的不是生活的便利,而是力不从心时,可能就会出现“信息强迫症”的表现,要注意自我调节。专家提醒,如果感觉自己不能调节,最好是找相关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如果真的搜集信息成瘾,而内心还很接受自己这种做法,就属于信息强迫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缓解,周末运动一下,或者找几个好朋友聊聊天,很容易就缓解了,不会对精神或者身体状况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如果自己情不自禁地搜集信息,但只是在搜集信息时感到高兴,等到看完这些信息后又自责,那么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现就会出现冲突,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受伤害,严重时可能导致精神分裂。

专家建议,一定要注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阅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籍。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适,要注意通过外力来调节自己,最好是找相关的专家来排解压力。

第四节 让人心慌慌的手机强迫症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在最近十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电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手机强迫症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说,手机强迫症是一种现代都市病。

所谓手机强迫症,是指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会常常不自觉地刷机、玩游戏,以及收发信息、刷微博等。一般而言,查看一次手机不会超过30秒,这其中还包括只是单纯地将屏幕锁打开或打开手机上的任一程序。英国一家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有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时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的用户在移动中会不断查看手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和依赖使得他们与周围的世界断开了联系,包括与自己的亲朋好友。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更是高达每10分钟1次。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一坐在公交车上,只要听见有异样的声音,总要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是否有短信或来电,其实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信息和电话;还有一些人,一刻都不能离开手机,生怕自己错过了任何信息,如果不带手机出门,那么一天都会坐立不安。对于这两种现象,前者是手机幻听,而后者则是手机强迫症了。这都是由手机引发的心理疾病。这种病的产生是由于现在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手机过度依赖。其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实际上是对陌生环境、工作压力的不正确认识。

手机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做事总是匆匆忙忙,还伴有心慌、心悸、脸红、出汗的现象。从事营销、商务、信息等高强度职业的白领们更容易成为这种心理疾病的患者,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健康不利。

如果你是轻微的手机强迫症患者,可以逐渐减轻自己对手机的关注,睡觉前关机,无聊时也尽量少用手机的各种功能,如上网、看小说等,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另外,手机强迫症患者还要注意调整心态,面对社会压力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不要让自己的负担过重。

专业机构的研究显示,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容易让人们失去思考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不再懂得利用休息时间去随意消遣。其实,这一点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害。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上网、看电子书、看电影、玩游戏、社交、购物等,这些具有诱惑的功能使人们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另外,也会使人进入深睡期比较缓慢,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如果睡眠不好就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异常敏感、焦虑,情绪容易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轻度神经衰弱。医生建议,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试着将手机放远一点,同时,要重新养成交流的习惯。

和网瘾一样,沉迷手机的年轻人会更加忽略身边的人和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人际交往变成了机器交往。实际上,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完全专注于智能手机构成的环境。白领们也是一样,也是来自于焦虑、不安,才会频繁看手机。

从心理学角度看,智能手机上瘾折射出的恰恰是一种普遍的不安情绪。强迫症在心理学上的主要判断症状是,知道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从实验中发现的情况是,智能手机使用者大多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必要这样做,而且大多数的人并不是非常频繁地使用,因此这些行为并不属于强迫症,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要。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行为可以等同于网瘾。另外,一个年轻人频繁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还可能是“显摆”。在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拿出自己的手机同样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一点在iPhone等一些较贵的智能手机的使用者身上尤其明显。

参考:

自我参考的强迫信号

当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情况持续存在,并影响到个人或周围人的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或阅读本书第二部分缓解和消除强迫了。

1.·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

2.·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3.·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经常性地产生怀疑。

4.·有时会毫无原因地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5.·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6.·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7.·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经常毫无必要地担心自己会得这些病。

8.·时常毫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

9.·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个观念或某一句话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

10.·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产生某些不愉快的想法,不能摆脱。

11.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12.·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

13.·有时会毫无原因地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

14.·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差错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15.·在某些场合,很担心自己做出尴尬的事。

16.·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等表现。

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强迫的思想或行为,如果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得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而如果强迫行为每天出现数次且干扰了工作和生活,就需要进行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