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一项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
——[英]爱略特
做事果断,是领导者必备的禀赋特质。无论是说话、办事、决策都干脆、利落,绝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不朝令夕改。这是一个领导者才能、魄力最直观的表现,对维持自身的形象十分重要。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伟大的领导人要有洞察力、深谋远虑,并愿意去进行大胆而又深思熟虑的冒险,当然他也需要好运气。首要的是他必须果断,必须精细地、冷静地分析他的机会,然后断然采取行动,绝不能像哈姆莱特那样沉思而无决断,因“思虑憔悴而无所事事”。成功的领导者渴望行动,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遇事犹豫不决的人,像海上飘忽不定的一叶孤舟,没有目标地漂荡,永远达不到胜利的彼岸。有的人事到临头犹豫不决,没有主见,搔首踌躇,徘徊不前。正如《左传》中所讲:“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偶。”下棋的人,如果举着棋子主意不定,就不能战胜对方。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犹豫不决,就不会取得成功。因此,人们把优柔寡断视为败事之途,而把果断坚决视为成功之道。
古人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起于狐疑。”应当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一定会为此而遭受祸害。遇事狐疑不决,会搅乱自己的心境,破坏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信心,消耗自己的精力,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信誉,而更严重的是易错过良机,贻误大事。所以,领导者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畏首畏尾,而要果断坚决。
果断是领导者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它要求领导者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选择方案,都必须坚决果断,迅速及时。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它复杂多变、变幻不定、动荡激烈,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错过时机。优秀的领导者一旦发现条件成熟,就会当机立断,果断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
果断是领导者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迅速明确地表达出来,是领导者思想高度集中、反应敏锐的体现,他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对经验的综合和应用、对未来的估计和推测,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达到这一点,作为决策者就必须对事件有迅速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有敢于对事件的过程和后果负责的精神和能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顾虑重重,怕这怕那,畏畏缩缩,往往会贻误时机,后悔莫及。
三国时期的袁绍集团,其实力在诸雄中首屈一指,被公认为最有希望问鼎天下。袁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林。但是由于袁绍的优柔寡断,一次次失去了战机。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谋士许攸曾向袁绍献计:“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令一军星夜袭击许昌,则许昌可得,而曹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机会,两路击之。”但袁绍却顾虑曹操诡计多端,拒绝了许攸的建议,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不得不退出角逐天下的行列。如果袁绍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有利战机,及时采纳许攸的建议,那么其结果很可能如曹操所说:“若袁绍用子远言,吾事败矣。”
可见,当断不断,看起来似乎稳妥,实际上却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优柔寡断是致命的弱点。
果断决策贵在不失其时。犹豫是时间的窃贼,疑虑是决断的大敌。当机会来临时,如果一再犹豫,错失良机,必然会损害在下属中的印象。没有人会尊敬或跟随一位胆小怕事的领导。在关键时刻,做一个英明的决断,那么对领导者日后的感召力、影响力,其效果会强于平日长时期的外在表现;倘若平时派头十足,一到关键时刻却疲软起来,那么这个反差只会给周围的人留下笑柄。因此,坚决果断,勇于当先,最能赢得下属的赞赏与信赖。
果断需有洞察力和深谋远虑。领导者必须要有洞察先机的能力,工作要有预见性,不能就事论事。正是因为领导者预见了事物的可能发展趋势,所以当机会已经来临而一般人浑然不觉时,他能果断出击,做出相应的行动。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充分研究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推断世界大战20年内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将成为世界的主流,从而果断做出了裁军百万、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国持续至今的和平建设开辟了道路。尽管当初有很多人对这一重大决策想不通,但事实充分证明邓小平这一决策的正确性,而他的这一决策是在看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愿望这一科学思考的前提下做出的。
果断需有独到的见识。领导者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是多元的,单纯的问题或是例行公事,只要有相当的常识与经验,就可驾轻就熟、妥善地加以处理;至于错综复杂、牵涉较广的问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外,更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压力所慑服,又不被利害关系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做应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识相当重要。
果断需要力排众议。领导者做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但对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必须敢于负责,敢于决断。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总会有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领导者被各方的意见弄得莫衷一是、迷失自己,错过最佳时机,那就是失职。做事情应该当机立断,说干就干。无休止的讨论,滔滔不绝的空谈,对于事业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的见识越高远,就越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胆识和实践能力。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办人井植岁男生前常说的一段话,值得人们思考,这段话就道出了决断者应有的见识眼光。他说:“以自己经营事业的立场去观察东西,或者去思考事物的话,则事业是不会有所突破的,应该站在更高一层来观察事物。”
当年井植岁男毅然决定离开松下,另起炉灶,投入市场已经饱和的车灯业,并口出惊人之语,要在几年内建造一家年产200万个车灯的工厂。事实上,当时日本的16家工厂所生产的10万个车灯都销售不了。但井植岁男却看到了背后蕴藏的商机: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车代步,如果没有车灯,夜晚行车将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断车灯将成为必需品。再者,车灯市场小是因为产量太小,缺乏规模效应,以致价格太高,消费者驻足不前,市场因而打不开。后来,事实证明井植岁男是对的:在他建厂4年之后,销售200万个的目标顺利达到了。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框,果断决策。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现实,分析问题,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断他人所不敢断,敢为他人所不敢为。
果断不是武断,而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及时行动。在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捕捉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领导者在做决策之前,要做很多“功课”,首先要广泛占有信息,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决策才更有把握。信息是不是及时、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决策、行动是否正确。
有的人倒是胆子很大,遇事不调查不商量,头脑一热,就拍板决断。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结果十有八九“断”得不当。这是主观武断的表现。问题在于,喜欢主观武断的人又常常以“果断”、“有魄力”自诩,容易欺骗人,这是要加以鉴别的。
果断行事丝毫不意味着草率行事。果断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是对信息加工十分迅速、准确的反映。思考是果断的灵魂。在人们的印象中,果断往往同“快”联系在一起,但严格来说,果断的特征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对于不经过缜密的思考,而冒冒失失的人,谁也不会称他“果断”,倒要笑话他“鲁莽”。
果断并不等于武断决策、刚愎自用,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冷静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使自己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战略性。古人说,“谋贵众,断贵独”。意思是,商量事情贵在人多,决断事情常在一人。与众多谋,可以了解实情,决策才不会违背客观规律,才会不出问题。
果断重在断则必行。决断不易,断后而行更难。断而不行,其害无穷。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所说:“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做出决定而不付诸实施,那将会招致各种祸患。因此,凡一经决断的事,就要坚定、勇敢、有信心地把它办好。果断决策都要付出机会成本,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领导者来说,不可能不计后果,也不可能一拍屁股走人,所以在果断决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预案,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