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8172500000005

第5章 学生人道主义教育的指导(4)

7.语文教学中人道精神的培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有血有肉,会爱会憎的人,教育的目的的是培养人,塑造完整的人格。人道精神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精神,是对人的关切,尤其是对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也对人性优美和完善的关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心去热爱周围的人们,去帮助周围的人们。”那么教师在生活中,课堂中要找准契合点,对学生进行人道精神的培养。

浅层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同情就是对别人的不幸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它是人类的美好感情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个冷淡无情的人。”他举例说道:一个孩子因为外祖母去世,而在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受到老师批评时,同桌把这一原因告诉老师,老师却冷淡地说:“外祖母死了有什么关系?外祖母归外祖母,但是学习必须认真!”而极大地刺痛孩子的心,他一声不响,暗自流泪。从此以后却恨透了这位教师,直到毕业的时候。教师应该牵挂着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的成功而高兴,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

当我的学生午夜打电话,吵醒了我的美梦,我满怀怨气地接电话,但是听到她那带哭腔的求助声,我心软了,就轻声安慰她,问清楚原因,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吵架了,两人都离家出走了,家里只留下九岁的她,她哭着说:“老师,我不敢睡觉。”在安慰和鼓励她后,稳定了她的情绪后,我就打她妈妈的手机请她妈妈回家,但是总关机。此时,我知道我的学生一定坐在那里等着她父母的回家,我只得打电话对她带点撒谎性质的说:“你妈妈在你奶奶家,她要老师让你早点睡觉,明天她就回来了。”

接着我就讲个笑话给她听,让她放心的去睡觉,对她说如果害怕可以抱着话筒睡觉,后来她由于搬家而转到别的学校,她在《我最尊敬的人》作文中写了我,写了这件事情,她的语文老师把这篇作文给我看,要我帮她写评语,我写到:“孩子,你有一颗感恩的心,记住如果哪一天有谁打电话要向你求助,你懂得该怎么做吧。”

我们语文课本有很多的课文都是真,善,美结合的美文,学生通过对一篇文章的阅读、领会、理解,在语言世界里感受作者写出来的主人公的美好感情,或对人物遭遇的同情。在授课时,老师在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授课时进入文章的意境,绘声绘色地描述、引导,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范例如下:如教《秋天的怀念》文中的已身患重病的母亲面对残疾的儿子捶打自己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儿子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两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讲到这里,感到一种揪心的痛,一个多么热爱生命的母亲,一个多么坚强的母亲,她此时忍受的是什么样的痛,深爱儿子的她看到儿子的自虐行为,她的心一定在流血,我把这些感受声情并茂的传给学生,并且问:

“同学们,我现在是那个身患绝症的妈妈,但是此情此景,我已身心疲惫,我对我的儿子说:妈也累了,孩子我们一起走入天堂吧!这样说好吗”。

我请学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在畅所欲言中,得出结论:不行,这时的孩子已经对生活绝望了,母亲一泼冷水他一定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我接着深沉而坚定但是带着哭腔乞求道:“咱们娘儿两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的眼眶真的红了,当我把这句话读出来,全班同学静静地看着我,因为我好象真的看到病榻中自己的母亲在已经不能说话的情况下,用她那和蔼的眼睛在看着我,鼓励着我。

就在这样沉默的氛围中,我稳定了情绪说:“这才是我们课文中的妈妈,伟大的妈妈。”说完了话,我默默的环视了全班,大家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有的女同学眼圈也好了。我请同学们怀着对这位母亲的同情和敬佩,把这几句话有感情的读一读。教室里回荡着动人的朗读声。在教学中要抓住契合点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爱心。

我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回去可以用写,也可以用做的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第二天我检查这一到作业,有的用写,有一部分用做的,我问他们怎么做这题作业,他们说帮妈妈做家务,帮妈妈捶背,给下班回来的妈妈倒水,我打电话落实,发现孩子们有用心完成这个作业。

在班会上我针对这件事情再次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我随时陪养学生的同情心,用自己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强化他们的人道精神。

深层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博爱情感

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让学生学会热爱,爱天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值得爱的东西。记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生活在儿童中间,从早到晚,和他们在一起,照顾他们的生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以温暖和爱,教他们学习和劳动,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活力,教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诚实、善良、公正;同情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帮助受难者。”教师应该是爱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关爱需要关爱的一切(人、动植物、山山水水)。

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我班的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同学,被另一位同学撞倒了,跌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另外一些较调皮的孩子不但没有扶起,还在围观着看笑话。我刚走进教室,此情此景,令我非常愤怒,强忍住怒火,拨开那些孩子,把这位不幸的同学扶了起来,她抬起头看我,眼眶里噙着屈辱的泪水。

我帮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转过身严厉地盯着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转过头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下三行字:“可怜啊!我那行动不便的学生慧姗啊;可悲啊!我那心灵不健全的围观哄笑的学生;失败啊!我这个老师。”

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看着黑板上我写的字,我气得脸上通红,在我威严痛心的目光下,刚才那些同学都低下了头,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就在黑板上写道:“对刚才的那一幕,请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写完后,我一声不吭地站在讲台桌旁,教室里静悄悄的,刚才那些同学脸红了,低着头拿笔作文,其中有一个同学到这位女同学那里向她道歉,其他同学也陆续向她道歉。教室的气氛慢慢的缓和下来。

紧接着下一节课是自由活动课,我就让学生做个游戏“请让我来帮助你”我让那些最调皮的学生,有的眼睛蒙住扮瞎子,有的特意把他一脚绑住,有的把他的手捆住……当一节课残疾的学生,再请其他的同学去帮助他们,通过这节课,这些学生切身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只有苦过他人苦,才不会肆意嘲笑别人,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

作为一个老师,我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尊重别人,希望他们时刻懂得体贴他人,善解人意,有慈悲胸怀。

其次,激发学生博爱的的情感,除了要他们从小学会热爱人,也要他们爱知识,爱大自然,哪怕一草一木,告诉他们一山一水总关情。做为教师平时更要注意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求学生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结合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散发学生的爱,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的人道精神。

8.化学教学中的人道主义教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也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很久以来,我们的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造福了人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例如,对石油、煤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有些科学成果不仅未为人类造福,反而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例如: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就对人类文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所共知,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731部队违背国际法偷偷研制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毒气致使许多无辜的中国人惨死。科学被好人所掌握那是人类的幸福,被坏人所利用,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应以人道主义为精神武器,抵御各方诱惑,固守科学精神。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大毒枭刘招华,用普通的原料提取高浓度的冰毒,令人发指。这足以告诉世人:人性一旦与科学发生背离,是多么可怕!所以呼唤学生健康的情感,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已势在必行。我认为,新时期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化学教育与人道主义教育的关系

中学阶段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教育学生拥有浓郁的关爱生命、悲悯苍生的人道主义情感。

社会的物质文明在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生在国内的“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商家利用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原理,降低成本,欺诈消费者。导致了许多婴儿中毒并患上肾结石。这一丧尽人性的行为,又一次为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现在的学生担负着中国的未来,要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要让学生牢记化学的宗旨:促进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福利与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把握好人道主义教育的手段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书本知识,注重学生书面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则明显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学习手段当成学习目的,而忽略了情感价值的培养。

教学中灌输人道主义情感,要以仁爱之心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认识化学物质的性能、了解对人类的益处和危害,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等。所以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铅的使用量严重超标。在选择儿童玩具、书本画报等商品时,色彩不要过于艳丽为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还地球一个山清水秀,减少温室效应;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以防水体富营养化;积极参加“为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要以仁爱精神,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使之造福人类。

建立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今天,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化学教材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教学的内容,从四大发明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从资源丰富到人才辈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教材,并及时补充新成就,运用具体数据和生动事例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感。例如,指导学生观看“神七”上天的有关录像,学习“南海一号”发现和打捞的材料。真正激起他们强烈的持久的爱国情感。从而坚定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增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感。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史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机器。”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化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化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完成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

9.小学爱心教育的培养指导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说:“仁者爱人”,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然而,现今的孩子却普遍缺乏爱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对父母长辈指来挥去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爱心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中,对智育的重视大大超过德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然而,大部分家长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缺乏爱心。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灌输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