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秘境追踪
8167600000016

第16章 地理秘境(6)

还有更令人震惊的,在石刻上,人们看到了距今1300万年时太空中的地球,另外还有极像世界地图的图案。有专家认为,石刻所画的是亚特兰蒂斯、雷姆力亚等几个神秘的远古大陆,在东方古籍的记载中,它们曾经沉入大海。并且地质学家经过测算,证实了这幅世界地图的可靠性。

这完全与现代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科学家们不禁奇快:人类在距今1300万年的时代,是通过什么方法得以看到太空中的地球的呢?

更为奇妙的是,其中的一些石刻酷似纳斯卡平原上的某些巨型图案。迄今为止,人们仍然难以解释似纳斯卡平原上那些由卵石砌成的线条代表着怎样的意义,到底是谁制造了它们。也许石刻和举行图案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关键是,人们不该囿于僵化的思维,应该有所突破,超越自我。

阿苏伊尔幽谷之谜

阿尔及利亚的朱尔朱拉山风景独特,山色多姿,有漫山遍野的雪松、橡树、鲜花、灌木等各种植物。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它吸引力大量的游人,同时也吸引了诸多探险者,因为这里有很多岩洞和峡谷,深邃而神秘。(B6)

“阿苏伊幽谷”作为非洲最深的大峡谷,在朱尔朱拉山的诸多峡谷中最著名的一个。但是,它究竟能有多深呢?这个峡谷的谷底是怎样的景观呢?这些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探明的

对阿苏伊尔幽谷的探查

1947年,阿尔及利亚组织了一支联合外国专家在内的探险队,希望能够测出阿苏伊幽谷有多深。

第一个下谷的队员经验丰富并且身体素质很好。确认做好了保险措施,队员顺着山崖借着标记有深度的保险绳一步步地往下走。其他队员时刻注意着他的状态,确保他的安全。随着时间的过去,保险绳也不断地往下伸,100米、300米、500米,仍然没有见底。当探险队员到达了505米,突然感到身体越来越难受,同伴们为了确保他的安全,赶紧将他拉了上来。阿苏伊幽谷的深度在这次活动之后未能测得。

1982年,第二支探险队来到阿苏伊幽谷,决心超过505米。仍有一个体质好、经验丰富的队员顺着保险绳往下降。但是到了810米深的时候,这名队员忽然失掉了继续往下的勇气,要求上去。这时,另外一个队员自告奋勇,继续了这次探险。在他一米米地往下降时,上面的队友们密切关注着保险绳上的标记。800米、810米、820米,这个长期与山洞打交道的洞穴专家到了821米的时候忽然停住了。上面的队友们不知道他面临着怎么样的情况,只能猜测和等待。到底遇上了怎样的情况?能不能继续往下走呀?除了等待,大家什么都不能做。

这个探险者正在821米深的地方做着短时的休息,之后便做好了继续往下的准备。谁知,一种莫名的恐怖感袭来,洞穴专家也突然丧失了往下看的勇气。大家看到保险绳的摇动,将他拉了上来。经过两次探险,人们可以探测到的阿苏伊幽谷的深度目前就是821米。至于它的深度到底有多少米,谷底到底有什么样的神秘物质,人们仍然难以探明。不过,探险家们仍然对阿苏伊幽谷充满着浓厚的兴趣,相信最后的谜底总有一天会揭开!

山上的奇异现象

阿苏伊的深度还在困惑着人们,朱尔朱拉山的神秘色彩却更加浓重了,这源于山上产生的一些神秘的现象。

每到了朱尔朱拉山的雨季,雨水汇成的水流会沿着地面流淌几十米,之后却会神秘地消失在山谷中。人们发现,消失的水流会在千米之下的地方重新出现。于是利用这个规律,当地的人们在水流二次出现的地方建造了一处发电站,充分利用急流的水力。

水流的这种现象能够解释吗?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到朱尔朱拉山进行实地考察,年复一年,并且提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看法。比如洞穴专家、阿尔及利亚籍的谢巴布·穆罕默德,就对这里的水流现象进行了多次探索研究。他认为,有可能有个巨大的水潭存在于朱尔朱拉山的深处,雨水汇成的水流消失是因为流入了深潭中,之后又成为急流,则是因为水潭的溢满。

对谢巴布·穆罕默德的看法,很多科学家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深潭,从几十米远到千米外,那么朱尔朱拉山可谓一个“漏斗”了,怎么能够这样坚固?并且如果真是这样,也应该会有很多峡谷一直通往山底才对。

这些说法听起来都不无道理,但却难有统一的结论,并且只有事实胜于雄辩。朱尔朱拉山的这些谜团,仍需要科学家们付出长期的努力,进一步地研究。并且,当地政府也在做出相关的努力,组织专家们继续探索。

相关链接——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在非洲的西北部,北面与地中海相邻,东面有突尼斯、利比亚,南面是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西部与摩洛哥、西撒哈拉接壤。拥有1200千米左右的海岸线。(B8)

阿尔及利亚有三种气候,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中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热带沙漠气候。8月是气温最高的月份,可达到29℃,即使最低温也有22℃;每年的1月是最冷的时候低温9℃,最高温15℃。

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分布着狭窄的平原。北部有阿特拉斯山分两个支脉,北支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南支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高原和山间盆地分布在两山之间,多咸水湖。撒哈拉少莫占据着阿尔及利亚的中、南部,达85%,也有很多绿洲和死火山,最高峰塔哈特山2918米。山区多草原和森林,为半干旱气候;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大部分地区则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

奇异的双塔山

从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向西行10千米,有一道南北向绵延的山脊。在山脊之上,矗立着两根巨大的红色岩柱,一南一北,比肩伫立,如同是用红色砖瓦砌成的南北双塔。这就是著名的双塔山。

双塔山的地貌特点

双塔山是承德十大名山之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它是两个石柱并立,为两座塔状山峰,并且峰顶上各有一座古塔而得名。

由于地质作用,双塔山的形成原因也并不奇特,而双塔山奇怪就奇怪在,在这凌空出世的山顶上,有两座真正的砖塔,其中北塔塔比较小,看不清楚,而难南面的塔由下望去,却清晰可见。

这两座塔建于辽代,是承德最古老的建筑。那么,是谁用怎样的方法在这突兀的石柱上,建起了这两座远离人间的砖塔呢?

双塔山高约30多米,相当于现在的9层楼高,而且石柱也都是上粗下细,难以攀援。难道远在1000多年前,辽代人就已经有现代的滑轮吊车,能将建筑材料运到了山顶上吗?现在还无从考证。

这两座塔的建筑方法,也令人疑窦丛生。两座塔的基础都是用三层砖直接砌在山顶上的,北墙则是采用齐缝砌法。而这种砌法也仅此一处,其他三面都是用一般的压缝法砌成的。

在1976年以前,背面的墙壁沿着砌缝裂开了,呈现倾斜之态,位移也比较大。而唐山大地震以后,裂开的缝隙反而弥合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

承德地处地震带内,难道说古人总结出来的抗震结构,就是在这种世上绝无仅有的齐缝砌法?这好像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事实上这种砌法的确达到了防震的效果。

关于双塔山的神奇传说

关于双塔山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候的承德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两个,靠打鱼为生。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

这天,老二进山打柴时不小心跌伤了腿,从此就不能干重活了。从这以后,嫂子就渐渐对老二厌烦起来,不但不给他成亲,还动辄打骂,甚至要将老二撵出家门。老二忍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自己坐上条船后砍断了缆绳,任由漂流死活。

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了两个石礁的中间。老二见还自己还活着,就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他就来到北礁,看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还放着渔网、镐头等,还有一包菜籽。到跟前一看,姑娘却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姑娘就说,我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的房子卷起后就无影无踪了,是以为你已经死了,就跳了海想到阴间同你成亲,不料早晨醒来自己就漂到这个礁岛上了,刚才正是为你祈祷呢。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住在北礁的庙里,靠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用来当仓库。

许多年后,地壳变迁,这带海的水退去后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成了现在的双塔山。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上去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着一本旧书,乾隆翻了翻,发现里面的字都不认识;石几下放着一双破草鞋,庙前还有两畦韭菜。乾隆很失望,什么没拿就下来了。

回到避暑山庄的当晚,乾隆就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者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回答了。老者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陛下一样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

第二天清早,乾隆马上又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了,只好作罢。

砖塔究竟做何用

双塔山的砖塔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这是千百年来都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由来已久的双塔之谜,确切地说应该是砖塔之谜。

翻开辽代历史,辽国建塔的功用无外乎寺院塔、墓塔、指路塔、登临塔、拜物塔等。而双塔山必为其中之一。

先说寺院塔。有的塔是修在寺院内,也有的修在寺院外,但两者都是一个整体,即塔是佛寺的组成部分。双塔山可能也属于这种情况,也许辽代时双塔山下曾有过一座寺庙,后来寺庙被毁得遗迹全无,只留下无法触及的砖塔了。

多年来,人们一直将双塔山的砖塔称为墓塔。双塔山南塔的塔门原是封闭的,还有小碑,类似墓塔。而北塔的情况不明,也许有曾经收存骨骸的可能。

但种种类别的塔中,认为双塔砖塔是瞭敌塔的可能性最小,而其他都似乎有点意思。像这个,又像那个,但千百年来它就是这样,在世世代代人的猜测、遐想、推断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黑夜和白昼。

相关链接——丹霞地貌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红层地貌中所谓的“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