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秘境追踪
8167600000012

第12章 地理秘境(2)

经过对阿卡华林卡周围地形的详尽考察分析,科学家发现,这里地处尼加拉瓜火山密集区,仅南面就有三个火山湖泊,北面还有著名的马萨亚火山,曾是一片54平方千米的火山洼地。海拔615米的马萨亚火山,顶峰是常年沸腾的圣地亚哥火山口,随时沸腾着高达1015℃的金色熔岩。另有一座活火山在马萨亚火山旁。此地区几千年来不断有喷发的火山。科学家们猜测,某个火山突然喷发时,毫无防备的人们来不及逃避,只能等火山喷发的间歇找地方躲避。这些脚印,也许就是人们在受到惊吓后,慌乱中逃离火山周边时留下的,熔岩硬化过程中同时硬化了这些留在上面的脚印。因为熔岩硬化的过程非常快,只需几小时就可以从滚烫至冷却。同时,大量的火山灰随在岩浆后喷了出来,覆盖在熔岩上好似一层用于隔热的石棉盖,同时也得以保留下人们的脚印。

1915年,为证实这个推断,科学家们还特意在加利福尼亚的拉森火山爆发现场进行了实地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此外,阿卡华林卡周围的地理情形只允许人们从北面的马那瓜湖逃跑,而脚印的朝向恰好也与北部的马那瓜湖一致。

不过,也有另一部分专家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当一个人遭遇危险时,首先想到的是脱离险境,因此火山爆发时他一定是拼命地快跑。但从脚印间距看,相隔都很近,更像是人在散步时的脚印,而不是疾速奔跑时该有的脚印;何况还有踩得很深的脚印,泥土埋没了脚跟甚至脚踝,这种情况只有负重时才会出现。难道人们在逃命之时还背着许多东西?这显然是与常理不符的。

还有些专家认为,阿卡华林卡脚印并不是人们为了逃离火山喷发地时而留下的。因为人的脚印朝向为西,而有些动物蹄印的朝向却有所不同。试想,一切生物面对灾难都有同样的求生念想。当火山在南方爆发时,人和动物会一致地跑向北方。因此,这些脚印可能属于捡拾果实或者来自不同地方的牧民和猎人。

为了探明阿卡华林卡脚印的真相,出现了诸多的猜测,但至今仍无法消除它的神秘色彩。人们来参观时会带着各种疑团,离开时仍会带走疑惑和假想。也许有那么一天,这些阿卡华林卡脚印可以拨开迷雾见真相,也可能将永远成为一个不能解开的谜。

点击谜团——“死亡岛”的传奇

哈里法克斯处于北美洲北部、加拿大东部,距离它1000米左右的北大西洋上有“塞布尔岛”——被称为死亡之岛,让人感觉心惊胆战。这是个非常荒凉的小岛,大自然常年的风化作用,使岛上只剩了些灌木和小草。小岛长40千米,宽接近2千米。近代的一些国家将”“塞布尔岛”视为禁航区,用各种沉船的符号标注在海图上以警示。据统计,迄今为止,遇此地的遇难船至少有500艘,5000多人次已丧生,“死亡岛”的名称由此而来。

然而,这个小岛在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航线上却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家对于科学家解释死亡岛的现象寄予很大的期望。为了解释岛上恐怖的奇怪现象,种种假说渐次提出:有人认为“死亡岛”是巨浪高发区,船只来不及躲避就会被瞬间打翻;还有人认为,小岛周围的磁场不同于其他地方并且变化多端,罗盘等仪器因此会失灵,海难于是很容易发生。而占大多数的科学家们则认为,小岛位置和面积的多变性、周围大片的浅滩和流沙、加之异常的气候和时时发生的风暴,这诸多因素极易导致船只的搁浅和沉没。这样看来,死亡岛的谜底似乎已被揭示,但这些仍是未经科学论证的假说,我们仍需等待谜底揭示的那一天。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1908年6月30日,一声巨响突然从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爆发了,人们看到了腾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伴以强烈刺眼的白光,灼热的气温瞬间形成,草木皆被烧焦,即使人们距离70千米仍被严重灼伤,甚至耳朵也被震聋……

不仅附近的居民万分恐怖,还影响到了其它国家。在英国伦敦,很多电灯瞬间熄灭;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强烈的白光出现在夜空中,好似白昼;美国虽远在大洋彼岸,人们却也感到了大地的颤动……

在爆炸中,震倒了215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6000万棵树,事后估计,相当于用了1500~2000万吨的TNT炸药。之后的数周,影响一直延续,欧洲和俄国西部的夜晚好似白昼,看书都不需开灯。据美国史密松天文物理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观察,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大气的透明度都有所降低。这就是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对通古斯爆炸的探究

通古斯大爆炸发生时,俄国沙皇的统治正被动摇,他们无力调查此事。1921年建立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派考察队前去考察,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作为领队。

经过一系列考察,考察队认为是巨大的陨星导致了大爆炸,尽管如此,他们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留下的深坑和陨石,找到的只是平底浅坑,大概有几十个。因此,这只是他们无法考证的推测。

后来,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去,并利用了空中勘测。勘测显示,两万多平方千米内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奇怪的是,离爆炸中心比较近的区域内,树木只是叶子被烧焦,树干并没有倒下;在爆炸区域内的树木之后呈现出极快的生长速度,年轮宽度也增加了3~4.6毫米;爆炸区域内的驯鹿无一例外地患上了皮肤病……事过不久,库利克因为爆发了二战而参军,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中止了,库利克也不幸牺牲。

1945年12月,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到日本访问,他发现4个月前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后的废墟,忽然感觉通古斯和这里很相似,尤其是烧焦树木的情形。所以,卡萨耶夫大胆地设想:外星人驾驶着核动力飞船,要降落时发生了故障,因而导致了通古斯的核爆炸。前苏联科学界立即对他的说法做出回应,支持者与反对者并存,因为依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够证明。

针对通古斯爆炸,一些美国科学家在1973年又有新见解:黑洞才是引起这次爆炸的最终原因。某小型的黑洞在纽芬兰和冰岛之间的大洋上空运行过程中,引起了通古斯大爆炸。只是人们对于黑洞的了解还太少,是否存在他们所谓的“小型黑洞”本身还是个问题。所以仍然没有证据来为这种见解作支撑。通古斯大爆炸迄今仍是未解之谜。

通古斯大爆炸诸多假说

多年以来,人们对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说法。1927年起,人们在寻找陨石碎片的同时陆续地提出各种相关的解释以期能够对爆炸的原因真正的揭示。比如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飞船坠毁说、黑洞撞击说等都很具有代表性。

陨石撞击说:作为首位亲临爆炸现场的科学家,库利克提出,流星的陨落导致了通古斯大爆炸。其后,美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对陨石的高速坠落做过模拟,其显示的撞地效果对通古斯周围的白昼强光现象是很好的解释,因为陨落流星冲击波所带起的尘埃到达大气外层后对日光进行了反射。只可惜,陨石残骸一直没有为人们所找到。

核爆炸说:美国二战时给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所造成的危害给了科学家们很大的启发。原子弹引发爆炸时同样爆发出巨响,升腾起蘑菇云,火柱冲向天空,之后伴以强震、强大的光辐射和冲击波。所以,有人认为核爆炸是通古斯大爆炸的根本性质。

飞船坠毁说:1946年,“热核爆炸说”的持有者将自己的推测进一步延伸,认为由首个访问地球的宇宙飞船出现故障才导致了通古斯的大爆炸。

反物质撞击说:美国科学家1965年提出,从太空降至地球的反陨石可能是通古斯爆炸事件的罪魁祸首。反物质的力量很大,比如半克的“反铁”与半克铁相撞,所产生的破坏力应该可以与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差不多。

黑洞撞击说:根据黑洞天体的理论,两位美国科学家1973年提出此观点,小型黑洞又成为科学家们的关注点。

彗星撞击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彼得洛夫提出了彗星撞击说。他认为,彗星导致了通古斯爆炸,组成成分是稀松的雪团,来自于遥远的太阳系。它的运行速度达到4万千米/时,在冲破大气层是产生灼热的气体。这种灼热的气体接触地面时产生的冲击波堪比数颗原子弹。之所以没有残骸留下,因为彗星蒸发得很快。

至今未解的神秘谜团

尽管通古斯大爆炸的真正原因还在探究之中,但大部分科学家都锁定了一种强动力、低密度、高挥发性、低强度的特殊物质。这些特性使得爆炸后很快被破坏并疾速蒸发。从现场来看,这种特殊的物质极有可能是一种雪状的气体,气体中已混入高熔点微粒;也或者是彗星,彗星实体的构成成分是气体和冰。

也有科学家则认为,陨石应该在100万吨以上,速度为30~40千米/时。在通古斯的土壤中,含有很过硅酸盐和磁铁粒微粒,这些微粒看起来与彗核经燃烧后的模样很像,也与陨石造成的粉末很像。

不过,由于没有科学的证据,科学家们一直都在猜测。比如“反物质”说也是针对通古斯大爆炸所提。它认为,“反物质”构成了陨石,经过“反物质”和“物质”的撞击作用导致了爆炸。但是,通古斯大爆炸时人们没有测到放射有所加强。另一种设想也很有趣,认为是微型黑洞撞到了通古斯的森林而最终进入了大西洋。然而,不管这些设想有多不可思议,今天看来都经不起考证,所以也只能称其为设想。

科学家们还抱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一颗半径为5米的小行星就是通古斯爆炸的元凶。值得一提的是,幸亏通古斯地区作为爆炸点人口不多。万一时间往后推迟5小时,小行星所引发的爆炸就会发生在莫斯科,那么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说起小行星,它们一般绕太阳公转,聚集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那里有一条“小行星带”。小行星虽有大有小,构成成分有金属、石块或尘埃,但由于质量比较轻,经常会受到大行星们引力的干扰,所以也会出现偏离原有轨道的现象。科学家认为,如果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频率,半径超过500米的10万年会有一次撞击地球,并且破坏力是致命的;而半径接近5米的小行星3000年会撞一次地球。另外,据科学家的估算,很多时候,这种风险性被严重的轻视了。

点击谜团——令人迷惑的无底洞

地球从外到内有地壳、地幔和地核3层,因此应该没有地球无底洞之说。山洞、裂缝、裂口、火山口,这一切都只是地球最外层的形态。但是,在我国的诸多古籍文献中,却多次记载了海外的“无底洞”。比如《山海经》:“东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绂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水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难道真的有无底洞的存在吗?

确实是这样的,在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就有这么一个“无底洞”。受到潮汐运作规律的影响,涨潮就会有大量的海水涌进洞里。容纳量可达3万吨。奇怪的是,这个洞从未被灌满过。也有人怀疑洞的另一端有出口。但是人们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努力寻找,结果却很不尽人意。

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的考察队前去亚各斯古城,为的是揭开无底洞的秘密。

考察人员将不会褪色的深色燃料倒入海中,看到燃料随海水流进无底洞后,然后分散开去寻找带有燃料的海水,希望能随着海水的流向到达附近的河流和湖泊。然而考察人员经过了仔细地观察,却丝毫没有一点海水被染的迹象。

难道是大量的海水将燃料的颜色完全稀释掉了吗?

事后几年,考察人员又制造出一种塑料粒子,呈浅玫瑰色。这种塑料粒子轻于海水,可以漂浮在水上,也不具有溶解性。考察人员用了130千克塑料粒子,看见它们随着海水进了无底洞。它们认为,只要任何一粒塑料粒子冒出,也就是“无底洞”的出口之所在,那么“无底洞”的秘密不攻自破。然而,经过了1年的寻找时间,塑料粒子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被考察人员找到任何一粒。

流进无底洞的大量海水,最后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无底洞到底有没有出口呢?一切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海底下沉之谜

海沟的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作为海洋中最深的地方,这里的地震高发而且强烈。据科学统计,太平洋周围的海沟及附近的大陆和群岛区发生了全球80%的地震。并且地震每年释放的能力非常巨大,与10万颗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比较有趣的事情在于,发生在海沟附近的地震都是浅源的,震源深度只有向着大陆时才会渐次增大,最深可约700千米。这些震源如果排列起来的话,一个从海沟向大陆一侧倾斜的斜面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荷兰的万宁·曼纳兹于1932年利用潜水艇测量了海沟的重力,令他奇怪的是,海沟的重力都很小。据地块漂浮的地壳均衡原理,小重力的地壳块体会浮在上面,而海沟却恰恰相反,成为海洋最深之地。曼纳兹带着疑问进行了研究,最后他觉得,地球内部有一种强大的拉力,这股拉力导致了海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