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
8160700000018

第18章 从计划到行动

为人生描绘一张蓝图

生命比盖房更需要蓝图,然而很多人从来没有计划过生命,每天只是醉生梦死地度过。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生命计划,决定一生的方向。我们可以为生命做出计划,如拟订10年、5年、3年计划;或拟订最接近此刻的为期一年的计划;最后是短期计划,如一月、一周、一天。

1.订出一生大纲:你这一辈子要做什么?当然,有很多事只能订出个大概,但你可以好好选择自己所喜欢做的事。

你退休后要做什么?你的第二阶段要怎么过?也许你要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如果现在你还不到30岁,以后也不想退休,那就不必为这些烦恼。

2.20年大计:有了大概的人生方向,就可以拟订细节。第一步是20年。订下这20年内你要成为什么样子,有哪些目标完成。然后想想从现在起,10年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3.10年目标:20年大计一定要20年才能完成吗?不一定。你越富裕,就越快达到目标。

4.5年计划:只需要一台计算器和几秒时间,你就知道5年内要赚多少钱。

5.3年计划:3年是重要的一环,一生大计通常只是简单的方向,而3年计划是最重要的决定点。

6.下年计划:这是你每周至少要检视一次的预算表和工作计划。每年都要有计划,尽量简单扼要,以数字为主。像赚得的金额、认识的人数等。12个月的计划不是论文,而是行动大纲。

7.下月计划:认真地执行下个月的计划。以每月15号开始算起,是最适合的日子。

8.下周计划: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时间计划的关键所在。

9.明日计划:这是最具体的生命计划。

别被20年大计吓倒了。好好写下来,修改是难免的。订计划是件愉快的事,而非一项任务,如果你的计划是一串上升的数字,你很快会对它发生兴趣。

如果短期计划超过了90天,你会对它丧失兴趣,把它分散成单项,然后逐一在90天内完成。

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样你才能更肯定地实现目标。

让目标引领成功

不甘做平庸之辈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心中拥有目标,便会使自己不会太留意与之不相关的烦恼,不会与一般不相关的小麻烦斤斤计较,这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一旦他(她)全身心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去冥思苦想时,其他的事情是很难在其脑子里停留的,这个道理极其明显。

心中有了目标,人就会专门去找一些相关的麻烦来解决,以便自己为实现目标而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这样,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迎接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平庸之辈”有不甘平庸之心,这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尽管不可能都轰轰烈烈,但是能使平凡的人生较常人稍许不平凡一些,尽可能比别人强一些,是肯定能办到的。

我们需要提升生存的智慧,思考成功,追求卓越,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幸福等问题交出较完美的答卷。不甘平庸,崇尚奋斗,正是人生之歌的主旋律。

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努力,显然如竹篮打水,终将一无所有。

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向高峰挺进。

成功,是每一个追求者的热烈企盼和向往,是每一个奋斗者为之倾心的夙愿。在目标的推动下,人就能够被激励、鞭策,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下,去积极进取、创造,向着美好的未来挺进。

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你的创造激情,调动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核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般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就会尽力完善自我,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字。为了目标的实现,去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碍,踏出一条坦途。

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并敢于做“大梦”,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动力源。许多精英俊杰都是出色的梦想者,他们无一不笃信大梦能成真。他们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才华优势发挥到极致,以百倍的努力冲刺、攀登。

正如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言:“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一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可以说,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胎儿期、继承期、创造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在第二、三阶段中,有一个目标选择期。即从学校毕业到就业前后,是确定奋斗目标的阶段。

一个人能否成功,确定目标是首要的战略问题。目标能够指引人生,规范人生,是人成功的第一要义。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目标定位的人,或是始终确定不了目标的人,他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很难到达理想的彼岸。确立目标,是人生设计的第一乐章。

及时调整错误的目标

执著的追求是应该嘉许和称道的。但如明知道不行,却仍一条巷子走到黑,或明知客观条件造成的障碍无法逾越,还要硬钻牛角尖,这就不可取了。

目标、志向的调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调整,是随机转移的。若发现你原来确定的目标与自己的条件及外在因素不适合,那就得改弦易辙,另择他径。

这种动态调整有以下的基本形式:

一是主攻方向的调节。若原定目标与自己的性格、才能、兴趣明显相悖,这样,目标实现的概率为零。这就需要适时对目标做横向调整,并及时捕捉新的信息,确定新的、更易成功的主攻目标。

扬长避短是确定目标、选择职业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艺术史上,大量人才成败的经历证明,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和能力,但他不可能有多方面的强项;有的人在研究、治学上是一把好手,而一到管理、经营的岗位,他就一筹莫展、能力平平,甚至很差。

二是在原定目标基础上的调节。这时主攻方向不变,只是变革层次有所调整。若原目标定得过高了,只有很小的实现可能,必须调低,再继续积累,增强攻关的后劲。若原目标已实现,则要马不停蹄地制定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若原目标定得太低,轻易就已跃过,则要权衡自己的能力、水平,将目标向上升级。

实现目标自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在为人生目标奋斗时,不能幻想一劳永逸,而要务实笃行、稳扎稳打、奋力前行。同时也要看到,每取得一点成功,都是向总目标靠近一步。取得了全局性的成功,也不是目标的终止,而恰恰是向更高一级目标攀登的开始。

三是在获得信息反馈之中调节。即在原定目标中受挫而幡然醒悟,调整通道,重新把目标定在自己拿手的领域。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青年时曾入海军学校,但他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军事课,长期不及格。学校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起作用,最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开除。但是,他对物理实验却非常感兴趣,被开除后,他投入对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很快显示出才华。他长期孜孜不倦,苦苦钻研,不断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终于做出被荣称为“迈克尔逊光学实验”的伟大创举,为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四是从预测未来中进行调节。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才能、性格等都经常会发生变化。要善于打一个“提前量”,进行预测。如才能的发展与年龄大小关系极大。任何才能都有其萌发期、发展期和衰退期,这样顺势而为,做出设想、规划,显然对目标定向是大有益处的。

五是对具体阶段目标视情况进行调节。大的目标要终生矢志追求,而小的阶段目标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有时为了能快出成果,改变思路而取得成功,这样的事情在科学史上不甚多见。

那么目标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适时调整呢?一般来说如下几种情况必须调整人生目标:

第一,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任何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而各种环境中主要是社会环境对人生目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生目标的变化,特别是重大的环境变化,常造成人生目标的重大改变。

所谓环境的重大变化时刻,是指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二是人们家庭的经济、政治、亲属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人生目标都将产生影响。我们的原则是,无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具体的目标(某个阶段的目标或某个方面的目标)可以变通,随时做好调节,但总目标应该矢志不移。

第二,在人才竞争的胜败转折的时刻。奋斗中的成与败,常常形成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这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第三,人生总流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相更替的时刻。这种时刻,称为人生转折时刻。这种转折,或发生在人的生理发生转折时(发育和疾病造成的),或发生在人的社会地位发生突变的时候,或发生在人的社会智能结构发生质变前后,总之,是人自身某种或某些条件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这个时刻,也是容易引起人生目标发生改变的时刻。我们应努力防止在人生转折时刻发生人生目标的不良转变,防止因社会地位升高或降低而腐化或丧志、因疾病而颓丧、或因智能提高而骄傲,应使人生目标始终保持正确的大方向,具体目标始终切实可行。

为目标下定义,不断修正,相信它会实现—成果就这样出现了。任何人都能完成他们所想的,你也一样。但第一步,你必须知道这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设计许多能令你保持高昂情绪的小目标,让它们逐步引导你迈向成功。

每天对工作选择实行,对优先顺序做了解,对你大有助益。确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要求事半功倍。谨慎而自觉地决定事情先后,一般人从不这样做。他们只是任性而为,随波逐流。他们是基于恐惧、气愤和报复,而非为了活得更好而努力;他们不求提高效率,而周旋于私人党派或政治成功的梦想,最终一切幻化为泡影。

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如何得到自己所想的。明白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可以按部就班地计划自己的一天。

行动前保持冷静

假如你在树林中碰到一个正在兴奋地锯树的人。

“你在干什么?”你问。

“你看不见吗?”一个人不耐烦地回答,“我要锯倒这棵树。”

“你看来已筋疲力尽了!”你大声说道,“你干了多久了?”

“五个多小时了,”他回答,“我是筋疲力尽了!这是件重活。”

“嗨,你为什么不停几分钟,把锯磨快?”你问,“我可以肯定这样做会使你锯得更快些。”

“我没有时间磨锯,”此人断然地说,“我忙得哪有时间磨锯?”

此时,你一定会笑锯树人的愚蠢,因为我们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注意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呢?

自从高桥太郎开车以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有一位长辈教导高桥太郎一件事,使他终身都感激。那位长辈教导他,如果发现车子有故障,你一定要原封不动地绕车走一圈。

例如,当一个前车轮陷入水沟里时,很多人都会惊慌失措地向后退缩,其实,这样反而很容易使车子发生另一个故障。倘若在采取措施之前,先绕车一周的话,你就能了解整体的状况,清楚车子到底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尤其,最重要的是能把因为偶发事件而带来那种手足无措的心情,先行稳定下来。

由此可见,如果面临很糟糕的状况时,会因瞬间的注意而转移张皇失措的心情,把自己引导到有利的方向去。一位围棋大师在自己的著述中说,为了迅速恢复冷静,面临暗想糟糕的一瞬间,脑海里马上要浮起若干跟围棋无关的事,高尔夫球也好,麻雀也好,也不妨想些温室里的花朵或庭院的草木等。

当你在凝思的时候,情绪就会逐渐趋于稳定,并且变得心平气和起来。在某种情况下,如果做错了什么事,不妨立即离开座位,到洗手间去用冷水洗脸,或者望着窗外,幻想赛马获胜的情景。

当一个人暗想糟糕时,神经一定非常紧张,而且会陷入狭窄的视野里。如果不能消除精神的紧张,即使平常看得见的各种情况,也会变得模糊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这时候,如能在脑海里浮现若干别的事物,即可解除这种紧张感。

在事情变糟之前行动

许多人害怕负起做决断的责任—决定不下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他们担心,事情若是做不成功,他们便要成为承担者。因此,他们尽可能避免负责,如有必要,他们会陷入忧愁、疑惧或不知所措。这种焦虑和紧张,往往使身体和精神趋于崩溃。1942年,有位住在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地区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柯思迪罗。他退伍之后,立刻在“安大略水力发电代办处”找到一份修理机械的工作。18个月以来,他一直表现良好,而且工作得很愉快。一天,上司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被升任为领工,负责管理厂内重机油的设备。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忧愁了。”柯思迪罗描述道,“我曾是个快乐的机械工,但调升为领工之后,日子便不再快乐了。我所负的责任带给我许多压力,不论是清醒时或在睡梦里、不论在厂内或家里,焦虑常是我最亲密的伴侣。”

“然后,事情发生了—我一直害怕的紧急变故终于发生了。我当时正走向一个碎石坑,那里应有四部牵引机在工作。但坑里那时是一片宁静,我急忙跑过去看,原来四部牵引机都发生故障。”

“我从没碰到这样的大事故,因此脑子空空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去找监督,告诉他这个天大不幸的消息,然后静等着他向我大发雷霆。”

但屋顶并没有掉下来,相反地,这位监督转过身来,若无其事地向我微微一笑,然后说了几个字眼—假如我有幸活到一千岁的话,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字眼。他对我说:

‘把它修好啊!’

“就从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忧愁、恐惧和焦虑,完全一扫而空,整个世界又恢复了正常。我急忙拿了工具出去,马上开始修理那四部牵引机。这几个神妙的字眼可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并且改变了我的工作态度。感谢那位监督,我不但再度对工作燃起了热忱,也下定决心—遇事不要惊慌,不要忧烦,只要赶紧‘把它修理好’,就可以啦!”

住在印第安纳州的泰德·斯坦坎普先生,便是位幸运人士。他的父亲不仅了解积极行动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把这个观念和习惯传授给儿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泰德·斯坦坎普12岁时曾被邻居一个孩子欺负,所以,他决心不再出门,这样比较保险。过了几天,作为他帮忙割草的奖励,泰德的父亲给了他一些钱要他去看电影和买冰激凌。泰德把钱放进口袋,但没有去看电影—虽然他是那么渴望去看电影—怕会遇见那个邻居的孩子。

“我父亲以为我是生病了,”泰德·斯坦坎普说,“我含糊地回答他的问话。第二天傍晚我到巷子里去玩弹子。这时候我发现了我的敌人—他此时像《圣经》里被大卫王杀死的菲利斯丁巨人那样可怕—向我冲来。我吓得调过头拼命跑回我家的车库,谁知我爸爸正站在我面前。他问我究竟是怎么了,我谎称我们在捉迷藏。这时候一个声音传进来:‘出来,胆小鬼。’”

“我爸爸手中多了一根两英尺长的厚厚的汽车皮带,语气平静地对我说,如果我不敢面对那个大块头,就必须等着挨皮带。我稍一犹豫,皮带就打在我的屁股上,那种疼痛比打架时挨过的拳头厉害多了。”

“我像炮弹被发射般窜出车库,出其不意地冲向那个家伙。第一拳打得他没有心理准备,接二连三地又是几下,他只有狼狈逃窜。”

“后来的几天成为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勇气带给我的报偿是一种享受,我重获自尊,而且我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地面对它。一条汽车皮带和一个睿智的父亲让我明白了一个真理。”

做出决定进而采取行动的能力是做好自我保护的要素之一。虽然多数人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循着常规生活,但没有人能预知紧急情况的发生,所以时刻准备行动,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办法付诸实施的习性一旦养成,可能会成为未来某天掌握我们自己以及以我们为支柱的人的生死关键。

住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的艾尔·比夏先生,便曾遇到这样的危机。比夏先生和妻子及三岁大的女儿一同开车到科罗拉多欢度圣诞佳节。那一天,风雪交加,高速公路上的车子都减速慢行。忽然,开在他们前面的几部车子都停住了,比夏也急忙煞车停下来,并试着倒转车子往回开。但风雪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不小心便陷入车道的积雪当中,动弹不得。“我们停在那里几乎有一个钟头,内心实在焦虑不已。”比夏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说道:“在那一个钟头里,我们担忧的程度超过了所有以往的经历。夜色降临了,气温越来越低,风雪也变得更厉害了。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我们的车子是绝对无法再开动了。我望着太太和女儿,心里知道必须赶紧采取行动,以求取生存。”

“我记得方才开车的时候,曾路过一栋农舍,距离我们停留的地方约四分之一里远。假如我们能走到那里,生存或许有望。于是,我把女儿抱在怀里,便和太太一同向农舍出发。这真是一趟艰苦的路程!积雪高到我们的臂部,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向前走一小步。那真是痛苦的经历,但我们终于走到了农舍!”

“接着的二十四小时,我们都留在那栋有四间房的农舍里,还有另外三十三个人也因风雪而困在那里。但我们都觉得十分温暖、安全,简直就像到了天堂一样。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回想,假如那时我们没有毅然决然采取行动,而只呆坐在车里等候,相信我们早就冻死在风雪中了。”

是的,紧急的情况往往逼得我们要当机立断,立刻采取行动,不能多有犹豫、考虑的时间,否则情况将难以补救。

在行动中不断成熟

冬天来临的时候,雪花飘舞,北风劲吹,青年诅咒道:“这鬼天气,冷死了!”青年因此心情糟糕。

夏天来临的时候,烈日炎炎,热浪阵阵,青年诅咒道:“这热死人的天,为什么不是冬天呢?”青年因此心情糟糕。

一位老人见了,问青年:“你为何一年四季总是愁眉不展?”

“因为我没有遇到一件快乐的事。”青年苦恼地说。

“其实,痛苦与快乐从来不曾分别过。你怎么可能一年四季只见痛苦,不见快乐呢?冬天有美丽的雪花,夏天有清纯的荷花,这些,你怎么都看不见呢?”老人说。

青年思索着老人的话。

老人道:“年轻的朋友啊,不要以为痛苦只是痛苦,快乐只是快乐,其实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你在品尝痛苦的滋味时,也能体味快乐的一面,那人生是多么有趣啊!”

青年人满面诚恳地问:“人生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使自己变得成熟!”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每个人都要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筛选,成功者和失败者在成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同化现象:一种向成功的同化,另一种向失败的同化。前者以自己某方面的成绩受到赞赏为发端和契机,促使走向成熟的主观努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后者由于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逐步形成了无视现实和心安理得的习惯,最后放弃走向成熟的努力,表现出粗劣的品格和各种怪癖。

正确的人生总是在不停地追求成熟。但如果你以为经过努力,在某一天中就会得到那个梦寐以求的“成熟之果”,此后就可高枕无忧,慢慢地品尝和享用它,那实在是一种误会,成熟者的那些特征只存在于成熟者的不断追求中。

20世纪,世界画坛上出了个“创新魔”—大画家毕加索。他具有画家的天才,到16岁那年,就因举办了个人画展而一举成名。直到他91岁离世前的那天清晨,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劳作不已,共创作了4500多件艺术珍品。这些珍品记录了他经历写实主义时期、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及各种画风杂交时期的创作风格。他的画风不停地变,不仅观众应接不暇而骂他是“邪恶的天才”,就连评论家也惊斥他是“艺术的变色龙”,但是,最后举世公认,他是一位“20世纪艺术的领路人”,是“一个点石成金的稀有之才”。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他的成功之秘—他的作品全像是各种没有完全盛开的鲜花,或像是各种将熟未熟的鲜果。

由此,你平日发誓要追求的“成熟”,并不是一个放在距离你数米、数十米的目标点,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从无序—有序—新的秩序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毕加索每每创立一种新画风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创造出“没有完全盛开的鲜花”和“将熟未熟的鲜果”时,他在追求成熟,而当他趋向成熟时,果子却又马上腐烂了。于是,又必须在这一刻之前,及时、果断、痛苦地超越这个“成熟”。对于他来说,就是另辟蹊径,扔掉已获得巨大声誉的画风,去追求充满失败风险的新人“不成熟”画风。

做人也一样,成熟只寓于追求的过程中。正如一位名家所言:“完善也和无极一样,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成熟只存在于不断与幼稚的抗争中,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的心理也犹如大洋中的一条小舟飘荡不定。当然,人应该热衷于成熟与完善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美的境界。真正的成熟并不是以凝固的特征来表示,而是以过程来叙述。

你的脖子挂的是一条不断趋向成熟和不断追求新的成熟的创造链。这就是成熟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