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困生转化技巧
8159100000013

第13章 美育和体育管理(1)

第一节美育的管理和制度

1.美育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美育的概念

什么是美育?这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说,美育是德育的部分,或者说,美育是实施德育的手段(工具);也有人说,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还有人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有人说,美育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建构的教育……

以上林林总总的说法都有道理,然而都有小小以偏概全了。美育和德育在性质上和社会功用上都有区别,两者不能等同,更不能相互代替。德育在某种程度上以美育为手段,而美育在某种程度上也以德育为内容之一,两者有联系,但绝对有区别,不能划等号。

说美育是艺术教育,在逻辑上就不通。毫无疑问,美育既然是与美有关的教育,其具体的实施必然要体现在诸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上,但我们只能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美育的实施并不排斥其它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是美育,却不能说美育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仅是美育的一个类而已。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吗?康德的哲学体系将人的心理能力分成“知”、“情”、“意”三部分,并认为美是专门研究情的部分。王国维、蔡元培等都直接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将美育当作了情感教育。而实际上,人的感受兴力、想象力、创造欲等一系列人文素养的陶养也是美育的内容,情感教育还仅仅是其中之一。

说美育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建构的教育,是实践美学对美育的看法,而且在当代中国比较流行。审美心理的建构,人性的完整与自由的实现,这就是审美教育的实质,亦即终极目的。然而,审美教育终究不能包括美育,相反,它被美育包含着。

综上所述,美育是使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受美体的陶养感发,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进而建构起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和自觉创造美的意识,并最终使人格得以完善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中其它教育内容得以更好地实施的辅助手段,它讲究情感性、趣味性、和谐性和主动性。

美育教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美育的历史

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进行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席勒作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尽管不可能给美育以真正科学的论述,但他却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从而给了美育以不同于德育与智育的独立地位,在美育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美育是一个近代的概念,是近代教育的特有范畴,是为了解决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类提出的诸多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建立美育的学科理论,就必须从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和它作为近代教育范畴的事实出发。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丘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7~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2.美育的内容和作用

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

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

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主要还是体现四个方面:

(1)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着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2)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3)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4)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美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3.美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原则

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主要原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