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32

第32章 谷歌的得与失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的经营像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一样被全世界的人所关注。很多人不明白,谷歌把这个全世界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市场拱手相让,真正的动机在哪里?

站在谷歌的角度,不管是棋子还是被棋子,客场掀桌子,得与失,自己总归是心里没底呀。

在谷歌指责中国政府管制互联网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谷歌首先是一个企业,而企业的第一目标毫无疑问是盈利。在盈利的同时,或许可以兼顾社会利益,这是不冲突的。比如谷歌来到中国,带来了搜索引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但任何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不会为了社会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放弃赚钱,而谷歌当然是一个正常的企业。

比如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审核制度,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社会问题。同样是谷歌,他在进入中国市场和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态度有180°的转变。谷歌在2006年进入中国的时候,曾和中国政府签署协议,表示愿意遵守中国政府的互联网审核制度,所以我们之前在用谷歌中国网站进行搜索的时候,就会有“根据本地法律,部分内容不能显示”这么一句话,这说明谷歌是赞同这个审核制度的。而在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就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互联网审核制度,并且认为正是这个制度的存在,才导致谷歌无法在中国生存下去。

这个态度的转变其实不难理解。当谷歌看到中国巨大的互联网市场有钱可赚的时候,他就愿意遵守中国政府的审核制度。2006年,谷歌办事处在中国开张时,谷歌CEO施密特曾带领多位谷歌高层拜会了北京市政府、前国家发改委、前国家信产部等政府官员,商谈相关事宜。施密特表示,谷歌在搜索引擎制度上的妥协是为了能够让谷歌在中国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但是当他在中国经营了四年之后,发现没有在中国赚到什么钱,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这个审核制度有问题,便把矛头对准这个制度。更何况像谷歌这样聪明的公司,成熟的美国大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毫无疑问会无数次评估中国的互联网审核制度对他在中国的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必须的。这出大变脸的戏表明谷歌真正关心的其实不是他所一直提倡的“互联网自由”的价值观,而是能不能在中国市场上赚到钱。

此外,谷歌也不是第一家因为种种原因而退出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谷歌的创始人佩奇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谷歌这样做“完全是企业自己的决策,跟美国政府无关”。但是如果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定,谷歌可以和其他美国企业一样安安静静做好善后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动静搞这么大,而且大有一副跟中国政府对着干的样子。这实在不太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因此,谷歌这个做法的真实意图确实有点让人产生遐想的欲望。

其实,全世界的大公司都知道要跟政府搞好关系。即便在美国,如果企业觉得政府的某一条法规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经营,他们会通过常规的途径,比如媒体舆论、向政府提交报告、游说立法机构,等等,以寻求政策的改变,而不会一意孤行。在中国也应如此,但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在就谷歌撤出中国事件发表谈话时指出,“谷歌这样做没有跟中国有关部门通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在2010年3月初的两会上表示,“工信部从来没有收到谷歌公司要与工信部进行谈判的报告,也从未与谷歌公司正面接触过”。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谷歌把原因归结为“只是从企业内部经营的角度而做出的决策”,真是很难解释得通。

所以,综合起来看,我们不得不怀疑纯粹商业动机背后的东西。

事实上,谷歌目前在美国面临着很多挑战——网络中立问题、版权问题、垄断问题、用户隐私问题等。这些问题现在都悬而未决,而且需要美国政府出来主持公道,解决争端。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朝着有利于谷歌的方向来解决,那么谷歌自身的经营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谷歌不得不向美国政府靠拢。

而面对美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美国政府首脑的奥巴马要想有所作为,破解困局,必须向强势集团出拳,所以奥巴马在美国跟这些大公司、大集团的对立是出了名的。但是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谷歌等几家IT公司。用奥巴马2007年在谷歌演讲时的话说,他希望美国的变革是自下而上地进行,而不是自上而下地进行。

在今天的美国,甚至整个世界,一些知名的网站,尤其是社交网站,比如谷歌、Youtube、Facebook、Twitter、Myspace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例如Facebook,它允许用户创建一个组,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因此Facebook也成了美国的草根舆论集中营。不光一些明星成了Facebook的粉丝团,一些社会团体也利用Facebook来发挥影响力,比如哪儿遭灾了,有人就会在Facebook上号召捐款,马上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响应。美国政府如果能够控制住这些网站,也就控制住了社情民意。

上面这个例子还只是小儿科,这些网站甚至可以酝酿重大的群体事件。2008年年初,一个叫奥斯卡·莫拉里(Oscar Morales)的人在Facebook上成立了一个“100万人反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组织,这支军队是支杂牌军,经常威胁政府、绑架平民,很多人平日里对它敢怒不敢言。奥斯卡的这个Facebook上的组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人加入,他觉得效果不错,于是打算组织真的游行。最后,在2008年2月4日,有400万哥伦比亚人上街游行,这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游行。这不得不让很多国家的政府对Facebook提高警惕。

而在同时,一些反美的组织也出现在Facebook上。以前只有美国把广播和电视信号发送到其他国家去,说人家的坏话,而很多小国家限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实力,无法向美国进行宣传。现在有了社交网络,零成本,这就大大方便了很多反美的组织。而Facebook对这些反美组织也十分警惕,该删的时候毫不犹豫。

到现在,Facebook在全世界有4亿用户,奥巴马政府正是看中了这些网站和草根网民的重要性,觉得他们无论对于美国的内政还是外交,都是前所未有的重要资源。如果这些网站能够听话,那么对奥巴马的执政无疑是拥有了一个重量级的武器。前面已经讲过,美国政府服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已于2009年正式入驻这些网站,并通过这些网站向全世界宣传美国政府的立场,这也是奥巴马和这些IT公司走得很近的原因。

所以不难预料到,随着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事件不断发酵,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美国政府的身影出现在其中。

那么谷歌关闭Google。cn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其实对谷歌自身来说,未必会很大。谷歌自己也说了,谷歌在中国的收入对其全球收入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在中国有没有赚钱影响都不大。其次,谷歌不是关闭Google。cn,而是把服务器搬到中国香港,谷歌中国的网站通过Google。com。hk还是能够照常使用。如果中国大陆的用户能够正常访问Google。com。hk,谷歌中国相当于还是原封不动的存在。也就是说,这基本上就是借用了中国甲A变中超的反模式而已。

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正是对于这些“得”与“失”的反复考虑,才使得谷歌横下心来,选择跟美国政府绑在一起。而奥巴马同学上台以来的种种困局又正好给谷歌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于是大家就一拍即合,年度大戏就在中国的舞台上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