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11

第11章 欧洲不是好混的

美国企业在做大之后,如果要跨出国门,第一步考虑的往往是欧洲市场。一来欧洲跟美国文化、市场较为相近,大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知根知底,生意也比较好做;二来欧洲人也算是有钱的主儿,消费能力强,要是跑到非洲去开分店,谁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会赚到钱,说不定索马里海盗的一个炸弹就把你炸成永垂不朽了。

2000年5月,谷歌搜索引擎推出第一批共10种非英语的语言,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和芬兰语,均针对欧洲市场。

4年之后,2004年5月,谷歌在欧洲第一家办事处——爱尔兰的都柏林办事处开张,谷歌开始正式进入欧洲,启动了海外征程。到目前为止,谷歌在欧洲18个国家共设有25个办事处。

谷歌能够横扫欧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欧洲国家实在太小了,比如爱尔兰,总共只有400多万人口,自己几乎不可能出一个可以与谷歌竞争的搜索引擎公司。在这样的国家,谷歌可以长驱直入,不会受到什么阻碍。除了俄罗斯之外(也有人不把俄罗斯看作欧洲国家),谷歌在每一个欧洲国家中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美国知名的IT网站techcruch。com曾在2009年对谷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做过一个统计,以搜索引擎为例,数据如下:

不同的统计给出的数据可能不同,而且市场数据也是在不断波动的。但是不管是谁做出的统计,也不管市场怎样波动,数据都显示出谷歌几乎把所有欧洲国家的市场收入囊中。

我们知道,欧洲和美国在政治上走得较近,很多欧洲国家相信,美国虽然在全世界打仗,但是绝对不会跟欧洲打仗。更何况很多欧洲小国都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因此对美国这个老大哥在政治上也十分信赖。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毕竟现在让一个美国企业占据了自己国家的某个领域,总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而且谷歌是个互联网公司,自己国家的地图,甚至每一条街道的样子,谷歌都了如指掌。自己国家每一个居民都依赖谷歌获取各种信息,换句话说,自己家里有点风吹草动,谷歌都一清二楚。于是这让很多人感到不爽,觉得谷歌你知道得太多了。欧洲民间对于谷歌会影响本国国家安全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过,希腊政府更是终止了谷歌街景(Street View)在希腊的服务。

除了这层担忧,谷歌的产品在进入每一个欧洲国家时几乎都会遇到与当地关于版权、垄断、隐私等方面法规相冲突的地方。所以尽管谷歌在欧洲是做大了,但是从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天起,就在没完没了地打官司。

我们以法国为例,说说谷歌在欧洲的烦恼。

2004年,让全世界女性欲仙欲死的法国名牌包制造商LV(Louis Vuitton,中文翻译成路易·威登)把谷歌告上法庭。一个卖包的跟谷歌有什么瓜葛呢?原来,很多卖其他牌子包包的人也在用谷歌的AdWords做广告。比如现在张三卖的包包牌子叫ABC,张三就可能会用ABC作为关键词,通过谷歌的AdWords进行推广。这样当用户用ABC作为关键词搜索的时候,也就是用户在寻找关于ABC包的信息时,张三的广告就会出现在谷歌搜索结果页面的广告栏中,十分有针对性,用户在浏览信息的时候还很可能来点击张三的广告。

但是光用ABC一个词做为广告的关键词还不够,一些广告商有几百甚至几千个关键词,这样用户在用这些关键词搜索的时候,都可能会看到你的广告。实际上,几乎所有通过AdWords做广告的人都会使用大量的关键词,目的就是扩大覆盖面,把用户一网打尽。

在这些成千上百的关键词中,张三还选择了竞争对手LV的牌子作为关键词,然后把自己的广告伪装一下,看上去像是卖LV包的网站。这也就是说,当用户在用LV作为关键词搜索的时候,其他看似卖LV包的网站广告就会出现。用户点进去一看,结果发现上当了,卖的是ABC牌子的包包。有些用户可能骂几句就把这个网页给关了,但是也有一些用户可能觉得ABC牌子的包包也不错,就在他们的网站看了起来。

这样一来,LV就觉得自己被别人占了便宜,认为谷歌广告中的这种做法属于不正当竞争,损害了LV和消费者的利益,由此把谷歌告上了法庭。最后法国法庭判决LV胜诉,谷歌向LV赔偿7.5万欧元,并且不得在其广告中出现LV商标。LV彻底跟谷歌一刀两断。

谷歌不服,于是就上诉到欧盟。2010年3月,欧盟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认为谷歌没有做错,如果LV觉得自己的商标被侵犯了,应该找做广告的人,也就是张三,而不是谷歌。按照法国和欧洲的司法程序,这个官司现在被发回到法国上诉法院重审。

而在法国,除了LV还有很多公司因为同样的问题把谷歌告上法庭。谷歌最后不得不修改自己的做法,不允许广告商用竞争对手的品牌作为自己的关键词。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在AdWords关键词的选择和竞价中屡见不鲜,而且有时候也很难鉴定竞争者之间的界限。比如张三开了一家卖衣服、鞋子、包包的商店,有N个品牌,但是LV不在其中,这个时候如果张三拿LV作为关键词去谷歌做广告,很难说清楚张三是不是LV的竞争对手。因此即便谷歌有这样的政策,但我们还是会经常发现自己被一些“假冒”的网站给蒙蔽了,点击链接进去看到的网站和谷歌广告中的说明完全不一样。因此,这种官司还是会不断出现的。

谷歌跟LV官司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法国另一个有头有脸的大亨——法新社把谷歌告上了法庭,指责谷歌在谷歌新闻搜索中出现法新社的报道,这侵犯了法新社的版权,要求谷歌赔偿1750万欧元,并且禁止谷歌在其新闻的搜索中出现法新社的报道。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让谷歌头疼的问题,谷歌为这个版权问题不止一次跟新闻媒体打过官司。

用户在谷歌搜索新闻时,搜索结果中出现法新社或者其他媒体的新闻,谷歌到底算不算侵犯版权?按照谷歌的说法,在谷歌新闻搜索页面中,只出现新闻的标题、缩图和概要,用户如果点击这条新闻,就离开了谷歌的网站,而是直接到法新社或者其他媒体的网站上,因此在谷歌的搜索页面中,谷歌只是有限使用这些信息,这种使用符合“合理使用”(Fair Use)原则,受法律保护,不构成侵犯版权。而这个合理使用是美国版权法的中一条规定,把像老师上课、对新闻报道中一些受版权保护内容的引用视为合法,谷歌认为他们的搜索引擎也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因此也受这个合理使用原则的保护。

但是法新社不这样想,他们就是认为谷歌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在谷歌新闻的页面中只是浏览一下就过去了,而不会真正点击进去看(因此不会进入法新社的网站),这样谷歌白白使用了法新社的内容,对法新社一点好处都没有。双发在僵持了两年之后,选择了庭外和解,谷歌与法新社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谷歌同意支付法新社内容使用费,但是具体细节没有对外公开。

同样是因为版权的问题,法国第三大出版商拉马蒂尼埃(Herve de La Martiniere)于2006年也把谷歌告上了法庭。这个问题源于谷歌图书(Google Book)。谷歌扫描了大量的图书,放到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大家都在网上看书了,出版社的书就没人买了,出版社因此控告谷歌侵犯版权。而谷歌辩称他们的做法是出于非商业用途,用户通过谷歌图书看书都是免费的,谷歌不收一毛钱,因此不构成侵犯版权。这个官司打了3年,直到2009年12月,才算有了了结。法院判决谷歌赔偿原告30万欧元,并且在其网站上撤下原告的出版物,在彻底清理干净之前,每天还要向原告支付一万欧元。这个官司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除了法国的拉马蒂尼埃,全世界还有多家出版社以及作者在告谷歌侵犯他们的版权。现在开了个谷歌赔偿的先例,接下去如果大家都效仿,那就相当于把谷歌图书给强拆了,那谷歌还活不活了?所以谷歌说了,他们不服,要继续上诉。

仅仅一个月后,2010年1月,又有一个谷歌败诉的消息传来。这回把谷歌告上法庭的是法国一个名叫“私人国家远程教育中心”(Centre National Privé de Formation à Distance, CNFDI)的组织。这个官司的起因是这样的:用户在用“CNFDI”作为关键词搜索的时候,谷歌的搜索建议中出现了“CNFDI arnaque”这么一条,这个“arnaque”在法语中相当于“垃圾”、“骗子”的意思,这让私人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十分恼火,认为谷歌损害了他们的名誉。谷歌则辩解所有的搜索建议都是综合用户的搜索内容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不存在谷歌贬低某个用户的情况。法国的法院也犯难了,一开始觉得谷歌说得有理,还说如果让谷歌删除这个搜索建议则侵犯了言论自由,但是这个中心一口咬定谷歌侵犯了他们的权益,最后法院的判决支持私人国家远程教育中心,要求谷歌删除这一条搜索建议。到目前为止,谷歌尚未对这个判决表态。但是同样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会有千千万万的公司找上门来,告谷歌侵犯他们的权利,谷歌怎能应付得了?

另外,还有一些谷歌的竞争对手把谷歌告上了法庭。波汀制图(Bottin Cartographes)就是其中的一个。这家法国公司提供跟谷歌类似的地图服务,允许商家在其地图上标出自己的服务和链接。但是波汀的服务是收费的,而谷歌是免费的。一个要钱,一个不要钱,再傻的人都知道怎么做,于是大家都跑到谷歌去了,波汀制图面临倒闭。波汀制图很恼火,三十六计,告为上计,于是就把谷歌告到了法庭,他们认为谷歌凭借自己的财大气粗,试图通过免费服务抢走用户,进而垄断市场,这属于不正当竞争。这个官司目前还在审理当中。

所以您看,谷歌在法国短短几年,官司就一直没有断过。而上面列出的只是在法国的一部分案例,放大到欧洲的所有国家,类似的官司更是层出不穷。谷歌的法务部门就是一天到晚忙着四处打官司和被打官司。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小打小闹的个案,那么可能会让谷歌伤筋动骨的事件是欧盟对谷歌垄断的指控。欧盟是干啥的?欧盟就是欧洲人联合起来专门对付美国的机构。欧洲每一个国家,无论法国、德国,论实力都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欧洲的弟兄们就联合起来,人多力量大,组成一个叫欧盟的帮派,大家共穿一条裤子,用一个鼻孔出气,这样才有实力跟美国单挑。所以,如果你是欧洲的公司,靠单打独斗无法对付谷歌这样的美国大公司的话,你应该一路小跑去找欧盟替你做主。恭喜你,你有救了。

如果我们不是很健忘,应该还记得另一个美国大公司微软与欧盟之间有过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拉锯战。这场诉讼战的起源就是微软垄断了欧洲的操作系统市场。微软采用跟电脑厂商合作的销售方式,在几乎所有品牌的电脑中预装了微软的操作系统,用户买了电脑,打开就能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这相当于把其他品牌的操作系统直接掐死。不光如此,微软还把网络浏览器、媒体播放器、邮件系统都捆绑在操作系统里,这让一些相关的软件企业毫无生存空间。欧盟因此判定微软确系垄断,开出了6.5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微软不服,作为美国企业,他也不必看欧盟和欧洲国家政府的脸色,因此决定跟欧盟死磕。这样彼此耗了几年,不停地听证、辩论,打了大量的口水仗,最后估计大家也都吵累了,欧盟与微软之间达成了妥协。微软一方面说了一些放宽技术标准、增加操作系统兼容性之类的客套话,另一方面做了一些让步,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所以尽管微软的操作系统现在在欧洲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浏览器市场已经不再是微软独大的局面了。

而在欧盟和微软的官司告一个段落之前,欧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另一匹美国黑马——谷歌的身上,而这个谷歌还大有取代微软的IT业江湖老大的地位。

2010年2月,英国的价格比较网站Foundem,法国的法律资料搜索网站ejustice.fr,以及英国的在线购物网站Ciao联合把谷歌告上了欧盟。其中Ciao在2009年就与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com合并,成了微软旗下的网站,也就是说微软私底下也在跟谷歌对着干。

这三家公司都是谷歌在欧洲的竞争对手。他们去欧盟告状的理由就是谷歌故意弄低他们在谷歌上的排名。以Foundem为例。如果以“price comparison sites uk(价格比较网站英国)”作为关键词在谷歌搜索,Foundem出现在第3页的最底下(2010年2月查询)。Foundem认为自己作为英国知名的价格比较网站,这个排名与它的身份不符,一定是谷歌在里面做了手脚,以此贬低竞争对手,为的是让用户更多地在谷歌上查找价格比较信息而不去Foundem。

接着这三家公司开始上纲上线,指出谷歌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欧洲的搜索引擎市场和互联网广告市场,很多欧洲本土网络公司已经受到了谷歌很大的威胁,因此要求欧盟出来替他们做主。欧盟目前已经正式接受了状纸,启动对谷歌的调查程序。后续进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或许跟微软一样,谷歌也会在欧洲陷入一场遥遥无期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