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8154800000020

第20章 仁德钱庄,一代巨商的起点

晚清时期名满天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年),是传统徽商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商场和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在乱世中崛起,从一介钱庄学徒,做到富甲天下,成为晚清最为煊赫的红顶商人。“经商必读胡雪岩”,他的创业传奇,百余年来一直为大家所称道,今人可多多借鉴。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于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在徽州绩溪县的一个贫穷人家。小时候,他只读了两年私塾,从八岁起,他就开始替人放牛。

有一天,他和几个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在山间放牛,其中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山沟,吓得其他人都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岩冷静地查看山沟的地形,摸索着爬下去,把掉进山沟的小伙伴背在背上,从山沟爬上来,然后让摔伤的小伙伴骑在牛背上,一起回到家中。为此,胡雪岩受到村间邻里的赞扬。

胡雪岩12岁那年,他的父亲胡鹿泉去世了,临终前他把胡雪岩叫到跟前说:“儿啊,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胡家今后就全靠你了!”胡雪岩的母亲金氏,从此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但胡家此后越发困窘,经常入不敷出。

胡雪岩13岁那年,不得不走上了徽州人的传统道路——背井离乡做生意。他独自一人翻山越岭,从绩溪山村来到杭州,没有经商的本钱,只好四处当学徒工,赖以维持生计。

这期间,胡雪岩先后在火腿铺和杂粮行里当小伙计,但他最终选择了钱庄。从他第一次看到银票,就感到非常痴迷。也许,因为胡雪岩自幼家境贫寒,所以才会对钱这么敏感吧!

胡雪岩首先进入了仁德钱庄当学徒,这时的他也不过十五六岁。按照封建时期的业界潜规则,一个毫无理财基础的“生瓜蛋子”到钱庄当学徒,最初的三年,必须替老板干杂活,比如沏茶、扫地、倒夜壶之类,只有干满三年杂工之后,老板才开始传授业务技能。这些烦琐的杂活,胡雪岩一直做得勤勤恳恳,令老板无可挑剔。

在做杂工的时候,胡雪岩暗中学会了珠算和记账。由于胡雪岩人缘好,因此钱庄里的小伙计,都愿意背着老板偷偷教给他。胡雪岩私下苦练珠算与心算,钱庄的任老板对此一无所知。此外,他听说钱庄的掌柜在填写票据时,必须字迹工整、漂亮,于是又勤练书法。短短两年多时间,胡雪岩暗中把钱庄各项业务的操作方法,不但全都摸清,而且样样练得滚瓜烂熟。

有一天,胡雪岩正在仁德钱庄的内院干杂活,忽然听到大门口一阵骚乱。他年幼好奇,跑过去看热闹,但面前的一幕,几乎把他吓呆。

一群官府的军兵围在钱庄大门口,为首的兵头吹胡子瞪眼睛大声喝令“衙门要借银子。”前台掌柜和看管银库的伙计一起上前赔笑道:“大人请恕罪,敝店的任老板不在,小人实在不敢擅自做主。”这兵头听得不耐烦,大骂一声:“滚开!”一扬手就把掌柜推开,径直闯了进去,大声吼道:“知府大人有令,有急事借你们一千两银子,将来又不是不还!”看管银库的伙计抢身跪倒在这个兵头脚前,刚说了句:“大人明鉴!”就被这个兵头一脚踢开,头上鲜血直流。

胡雪岩见状,怕闹出人命,连忙挺身而出对这个兵头大声说:“大人息怒,小人这就开库放银子。”他又转过身,对目瞪口呆的前台掌柜和银库伙计说:“天大的事,都由我胡光墉一人承担,与你们无关!”

众官兵提走银子,扬长而去。胡雪岩暗想:官兵咱们惹不起也躲不起,老老实实把银子借给他们,别把事情闹大,这才是对我们钱庄最有利的做法——况且,官府向咱老百姓借钱,又岂能不还?

然而,之后的事情,完全出乎胡雪岩的意料。任老板回来后得知此事,直接对胡雪岩说了三个字:“你滚吧!”胡雪岩顿时吓呆了,他给任老板跪下,恳请任老板大人不记小人过,但任老板铁青着脸,坚持要他卷铺盖走人。

任老板这样处理,自有他的打算。首先,银子被官府强行借走,将来能否偿还很难说,任老板一肚子邪火正没处发泄。其次,胡雪岩自作主张开库放银,在任老板看来实属多此一举——你一个打杂的小伙计算老几?就算你不说,官兵来借钱,掌柜的岂敢不给?再说,掌柜的跟官兵多敷衍几句,说不定还能讨价还价,少“借”他们点儿,你胡雪岩一张嘴就同意借钱,钱庄是你家开的吗?特别是,一个臭打杂的,竟敢目无尊长、自以为是,风头都让你出了,将来继续留在钱庄,你小子岂能不招人嫉恨?你一个小小的学徒,把我手下忠心耿耿的大堂掌柜和管库伙计都给得罪了,仅此一条,你姓胡的就“可杀不可留”!

胡雪岩只得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了仁德钱庄。临走前,任老板又把胡雪岩骂了个狗血喷头,该给他的工钱,在结算时以各种理由,克扣了大半。望着胡雪岩远去的背影,仁德钱庄的任老板心中窃笑:“嘿嘿,这小子干活倒挺麻利,不过老子啥手艺也没教给他,像使唤傻小子一样,白使唤他两年多。这笔买卖,真值!”

但“失业”之后的胡雪岩,丝毫不着慌,反而悠闲地来到茶馆喝茶。因为,在仁德钱庄的两年里,他已经熟练掌握了钱庄的全部“手艺”,只要一艺在身,这辈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