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认为,人们加入工作组织的目标和需要是互不相同的,他们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别,员工的培训和工作分配、工资报酬和对工人的控制程度等管理政策应该随着工作性质、工作目标等因素而变化;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继续激发员工的胜任感,使之为新的更高目标而努力。
这些新的学派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管理思想的变革,也反映了对原有的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管理思想之间的某种整合。
三、成熟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重新返回劳动力市场和战后重建都为经济的复苏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持续不断的工人运动,使政府采取了更多的产业民主化政策。
在这些产业民主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主要体现在三方原则的广泛推广上,即国家(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合作,共同制订产业政策和劳动政策。
具体形式各国又有所不同。有的在全国一级的产业层次上由政府主持下的雇主协会与全国性的产业工会谈判,也有的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在企业层面上由雇主与企业工会谈判。还有一些国家成立了一些由三方参加的民主决策机构,劳资议会就属于这样的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也是一个三方组成的组织,它积极倡导劳动关系领域的三方原则,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企业(雇主)和员工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策,相互影响、相互制衡。
另外,集体谈判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并且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雇主与工会或工人代表通过相对公平的谈判来决定工资和工作条件等内容,所有员工——工会会员以及非工会会员,都可以享受谈判带来的福利的增加。集体谈判逐渐成为处理管理方与员工之间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
政府对劳动关系影响的方式也从不干涉、直接干预到通过立法规范间接干预。
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体系和调整机制。
在美国,1947年通过了《劳资关系法》(也称《塔夫托-哈特利法》),对工会的权力进行了规范和限制。1955年劳联和产联合二为一,结束了两大工会力量长期竞争的局面。合并之后的劳联-产联的运作更加具有效率,并对内部各工会之间的冲突进行调整,使之控制在非暴力合法化的范围以内。一方面,工会的数量不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迅速增加,而多是旧有工会组织的延续;另一方面,参加工会的会员人数不断增加。
各国公共部门的工会发展壮大起来。从1972年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蓝领工人中的工会组织数量骤减,同时从1960年起,公共部门的工会组织,尤其是在州、地方和联邦政府雇员中的工会组织,则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增长。其他国家也有相似的过程:1985年工会代表政府雇员的比重,在美国为36%,德国为58%,英国为81%。而在私营部门中,工会代表率在美国为14%,德国为28%,英国为38%。
在欧美国家,虽然员工中工会会员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冲突的形式却变得并不剧烈,劳动关系表现得更加成熟,因为双方找到了解决冲突的更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法律规范下的由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所组成的制度体系。
四、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成熟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发展的基础,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比较完备。
(2)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干预下,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从总体上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3)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相当完善。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对泰勒式的工作组织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泰勒式组织具有成本高、制度僵化的弱点,不适应新时代高新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些新技术在销售、生产、设计和生产重组等方面,要求更具柔性的专业特征,从而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蓝领”和“白领”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2)工作组织本身也从多等级的官僚制变为由网络化供应、团队工作、多种技术支持,以及像组织扁平化和弹性工作制这类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和适应环境的制度。
(3)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为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使得世界经济进入“微利”
时代,这就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改变传统的调整冲突的方式和渠道。
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新时期劳动关系也在发生着日益明显的变化。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组织面对的降低雇佣条件、压低人工成本的压力就会愈来愈重。这些压力减少了各国的雇主或管理方妥协的余地和工会及集体谈判发展的空间。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尤其是劳动关系发展成熟的各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还在纷纷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及调整雇佣关系的新模式。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一方面,市场的范围已经从单一国家的国界扩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一国政府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大型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国际金融、国际科研和国际技术资源,所以政府对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政府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通过国家主要工业巨头联盟的帮助来制定该国的产业政策,而是只能控制部分国内市场。即使如此,对这部分市场能够产生影响的工会也会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成本竞争的限制。正是在国际竞争压力和工作组织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各国工会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
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为工会跨过国家劳动力市场界限、建立国际组织来协调其行动提出了客观要求。这是因为,从历史上看,工会从地区组织发展成全国性组织,集体谈判从地区水平发展到国家级产业谈判,都是由于工会受到了控制范围之外的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因而要求结成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各工会的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要求,欧洲的工会组织已经启动,欧洲工会联合会已经与欧洲雇主联合会开始了谈判。例如,1991年关于将《社会政策协议》的内容添加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谈判。再例如,1994年关于《工厂委员会指南》的性质的谈判。但是,对于大多数地区和国家的工会,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不但会对主动加入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对那些“被迫”加入的国家的劳动关系和社会政策产生冲击。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选择:是降低劳动条件和福利水平以压低劳动成本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获取优势,还是积极遵守各国统一的劳动标准,以实现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水平的保障?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各国慎重考虑的问题。目前,在加入WT韵的背景下,我国也面临着劳动标准水平的选择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状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工会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相联系。西方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工会的范围和力量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例如,在美国,工会会员的人数占工作人数的比重在不断缩小,而且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工会的力量十分微弱。到20世纪末,工会会员在美国劳动力中所占的比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5%下降到10%左右,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低水平。
可以预见,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知识的劳动者和具有资本的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会出现全新的变化。
综上,可以看出,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总体上讲,劳动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从无序到制度化、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的过程。
关键词:泰勒制成熟的劳动关系产业民主行为科学理论
复习与思考
1.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2.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你还能得出哪些规律?
3.谈谈你对未来劳动关系发展方向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