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数字城管系统分类
数字城管系统大概分为两大系统即:数字城管综合巡查管理集成系统和指挥中心系统。
6.2.2 系统功能
1.公共安全领域
通过传感技术,物联网可以监测环境的不稳定性,根据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协助撤离,从而降低天灾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将物联网技术嵌入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测监控及预警,增强网络传输和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公共安全事件监控;利用电子标签、视频监控、红外感应等手段,加强对危险物品监控、垃圾监测处理、可燃物排放、有毒气体排放、医疗废物、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全流程过程监测和控制;利用公共显示屏幕、感应器等设备,增强对建筑工地、矿山开采、水灾火警等现场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加强监察执法管理的现场信息监测,提高行政效能;通过综合巡查管理系统,实现对矫正对象的监控、管理、定位和矫正。
2.城市运行管理领域
在网格化管理中,利用智能终端、通信基站、显示屏等设备,深化城市部件监控,优化数据流程,提高对现场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监督,将信息化城市管理部件接入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兴趣点进行统一标示,可以进一步明确网格化的权属责任,加强对城市管理部件状态的实时监控,降低信息化城市管理中对人工巡查的依赖程度,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置的效率,进而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应用物联网可以对城市水、电、热力、燃气等重点设施和地下管线实施监控,提高城市生命线的管理水平和加强事故的预防预测,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强度,提高事故的处置效率。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通信系统、GPS定位导航系统等手段掌握各类作业车辆、人员的状况,对日常环卫作业、扫雪铲冰、垃圾渣土清理进行有效监控。通过统一的射频识别和数据库系统,建立户外广告牌匾、城市家具、棚亭阁、城市地井的管理体系,以方便进行相关规划管理、信息查询和行政监管。
3.生态环境领域
通过智能感知并传输信息,在大气和土壤治理,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中,物联网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改善生存环境。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对污染排放源的监测、预警、控制的闭环管理。利用传感器加强对空气质量、城市噪声监测,在公共场所进行现场信息公示,并利用移动通信系统加强与监督检查部门的联动。加强对水库河流、居民楼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网络体系建设,形成实时监控。加强对森林绿化带、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传感系统建设,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库,及时掌控绿化资源情况。利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完善对热力能源、楼宇温度等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通过完善智能感知系统,合理调配和使用水利、电力、天然气、燃煤、石油等资源。
6.2.3 系统组成
1.综合巡查管理集成系统
采用城管通软件系统和“城管通”手机,通过地理信息(IS)、卫星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GPS)、移动传输(WAP)等新技术手段,形成问题上报的信息化。通过监督员队伍,拓宽信息采集的来源渠道。同时,利用城管通系统进行立案、派遣、核查、结案、考评。按周期自动生成数字化评价结论,实现工作考评的自动化、客观化。同时利用遍布全区的视频监控点,实施24小时不间断城市监控,从城市管理和治安防范等多角度、多渠道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实现“大开发、大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的工作目标,打造全市文明和谐的“首善之区”做出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事件管理,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城市绿化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工地管理,城中村管理等。部件管理,七大类91小类,主要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等。通过事件、部件管理的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准确化。对事件部件进行数字编码,录入系统,在电子地图内进行标注,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达到准确定位、发现及时、处置快速。
2.指挥中心系统
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设在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