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氏商业发展传承到渠源祯手中时,他不仅继承了祖辈雄厚的商业资本,而且还发扬了前人先进的经商理念和理财方法,再经过归纳总结、消化吸收,就转化为了他自己的经商智慧,促进了渠氏商业字号的发展。至此,渠氏产业形成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混合增长,这使得渠家产业步入了黄金发展的,并逐步进入了商业发展的顶峰。
山西的票号业进入兴盛时期时,渠源祯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龄,他看到票号产生的利润丰厚,就先后在咸丰年间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在同治年间开设了“三晋源”和“存义公”两家票号,在光绪年间开设了“长盛川”票号等。在短短的24年间,渠源祯一辈就独资开办了两家票号,合资合组开办了三家票号,成为当时开办票号最多的家族之一。
“三晋源”票号是渠源祯独自经营的票号之一,总号设在祁县城内,原始资本约有30万两白银。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扬州、南昌、成都、重庆等地设有分号十几处,最鼎盛的时期年营业额高达七六百万两白银。“三晋源”票号经营以稳健著称,很少涉足危险行业,开设70多年中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大的亏损,一直保持着赢利的状态。
渠源祯是渠氏家族中最具有商业手段的理财者,他要求“三晋源”的伙计不仅要精明能干、老实可靠,还在身高外貌方面做了诸多要求。为了检验伙计的人品,他还乔装打扮成衣衫褴褛的穷人进行考察。在经商方面,他经营商贸和票号店铺不求厚利,但求活络与稳妥,以便稳中求进。
“三晋源”票号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民族工商业的危难时期曾贡献过自己的光和热。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保矿运动取得胜利后,为创办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各票号踊跃筹款投资,“三晋源”票号就不惜血本投资了3000两白银,认购了600股。在川汉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三晋源”票号驻扎在宜昌、汉口的票号就曾收取存银10万两。在渠源祯之子渠本翘筹建山西同蒲铁路出面宣传垫筹款项时,“三晋源”又联合各票号认购同蒲铁路的股票60万两。
“三晋源”票号财力雄厚,经营有方。在辛亥革命期间,因政局混乱,战事频发,其他票号大多只能靠借款维持生存,而惟独“三晋源”出借30万两白银供阎锡山军队使用,还能坚持靠自身的实力维持发展。即使在歇业前夕,“三晋源”的账面正本数额仍有20万两白银之多。
渠源祯凭借一己之力在票号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并非昙花一现,由他的儿子渠本翘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父子二人可谓一个商场上的异类,却又呈现出一种异军突起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