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顺治帝“世祖入关定鼎,稔知永斗名,即召见,将授以官,以未谙民社,力辞,诏赐张家口房地,隶内务府籍,仍互市塞上”,使得范氏家族从此走上了皇商之路。随着清王朝在全国政局地位的日益稳定,范永斗在其子范三拔的协助下,靠着内务府的权威和清王朝给予的特权,在经营范围上有了较大的扩充。范氏家族可以说是近代山西晋商群落中身份、地位以及经营活动都比较特殊的一个晋商望族,其经营活动多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山西介休的范氏家族是清代拥有黄金数百万两的豪商巨贾,前前后后共有六世为商,期间曾有祖孙三代同职于内务府的佳话,可谓“上通朝堂,下接市井,甲第联辉,明艳当世”,在华夏历史上,繁荣显赫了近百年。
在众多的晋商豪族中,范氏家族是为数不多的皇商家族,最初是由范明创业,范永斗开拓,范三拔发展,“毓”字辈日进斗金,“清”字辈维持发展直至衰败的。从顺治初年一直到乾隆中期,这个家族的财富累加起来可以傲视海内外,堪称首富巨头。
范家可以说是晋商大户在北方边陲最早的发迹者。明代自嘉靖开始的百余年间,朝廷极端腐败,官场更是黑暗。崇祯年间,地瘠民贫的黄土高原上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时间起义军就席卷了整个中原地区,关内局势大乱。在这种兵荒马乱的环境中,一方面是官府的敲诈勒索、强行摊派,另一方面是土匪的横行猖獗,经商行商的人们见状纷纷向相对安定的边陲躲避,因此,从张家口到辽东的商路上前所未有地热闹了起来,到处是举家迁移的人群。
地处关外的女真族(大清王朝的前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下,军力日益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满足征战野心的需要,女真族一边向关内大规模发兵,一边急切地派遣官员到张家口等地的边贸市场上,采购大量的军需用品。这恰好给躲避战争的关中商人们提供了大好的商机。
张家口的晋商们对明王朝的剥削压迫深恶痛绝,对其前途更是丧失了信心,于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主动与女真部落展开了商业贸易。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更是风雨无阻不间断地给女真族运送粮食、绸缎、布匹、茶叶等商品以及一些军需用品,更有甚者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刀枪戈矛等军械武器。而关外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给他们提供了更加优厚的利润。
晋商在与蒙古族和满族的商贸往来中,其重义守信的品质,在关外获得了极好的声誉。范家生意的开拓者范永斗就在这些与关外的生意往来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熟悉了满、蒙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物产,为范家的边贸事业积累了更加宝贵的经验。
以范永斗为首的关内商人,通过贸易活动结识了满洲贵族许多掌权的大臣,他们经常主动向这些大人物介绍关内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情况。或许是对明王朝相当失望,渴望新的统治者能给予相对安稳的生活,他们甚至还会利用商贸往来的机会为关外满洲贵族打探关内的许多政治军事情报,从而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范家就是利用这样的手段成为明末清初最早的发迹者的,尽管在有些人看来有点胜之不武,但是范家在众多晋商中脱颖而出了,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范家可以说是大清王国的开国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