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核算
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开发成本”等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科目。
3.以其他方式增加的材料的核算
以其他方式增加的材料,在材料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不同方式下确定的材料的实际成本,贷记有关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材料发出的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应对发出的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但在月末,需要通过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按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分摊其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从而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常,这一核算业务是借助企业发出材料时按照领料单位和材料的用途将本月领、退料凭证进行分类、汇总、编制的“材料发出汇总表”来完成的。“材料发出汇总表”在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发出材料成本中同样有效,但与计划成本法不同的是,表中除填列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外,还要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并填列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例49 宝吉房地产开发公司7月份钢材月初结存节约差为800元,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为50000元;本月收入超支差8000元,本月收入的计划成本为550000元。
本月发出钢材的计划成本为450000元,关于本月发出钢材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00)+800050000+550000×100%=1.2%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450000×1.2%=5400(元)
开发商品房过程中领用材料,按计划成本,借记“开发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原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基建工程等部门领用材料,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向其他单位销售的材料,要根据盖有销售材料戳记的领料单,按其计划价格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月末,采用计划成本法的企业还应按照发出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记“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月末余额,为库存材料(周转使用材料、低值易耗品收发采用计划价格成本计价时,还包括周转使用材料、低值易耗品,以下同)的成本差异。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库存原材料科目月末余额加或减本科目的月末成本差异,就为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因此,“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为调整库存原材料等所列的计划价格成本而设置的科目。
例410 宝吉房地产开发公司各单位领用的材料如表42所示,据此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开发成本250000
开发间接费用100000
管理费用40000
在建工程50000
其他业务成本30000
贷:原材料470000
借:开发成本5000
开发间接费用2000
管理费用800
在建工程1000
其他业务成本600
贷:材料成本差异9400
第三节 库存设备的核算
设备类存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存货。企业购入的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各种库存设备,如电气设备、卫生设备、通风设备,其性质类似于库存材料,均只能在一次开发过程中使用,并在开发过程中大都变更或消失其原有物质形态,或将其本身的物质加到开发产品的物质上去,成为开发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备和原材料在用途上相似,在会计上都作为存货核算,按照流动资产类别进行管理。
一、设备取得和发出的业务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用于开发工程的设备的核算,通常应由会计部门、供应部门及其所属设备仓库进行。在一般情况下,供应部门负责编制设备供应计划、签订合同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设备仓库负责设备的收、发、保管、清查盘点等工作;会计部门负责设备价款的结算,设备成本的计算,设备收、发价值的核算。
供应部门按照设备的供应计划组织采购,签订合同,供应部门在接到发票、托收承付结算凭证、运输机构运单、提货单等收货凭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发票所列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及发货日期是否与合同相符,监督记录合同的执行情况。
(2)决定对发票中所列价款全部承付、部分承付或拒绝承付,并在发票或结算凭证上注明。
(3)将运输机构运单或提货单交提货部门或设备仓库提取设备,发票及结算凭证交会计部门。
设备的验收是设备采购入库环节关键的一环,通常可分为初步验收和技术验收两步进行。初步验收也叫到站验收,一般是指在设备的到达站,根据运单查看箱件的数量、外表的完好性、是否符合装运条件、有无错算运费等等,以便分清发货单位与运输单位的责任。如发现箱件短缺,应共同做出正式记录,以便进一步检查发现问题后提出赔偿。对国外进口设备的技术验收,也叫开箱验收,一般应在国外设备运到指定地点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其目的在于验证箱内设备是否与发货清单、订货合同相符,并对设备的完好性提出鉴定意见。技术验收时,应依据发货清单或有关图纸等技术资料,在开箱后以目测结合必要的仪器、工具,查对品名、数量及应有附件,并对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完毕后,要填制验收记录。
国内设备的验收,一般可参照承制厂的出厂证明代替技术验收。
经技术验收后的设备,应办理入库手续,由仓库管理人员填制设备入库单。设备入库单除了包括设备及其验收的有关记录外,还可考虑在其中两份印上出库单号数、发出数量金额、结存数量金额等栏,用以代替仓库部门和会计部门的设备卡片,以免另行登记设备卡片。
各工程项目调出库存设备进行安装时,必须认真办理出库手续,由领用单位填制设备出库单,经供应部门审查签字后交由设备仓库发货,并填实发数量。设备出库单通常一式四份:一份由领料单位留存;三份在提取设备后交设备仓库,其中一份由仓库据以登记设备卡片,一份送供应部门,一份交会计部门作为发出设备的核算凭证。设备经仓库人员当面逐件一次验交清楚,出库后,不再进行二次验交。对直达工地的设备,由供应部门在工地直接向安装单位办理验交手续。设备出库后,领用单位应负责妥善保管,严防丢失、损坏和盗窃等事故。
二、设备采购、收发的核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可以增设“库存设备”科目对库存的各种设备进行总分类核算,在性质上类似于设置“原材料”科目核算库存的各种材料。“库存设备”应按每一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在开设的设备卡片中进行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
为了简化手续,设备卡片可用印有出库、结存数量和金额三栏的“设备入库单”代替(代设备卡片联)。对于登记的设备卡片,最好分别放在两个卡片箱(或卡片夹)内。一个是放置库存设备的卡片的库存箱;另一个是放置已经出库设备的卡片的出库箱。对于库存、出库的设备卡片,也可再按需用开发工程项目分列。库存设备出库时,即应将它的卡片自库存箱(或夹)内抽出放入出库箱(或夹)内。如果库存设备卡片中设备只发出一部分,尚有部分没有发出,则仍将设备卡片留存库存箱(或夹)内。季度或年度终了时,应对库存箱(或夹)内设备卡片的结存金额加总,与“库存设备”科目的余额核对,以保证账卡相符。
(一)设备采购的核算
类似于库存材料的日常核算,企业的库存设备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核算。
如果设备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收发核算,应设置“库存设备”科目核算设备的采购成本并总括反映和考核设备采购、收、发、结存情况,另在“在途物资”科目下设置“在途设备”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日常核算下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设备的采购成本。
如果设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则应设置“材料采购——设备”、“库存设备”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材料采购——设备”科目用以核算企业购入各种设备的采购成本;“库存设备”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所有库存设备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下设“设备”
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实际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各种设备,货款已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设备已验收入库后,应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确认的设备成本,借记“库存设备”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应付票据面值,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设备按应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设备”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各种设备时,应根据发票账单上设备的买价和运杂费等,借记“材料采购——设备”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应付票据面值,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设备按应支付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设备”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待设备验收入库,企业应根据设备入库单将登记的设备的计划成本记入“库存设备”科目的借方和“材料采购——设备”科目的贷方。
“材料采购——设备”科目的借方余额,是货款已付或承付,但设备尚未到达,或虽已到达而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设备的买价和运杂费,在月终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并入库存设备在“存货”项目反映。
对于设备采购过程中,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收到的设备,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在月份内可暂不入账,等发票账单到达后再入账。但是,如到月终发票账单仍未到达,要先按合同价格或预算价格暂估入账,记入“材料采购——设备”科目的借方和“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下月发票账单到达付款时,再用红字将前记暂估数冲销,另按发票账单实际支付数入账。
例411 宝吉房地产开发公司购入电梯一台,买价(含进项税额)800000元,运杂费20000元,价款和运杂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1)根据购货发票、银行结算凭证等作如下分录:
借:材料采购——设备820000
贷:银行存款820000
(2)电梯验收入库,电梯的计划成本为826400元。
借:库存设备826400
贷:材料采购——设备820000
材料成本差异——设备6400
(二)设备发出的核算
实际成本法下,设备发出交付安装时,应根据设备出库单将设备的实际成本自“库存设备”科目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的借方。年终时,应对领用出库的设备进行清查,凡不符合正式开始安装条件的设备,应办理假退库手续,用红字借记“开发成本”科目,贷记“库存设备”科目;下年度开始时,再用蓝字重作同样的分录,登记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