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8138600000016

第16章 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4)

1996年,广电部根据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形势又颁布了《广播电视台设立审批管理办法》,对包括上述规定在内的诸多事项作了重申和补充,并设立了“其他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禁止境外组织、个人单独或与境内合作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禁止性规范条款。对擅自变更业经审定的登记事项如频率、台名、节目设置范围或节目套数等亦作了处罚规定。有线电视管理方面,1994年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对相关事项也作了具体规定:在覆盖范围管理上,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台因其代表一级政府,其覆盖范围为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台只可以由当地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域只能设立一个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由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设立的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其覆盖范围仅限于本单位人员集中工作和居住的区域,不得超出其覆盖范围向社会联网。可以申请设立非区域有线电视台的主体应是地理位置在远离市镇中心的县级以上(含县级)机关、部队、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个人不得设立有线电视台。任何单位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台不得向任何单位和境外机构及个人出租频道或播出时段。设立有线电视台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播出管理制度,按月编制播出的节目单,经设立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后,报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作为广播电视事业管理较为完备的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涵盖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与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放等诸多方面,具有全面性特点;《条例》

对当前突出存在的多头批台、擅自建网、乱播滥放等干扰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强的预见性;该法规还划定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责,体现出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原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于运作秩序的管理,《条例》在总结、归纳上述各广播电视管理规章基础上,重申或补充如下方面的规定。

(1)设台的主体资格确认。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其中教育电视台应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禁止设立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中外合作经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2)登记事项变更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台名、台标、节目设置范围和节目套数等事项制作、播放节目。变更任一事项,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出租、转让播出时段。

(3)频率的指配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指配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不得擅自改变各项技术参数,并不得出租转让频率、频段。

(4)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资格确认。可以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仅限于两类:一类是合法成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另一类是经过省级以上广播电视部门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许制作供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开播放的节目。广播电台、电视台也不得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电视节目。

(5)转播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广播电视站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转播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主要节目。“有关规定”主要是指在《条例》颁布之前的四个规范性管理文件。一是广电部1984年发布的《关于市、县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暂行规定》,要求市、县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主要任务就是转播中央和省级的广播电视节目。二是1990年制定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10条规定:“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站必须完整地直接地接受、传送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和其他主要节目。”三是1993年中宣部和广电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完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通知》,规定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台、电视差转台以及有线电视台(站)和有线广播台(站)都必须以专用频道完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并规定在转播中央台节目时,不得插播自办的节目和广告。

四是1994年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6)限制播放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以及播放广告的时间不得超过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这两项时间限制的标准分别见于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颁发的《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和2009年出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在境外节目播放时限上,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在黄金时段(19时至22时),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播出境外电视剧。

每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等内容的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总播出时间的15%。广告节目播放控制方面,广播电视广告播出不得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

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播出电视剧时,可以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

其中,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7)节目上星下地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批准。这里所指的“国家规定的条件”具体参照前一节所述的广电部1997年发布的《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具体条件。安装和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亦应按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领许可证。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强调: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向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凭审批机关开具的证明购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由审批机关发给《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

(8)引进境外电视节目规定。为对电视机构播放境外电视节目予以规范,在遵循《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管理精神的基础上,2004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规定》对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引进、播放境外电视节目实行申请审批制,国家广电总局负责境外影视剧引进和以卫星传送方式引进境外其他电视节目的审批工作,由引进单位向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作出详细、明确的初审意见,报广电总局审查批准。未经广电总局和受其委托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的境外电视节目,不得引进、播出。可以引进的境外电视节目包括境外电影、电视剧及教育、科学、文化等其他各类电视节目,时事性新闻节目不在引进范围。

引进境外电视节目应严格把握导向和格调,确保内容健康,不得载有以下内容:反对中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中国国家秘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或者损害中国荣誉和利益的;煽动中国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中国民族团结,或者侵害中国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破坏中国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中国社会公德或者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经批准引进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应当重新包装、编辑,不得直接作为栏目在固定时段播出。节目中不得出现境外频道台标或相关文字的画面,不得出现宣传境外媒体频道的广告等类似内容。

(9)电视节目内容管理。2007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对电视荧屏的“净化”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严格控制渲染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剧目,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播出含有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电影以及用真实再现手法表现案件的纪实电视专题节目,必须在每晚23:00以后播放,特殊需要的须向国家广电总局专项报批。

对表现大案要案,或表现刑事案件的电视剧、电影中展示暴力、凶杀、恐怖的场景和内容,要删减、弱化、调整;杜绝色情描写、淫秽画面、下流语言,制止宣扬与正常伦理道德相悖的不健康情感的内容。对于展示不健康的涉性内容,如宣扬性自由、性随意、性享受及同性恋、未成年人的早恋、性行为语言、画面和情节必须删除;杜绝封建迷信、伪科学、腐朽道德、邪教学说的情节和内容,涉及宗教内容务必慎重把握,要正确宣传国家的宗教政策,不得以宗教信仰自由为由,宣扬和传播宗教思想和教义教规;抵制拜金主义、浮华媚俗、低级无聊等内容。广播影视节目不得表现奢靡铺张、贪图享受、空虚无聊、格调低下等内容;广播影视作品不能渲染吸毒、赌博等不法行为和内容,不能渲染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能展现吸毒、赌博、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所引起的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开设电脑网络游戏类栏目,不得播出电脑网络游戏节目。

三、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与视听节目播放的监管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融合趋势的加快,网络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发挥方面具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但网络媒体自身具有的属性,使得新闻信息传播与视听节目播放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1.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的管理

为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200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网络媒体机构从事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活动进行规范。

根据该《规定》,从事登载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媒体机构实行申请批准备案制度,无论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机构,还是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机构,都应当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未经审批,不得从事此项业务。对于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机构,必须要求是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对于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机构,要求应当是依法设立两年以上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人,并在最近两年内没有因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申请组织为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不低于51%的,视为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的,视为非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当报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