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工作感与悟
8137800000023

第23章

三是要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扩大民主是以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为前提条件的。但知情不等于“全公开”,不是越公开越好。必须因事制宜地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中必要的保密工作,防止选任工作出现过多的干扰,造成被动局面。

四是要处理好“于法周延”与“于事简便”的关系。一方面,要对扩大民主的内涵、范围、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规范,对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规范。使群众行使权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科学设定扩大民主的程序和方法,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做法和使群众“望而生畏”、使组织部门疲于应付的繁琐做法。

(本文在人民网、《吉安组织工作》2008年第5期上发表)

§§§第二节

瞄准“一流”目标铸就“三色”组工

组工干部的品质、素质和形象如何,不仅决定着组织工作的水平,而且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成效。因此,在组工干部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活动,我认为,应在争创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上着力,积极打造“红色”组工、“绿色”组工、“金色”组工,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

瞄准“一流队伍”的目标,积极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好、精神境界高、业务能力强”的“红色”组工干部队伍。

一流的队伍,就是思想上红、业务上专。所谓“红”,就是政治坚定党性强、公道正派品行好。所谓“专”,就是业务精通能力强、一专多能水平高。

抓党性锻炼,增强组工干部宗旨意识。要经常性地组织组工干部看红色书、走红色路、听红色报告、唱红色歌曲、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开展组工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加强组工干部党性锻炼,教育和引导组工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行动上的自觉性。

抓道德修养,增强组工干部人格魅力。要按照《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组工干部自觉加强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把公道正派自觉列为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让组工干部做到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凡事看得穿、想得透、忍得住、放得下,表现出更高的思想境界,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公德、美好的家庭美德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

提高业务技能,使组工干部“业务精通”。要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的方式,加强组工干部业务培训,打破组工干部工作业务分工,加大内部轮岗力度,原则上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3年的进行轮岗,使每位组工干部都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把创新能力作为检验组工干部“第一能力”来抓,规定每位干部每年要立足本职创出一项以上有特色的工作,让组工干部赛出高水平、赛出新形象。

提高实践能力,使组工干部“一专多能”。要积极组织组工干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要实行组工干部包点联系制度,安排组工干部联系一定数量的社区、非公经济和村级党组织,每年轮流安排组工干部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企业帮扶、蹲村帮扶、维护稳定等工作,让组工干部在工作中摔打、锤炼,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型的组工干部,瞄准“一流服务”的目标,积极架设一条“办事门槛低、服务质量优、群众评价高”的“绿色”组织工作服务通道。一流的服务就是办事快捷高效、上级领导满意和基层党员群众满意的服务。

完善工作机制,树立服务理念。要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办事承诺制,对来办事的党员干部群众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热情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相待、一阵促膝谈心、一个实在说法,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引导组工干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思想。

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积极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贴心服务为群众”活动,要求组工干部经常下到联系点了解情况,诚心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解决方法。要实行组工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后备干部、困难党员制度和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做到思想有波动时必谈、工作遭受挫折时必谈、家庭或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谈、获得荣誉时必谈、提拔转岗交流时必谈。

推进部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要利用部机关宣传栏,对各股室干部职责分工、办事流程、电话号码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并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县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宣传媒体,将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党员发展、党费使用、年老离任村干部补贴审批等一些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工作操作程序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保障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积极打造组织部门“阳光”政务。

开展“形象评比”,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每季度邀请部风监督员、基层党务工作者、服务对象等,对组工干部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成效等进行“形象评比”。每年底,实行干部评科(室)主任、科(室)主任评部领导和部领导评科(室)主任、科(室)主任评干部的“双向互评”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组工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引导组工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瞄准“一流业绩”的目标,干出一番“常规

工作有质量、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

特色”的“金色”组工业绩。

一流的业绩就是对内有明显成效、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对外在全市有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声音的工作业绩。要创造一流的业绩,没有创一流的意识、创一流的本领、创一流的机制和创一流的工作作风作保证,就将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要树立创一流的意识。要引导组工干部树立“不做好绝不罢休”的勇气和韧劲、经常反思自身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是个什么位次,怎样才能提升位次,创“一流”应该怎么创,往哪些方面努力等问题。在谋划工作上,要站得高、看得远,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认清时代前进的方向,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做到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使勤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化作自觉行动。

要练就创一流的本领。要经常性地组织组工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锻炼、定期轮岗、上挂跟班、下派锻炼,不断开阔组工干部视野,时刻关注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敢于和善于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并积极把一切新东西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不断提升创一流的能力。

要建立创一流的机制。要鼓励组工干部大胆解放思想,充分激发组工干部的创造力,使组织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新进步。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量、定时,要做到年初有任务、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评比,形成分工协作、配置科学、管理严格、高效务实的工作运行机制,让全体组工干部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头、有奔头。

要培育创一流的作风。要引导组工干部带头恪守为人要正、作风要严、工作要实、办事要细的职业道德,摒弃束缚手脚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及时总结和提炼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思路,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引导组工干部牢牢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每项工作干细、干实,干出成效。

(本文在人民网、吉安党建网上发表)

§§§第三节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组织工作始终——关于组织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组织工作对象是党员、干部、人才,以人为本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党员、干部、人才的需求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尊重人、教育人、关爱人、发展人,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以尊重人为根本前提,保障党员、干部、人才的主体地位

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组织部门尊重人,就是要时刻以党员、干部、人才为主体,进一步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首创精神、个性特征。首先,要尊重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按照十七大要求,关键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干部在党内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实行重大事项党内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委议事规则,推行任用干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全委会票决、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等制度,落实和保障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其次,要尊重党员干部的首创精神。要虚心听取党员的意见或建议,善于从基层发现新鲜经验,并注重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第三,要尊重党员干部的个性特点。要树立“人人都是财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量才适用,因事择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具体体现到配备班子时,要依据干部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知识结构来合理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体现到党员管理时,设岗定责要因人设岗、自主选岗,最大限度发挥党员作用。

二、以教育人为重要使命,增强党员、干部、人才科学发展的本领

为科学发展培训干部是组织部门的重要使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关键要选准内容、用活形式、建好机制。一要坚持发展需要和个体需求并重,在内容上求“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党员、干部、人才个性化、差别化的需求,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实现课程供给菜单化和培训内容多样化。如对机关党员突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知识学习,对农村党员突出新农村建设、致富技能等培训,对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突出创业知识、就业技能的培训。二要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并用,在形式上求“活”。一方面,运用远程教育、干部讲坛、网络教学、高校深造、异地培训等办法,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采取向上倒挂(选派优秀干部到省市有关部门跟班学习)、多向交流(让干部在矛盾多寡、条件优劣、工作难易不一的乡镇锻炼,实行县直单位、乡镇双向交流)、外出取经(党员到发达地区打工、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下派锻炼(派到急、难、险、重岗位和农村、社区、企业等一线锻炼)等措施,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磨炼成才。三要坚持集中教育和在岗自学并举,在制度上求“效”。要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和“三会一课”制度,实行“双休日讲座”等集中学习制度;要完善述学评学制、学分考核制、任职资格考试制、教育培训与考核任用挂钩制等制度,不断调动和激发干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热情和动力。

三、以关爱人为必要途径,激发党员、干部、人才的活力

只有关心人,才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因此,组织部门要真心实意为党员干部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一,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做到既知其心、又解其忧。一方面,要完善领导干部结对联系、谈心谈话、“五必访”(即政治生日必访、思想波动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天灾人祸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制度,开通部长热线、部长信箱,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设立党员扶助金、完善党员互助制度、成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措施,实现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关爱经常化、全覆盖;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年老离任村干部补贴力度。第二,要在工作上多支持,做到既压担子、又减负担。一方面,要指导乡镇(单位)建立科学合理、责权统一的分工负责制度,形成一种“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整合、规范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实行检查评比活动审批制度,做到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让干部从各类检查评比、达标升级活动中解脱出来。第三,要在政治上多激励,做到既给位子,又给荣誉。继续开展“三培两带”等活动,及时将一些党外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干部;探索实行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要及时表彰、宣传一批优秀党员、干部、人才,尤其要大力弘扬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让其获得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