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8136900000063

第63章 全球性萧条及全球性重组(4)

●21◆ 麦克昂(郭沫若):《英雄树》,《“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6页。

●22◆ 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3至144页。

●23◆ 参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美]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语际书写》,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版,第192页。

●24◆ [俄]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3页。

●25◆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3页。

●26◆ [美]梅?弗里德曼:《“意识流”概述》,《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17页。

●27◆ 王蒙:《关于“意识流”的通信》,长春,《鸭绿江》,1980年第2期。

●28◆ 参见[美]弗雷德里克?R?卡尔:《意识流与内封闭性:无限与迷宫》,《现代与现代主义》,陈永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0、324、325、327页。

●29◆ 参见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自序》,第151、152、161、169页。

●30◆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北京,《诗刊》,1981年3期。

●31◆李劼:《试论文学形式的本体意味》,《个性?自我?创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71页。

●32◆ 残雪:《究竟什么是纯文学》,昆明,《大家》,2002年4期。

●33◆ 参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34◆ 参见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1期;叶君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序》,《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第5页,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给李陀的信》上海,《上海文学》,1982年2期。

●35◆ 王富仁:《中国现代主义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卷,王晓明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第258页、260页、269页。

●36◆ 参见[美]刘禾:《个人主义话语》,《跨语际实践》,宋伟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37◆ 2004年宪法修改中明确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条款;200年《物权法》正式颁布。

●38◆ 英]艾伦?麦克法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管可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15页。

●39◆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8页。

●40◆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713页。

●41◆ 参见[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2◆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去政治化的政治》,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65页。

●43◆ 参见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去政治化的政治》,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63至93页。

●44◆ 参见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去政治化的政治》,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68页和69页的注释。

●45◆ 参见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去政治化的政治》,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65页。

●46◆ 参见李杨:《抗争宿命之路》,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47◆ 参见唐小兵:《我们怎样想象历史》,《再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至13页。

●48◆ 参见唐小兵:《我们怎样想象历史》,《再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49◆ 参见唐小兵:《我们怎样想象历史》,《再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50◆ [美]弗·詹明信:《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张京媛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16、523页。

●51◆ “左岸文化网” 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908/25232.html

●52◆ 《天涯》2004/3,6。

●53◆ 张彦武,原载《中国青年报》;左岸文化网转载

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612/10572.html

●54◆ 关于“去政治化”问题,参见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2008,北京三联书店)

●55◆ 陈思和,《写在子夜》(1996,上海人民出版社);陈思和“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开端与终结》章培恒、陈思和主编(2002,复旦大学出版社),154-165。

●56◆ 比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讲稿》(2002,三联书店);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1999,复旦大学出版社),等。

●57◆ 比如李陀对“纯文学”的反思,及其引发的各种支持和质疑。参见李陀“漫说‘纯文学’”《上海文学》2001年第三期,[页数];文新“李陀、吴亮网络之争”《天涯》2005年第四期,186-191。 

●58◆ 南帆 在“好作家、或者重要作家”一文中对“重要作家”做了颇有意思的鉴别,指出这些作家的意义在于他们的作品出现往往标示着文坛上的重要现象或变化。左岸文化网(2007/12/16)。本文的讨论由于篇幅关系,局限于提纲式。

●59◆ 陈离“‘对灵魂的忧虑’,还是‘对世界的忧虑’?”《天涯》2004/3,16。

●60◆ 南帆“好作家、或者重要作家”。左岸文化网(2007/12/16)。

●61◆ 张承志,《中华读书报》2009/4/19。

●62◆ 张承志,《中华读书报》2009/4/19。

●63◆ 王安忆“张承志的《心灵史》”乌有之乡网站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03/76072.html

●64◆ 关于余华所属的“先锋文学”的变化,参见夏维东“先锋作家的背影”左岸文化网2007/5/27。

<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705/13138.html>

●65◆ 傅小平“谁都有自己的高密乡----对话莫言”。左岸文化网<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912/26408.html>

●66◆ 韩少功“‘次优主义’生活”《南方周末》2007/1/25。

●67◆ 韩少功“文体与精神分裂主义“,《天涯》2003/3,4。

●68◆ 同上,4。

●69◆ 同上,6。

●70◆ 王尧、栾梅健“主持人的话”《当代作家评论》2003/3,27。

●71◆ 同注释1。

●72◆ 孔庆东对“文以载道”和“诗言志”有挺有意思的说法。见其“评析毛泽东文艺思想”。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901/22907.html

●73◆ 此文首次发表在《天涯》2009年第三期上。

●74◆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1年修订

版删去副标题,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75◆ 把《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与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比较起来阅读,这个八十年代的范式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后者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出版,但是写作时间是八十年代。参见笔者的关于该书的书评《农民、乡村社会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读书》2004年4期。

●76◆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29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77◆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38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78◆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22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79◆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39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0◆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41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1◆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35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2◆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第328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3◆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33页,1988年。

●84◆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第352页,2001年。

●85◆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377,1998年。

●86◆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384页,1998年。

●87◆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388页,1998年。

●88◆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424页,1998年。

●89◆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版前言,第8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90◆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3页,2003年。

●91◆ 刘小枫:《‘文化’基督教现象的社会学评注》,见《拣尽寒枝》,北京:华夏出版社,第180页,2007年。

●92◆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7页,2003年。

●93◆ 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北京:三联书店,第44页,2006年。

●94◆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72页,2003年。

●95◆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00页,2003年。

●96◆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07页,2003年。

●97◆ 见薛忆沩:《有其父有其女》,载《南方周末》2007年5月17日。

●98◆ 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载《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574期,2006年1月11日。

●99◆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04页,2003年。

●100◆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53-54页,2003年。

●101◆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81页,2003年。

●10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233页,1998年。

●103◆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87页,2003年。

●104◆ 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联书店,第229-234页,1994年。

●105◆ 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联书店,第247-248页,1994年。

●106◆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173页,1998年。

●107◆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249页,2003年。

●108◆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82页,2003年。

●109◆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218页,2003年。

●110◆ 刘小枫:《〈墙上的书写〉编序》,见《拣尽寒枝》,北京:华夏出版社,第127页,2007年。

●111◆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9页,2003年。

●112◆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76页,2003年。

●113◆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第527页,1998年。

●114◆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70页,2003年。

●115◆ 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联书店,第449页,1994年。

●116◆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71页,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