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8132900000048

第48章 北京卷(2)

不安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是那些不安现状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建立了崭新的中国;那些不安现状的建设者,不知疲倦,创建着富强的中国。

于是,不安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了一分真正的安定,真正的心安。

愿不安现状的奋斗者永安!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开篇运用的典故非常巧妙,很好地为作者下文的论证发挥了铺垫的作用。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就“安于现状”的几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论证,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即“不安于现状”才是发展的道理,才是创造永久安的唯一途径。从全文看,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涉及面广,足见作者文笔颇深。

【优秀作文6】

说“安”(六)

北京考生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作者的观点客观而辩证,说理透彻,从盛唐的都城“长安”说起,极尽地描述世人企盼“长治久安”的心态之后,却戛然而止,一个屈原形象的反诘,又让作者吐气如虹,反思统治者求安不得反而亡国的痛楚,特别是与地名“长安”对应的南宋“临安”这一求得“临时安定”的都城,极大地讽刺了古代统治者的心理。最后,作者掷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可见作者的论证技巧深厚,再加上许多亮丽的点,这篇文章可谓闪烁着珠玑的光芒。

【优秀作文7】

说“安”(七)

北京考生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纵观古今中外,凡国泰民安者,无不安之善也。古有西汉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开明之治”使社会安定,然后成就“贞观盛世”;唐玄宗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时的辉煌;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纵览历来国与家,成于安者,败于乱。春秋战国年年战乱,民不聊生,民心涣散;三国鼎立,争战不休,人民受苦;宋元之时,民族烽火不断,边疆不安,国人遭殃。此所谓:乱者,祸之源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时分散离合造成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以此为镜,台湾与大陆分离已久,国人关注,然而“台独分子”一意孤行,台独行径有增无减,这不仅影响祖国的统一,还会波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甚至于世界的安定,中国政府站在利民利世的高度,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之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社会安定发展推波助澜,祖国繁荣富强需要安定,社会安定需要统一,而统一大业的完成最佳途径是和平谈判,共创辉煌前锦!

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营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国人备受鼓舞;科技发展观的落实,广得民心。

古人有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中国要以“安”为发展背景,万事以和为贵,贵在安定。全心全意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全面展开,安定和谐也变得日益重要。只有安定,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引吭高歌。

以和为贵,贵在安定。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说“安”,着意说的是“安定”,首段中诠释了“安”的定义;紧接着又用中国历史上的国与家及领导人物来论证安定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安”与“乱”;随后,作者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论证“安”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将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加以总结,点明主旨——以和为贵,贵在安。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涉及的知识面广,显然作者具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优秀作文8】

说“安”(八)

北京考生

“安”字有很多含义,其中之一便是“安逸”,“安逸”其实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一种安逸;“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安逸;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的一杯清茶、一壶酒也是一种安逸。安逸是一种释然,是一种随心,是一种大风大浪后的平静与享受。

佛祖释迦牟尼放弃自己王子的奢侈生活,宁愿漂泊于世,苦求真理,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到完善。他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安逸。这样的安逸不同于安于现状,是他在艰难的自我否定与自我升华中寻得的。这样的安逸也不等同于安乐。他在找到完善的自我之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巡游世界、暗度众生。因此,安逸,是找到真理后内心的平静,是修行自我后无私的奉献。

陶渊明抛下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归隐田园。无论是他曾幻想的武陵桃花源,还是他自己所经营的“草屋八九间”,他都在追求一种安逸。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想让物质的铜臭味破坏他心中的圣境。他的这份安逸,有别于一些人的逍遥快乐,有别于一些人的事不干己,而是希望回归农村的质朴、纯洁,回归人类本性的善良与自然。

李白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后人眼中的他,没有被官场失利的阴影所遮蔽,而是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万丈的诗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传百年,世人称赞,又胜过了多少苦苦追求一官半职,终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释然、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吗?不被名利所束缚,这份安逸,就是当时的皇帝也难以享有。没有这样的安逸、洒脱,李太白怎能留给后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句呢?

安逸给予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的一种态度。当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后,我们也许有了白发,也许皱纹爬上眼角,但此时,我们能够说,自己的能量曾经真正的释放,自己曾经真正拼搏过、付出过,即便没有来生,我们也不后悔。这时,我们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安逸,我们此时才真正能够微笑,能够宽容,能够无悔。

得分指数

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