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民生论
8128000000078

第78章 汽车扮天使,人间即天堂

上海国际汽车展览的连续火爆,给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已经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可以提振经济增长信心。忧的是中国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汽车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倡导汽车文明。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地区5万人次以上规模的各类汽车文化节庆活动,2007年为94场次,2008年为107场次,相当于每周至少有两场汽车文化节庆及其相关活动在全国各地粉墨登场。

据公安部统计,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万起,造成7.35万人死亡、30.4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所降低,但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201.33人,受伤835.4人,直接财产损失276.71万元,相当于每7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而丧生,每1.38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而受到伤害,更相当于每年发生一个汶川大地震。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和每公里路面汽车占用密度,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而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却远远高出。以2006年为例,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9万人,同期美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3.8万人,日本不足7000人;而当年美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1亿辆,我国为1.5亿辆。2006年我国的公路密度为806辆/公里,日本为中国的15倍,德国为中国的5.5倍,美国为中国的2.5倍;但我国道路交通的年死亡人数分别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13.4倍、德国的18.4倍。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除了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环境复杂和交通工具技术含量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交通文明意识严重缺位。

交通法规是维持交通秩序的负向价值指标,即只有当交通事故发生后,才产生其评判效率。只有文明驾车才是改善交通环境的正向价值指标,是确保出行安全、心情阳光的上限标准。遗憾的是,我们的汽车产业链主要集中在整车生产和销售环节,从生产、销售到购买、使用,没有任何一个厂家或经销商提醒驾车文明,反映出我们在发展汽车产业过程中,经济追求过剩而人文关注滞后。我们的汽车消费过程,从学驾驶、领驾照,到年检、体检,也没有人提醒告知驾车文明规范,反映出我们的汽车消费文化是不健全或亚健康的。沸沸扬扬、愈演愈烈的各类汽车文化节庆及相关活动,商业促销,政府形象,为节而节者多,具有正面价值导向,可持续发展,形成内涵积淀,惠及市民百姓者不多。只有上海汽车文化节通过开展“文明方向盘”系列活动,在全国率先倡导汽车文明,围绕汽车社会主流价值观设置活动内容,虽是开端,立意有魂。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988亿辆,其中,汽车6467.2万辆,摩托车8953.78万辆,挂车101.438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27万辆,其他机动车2.084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8亿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与第一大汽车潜在市场。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从大中型城市到郊区农村,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

在现代汽车生产线上,从材料到产品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而从汽车产品到商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正常使用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让汽车趋利避害、造福人间,应当是汽车文化核心所在。文化具有符号性特征,但简单地移植符号,绝不是真正的文化。汽车文化节可以与车共舞,但必须舞之有道。其道无他,端在汽车文明。

汽车与文明相伴是天使,汽车与野蛮为友就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