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贵阳花溪CBD城区设计方案与上海青浦新城西区设计招标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舆论普遍关注。从单体建筑设计,到局部城区和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在一次次的国际招标活动中,为什么往往是那些面目乖张狰狞的西方实验建筑设计方案受到推崇追捧?其中混乱的局面缘何而起,长盛不衰?其真相根源何在?现代江南水乡建筑需要什么特色?中国城市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工作空间?由具体建筑设计方案,引起对于当前中国建筑和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策略的思考、责问和讨论,是一件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有意义的事。
一、 怪象: 嬉皮士的嚣张与士大夫的酸腐
花溪,是距离贵阳市中心17公里的一个自然生态资源保存完好的远郊地区。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6日报道,北京的MAD建筑事务所受贵阳一家地产开发商之托,邀请11位国际青年建筑设计师团队,参加一个为期3天的工作营,围绕“花溪CBD城市中心设计”主题,每个团队针对一个独立地块进行设计,展开一次“高密度城市自然的造城实验”。虽然贵阳市政府有关方面表示,这纯属民间行为,政府没有在此建设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即中心商务区的规划。但是,该设计方案经由MAD在网上披露后,立即引起一片热议。
倾斜,扭曲,变形,有一幢建筑被设计成张牙舞爪的树杈折断形状,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心理,彻底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建筑审美习惯。有专家认为,“这些设计就像是穿着时装去上班的模特,华而不实。看不到区域特色,看不到现有的城市文脉”。另有专家分析,“一个建筑建在什么地方,应该是有唯一性的。可这些建筑就好像飞碟一样突然降落下来,完全是凭空植入的,没有根。这些设计脱离了建筑的功能意义,超乎常人的认知,而更倾向于艺术行为。但艺术是私人的,建筑是公众的,这种超现代的生活方式不适合当下的国情”。有网友评议,“这对贵阳市民的鉴赏能力是一种侮辱。市民的鉴赏力有时是最直觉和公正的,他们中也藏龙卧虎啊”,“我们花溪是真山真水,不要以整容的借口来毁容。坚决抗议”。
上海青浦新城西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招标竞赛,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参与组织的规划实施项目,设置了比较严格的主题定义,突出“绿色水都——江南水乡的传承与超越”主题。经过专家筛选,初选入围方案公开展览,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一个是实验性设计项目,一个是实施性设计项目,他们或组织国际设计团队进行工作营造城实验,或组织国际招标竞赛,这本身都是无可厚非的,合乎程序情理。值得关注的是设计方案背后所隐藏的建筑理念、价值倾向和生活态度。
在已经公开展出的青浦新城设计入围方案中,拘泥于对江南水乡元素山、水、村的具象演绎,对绿水之都、记忆之城的符号雕琢,对曲水流“桑”、游走记忆、真空江南、追忆似水年华等历史遗迹的士大夫情趣,暴露出设计者对于江南水乡生活过去、现在与未来走势的一种迂腐酸楚的品味,并非阳光健康的情趣。还有一些将西方嬉皮士、新形式主义的夸张手法,与江南水乡元素强行嫁接,推出所谓立体绿化、垂直水乡、桥上桥、活剧、生态条码、超级稻草等稀奇怪异的设计方案。只有个别方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认为江南水乡其实是一种乡村生活状态,而绿色水都是一种都市生活状态。建筑设计应该着眼于如何确保每个青浦人都得到平等的生活保障权、人生发展权和生命尊严,不再有“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区别,从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促进城市乡村更加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方案充分尊重原有农田肌理,合理再现集约化、高效化都市建筑,创造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空间格局。即,在乡村与城市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中,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创造新机。
尽管该方案的局部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完善之处,但是其设计理念是令人崇敬的,其价值倾向是可以肯定的,其生活态度是值得称许的。
二、 乱象: 建筑评论失语与社会文化断裂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当代建筑热潮是从1992年以后兴起的,至今不满二十年。在政府要追求政绩工程,商业资本家希望称雄天下,各类业主都想以最少的设计费用和最快的工作速度达到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效果,实际造成的是难以实现的要求,迫使很多设计偏离了建筑的本体目标,导致所谓的“欧陆风情”泛滥,恶劣模仿拼凑之风盛行。等比例仿建美国白宫建筑有近十处,在门厅上修建埃菲尔铁塔者有之,进而引“狼”入室,通过国际招投标的正当途径方式,大量引进西方嬉皮士文化背景下的新形式主义建筑。如结构装饰风,用没有任何实际功能作用的空架结构作为建筑装饰,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在建筑外立面添加符号元素,作二维拼贴;不分场合和功能的建筑卡通化,妖魔化。这些建筑手法,因为在西方很少被实际采用,或根本不用,故称其为“新形式主义”。孰料西方不亮东方亮,这些对形式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建筑手法,高举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在中国当前建筑大潮中却找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这些带有颠覆性、破坏性、霸道性,根本蔑视城市历史文脉的建筑设计倾向,单体建筑之最高代表是CCTV新楼,造型是扭曲的,创意是疯狂的,造价是高昂的,气焰是嚣张的;城区规划设计之最高代表,就是贵阳花溪CBD城市设计方案了。组织这次设计活动的MAD强调,这是一次“实验性探索”,不是一个以建成为目的的项目,目的是引起公众社会对中国城市未来的讨论。正如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有时假设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未来不可以游戏,但有时游戏可以挑战我们的观念。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建筑评论,独立的见解、精辟的分析与准确的把脉,为这个大规模建筑的时代释疑解惑,为人们急功近利的建筑心态点穴化瘀。
建筑评论的缺位、失语,一方面是学习建筑专业者,都去从事建筑设计工程去了,生逢盛世而不富且贵,那是对不起建筑学专业的;另一方面,其他非建筑学专业者,尤其是没有直接从事建筑设计行业者,又没有起码的建筑专业知识经验储备。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几代人遭遇的文化断裂。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经历百余年连续失败的中国,积淀了骨子里的自卑,并演化为暴发户的嚣张狂妄浮躁。在单线进化论的思想主导下,完成古今变革,实现现代汉语语境转换。我们将建筑学当作一门科学,并且是牛顿物理学时代的科学,唯西是从,崇洋媚外,不知道科学的有限性,不接受科学的自我更新超越功能,不顾及建筑社会学、建筑心理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生态学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学科旨趣,以及用物哲学、器物之道。自家的传统毁灭丢弃了,别人的花样款式分不清是非,整个建筑设计市场和建筑学领域,呈现出一片繁华嘈杂的乱象。
三、 真相: 国际化误读与权力资本的疯狂
为了抵抗侵略,我们用血肉修筑长城。为了争取生存发展,我们努力追求现代化。这个被称为“现代化”的东西,形态上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实质上就是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现代发展模式。在这个充满着竞争、较量,以及欺诈、陷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将手段错位成目标,将现代化当作我们的生活理想和人生目的。表现社会政治领域,就是各级政府总有一些官员以经济增长统计指标为荣耀,把城市建设当成政绩工程。表现在建筑学上,那就是对“国际化”的严重误读。
多少建筑招标项目,我们“宁予外寇,不予家奴”;多少建筑设计公司,在欧美注册,到国内充当洋人;多少建筑材料,取洋名字,造洋身世,冒充西洋品牌,竟然可以因此获得市场的青睐和丰厚的利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口口声声要“走向世界”。殊不知,国际化不是要把我们变成西洋化,也不是要把西洋变成中国化,而是寻找到中西方都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让人们知道我和你不一样。现代化是我们的手段追求,不是目的,目的只能是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当手段僭越为目的,我们就会在很多具体的建筑项目上,迷失建筑的本体目标,而为某种怪异的形式所迷惑。
在政府规划部门毫不知情、土地使用权尚未取得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主动出资,组织邀请国际青年设计师们炮制一个CBD城区发展概念,并用效果图的方式直观明了地展示出来。其潜规则是,地产商巧妙地利用社会各界求新图变,好大喜功的精神心理,“以远低于真正建设所需的费用畅想一下某块土地未来是什么样,再考虑是否真的要做。只要用漂亮的方案打动了决策者,影响规划和拿地并不是件难事”。这是用夺人眼球的设计方案加媒体炒作绑架政府决策的行为。如果存在政府权利与资本利益合谋失控现象,那么,建筑设计就完全走向了变态病态化道路。
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立兹克奖”的评奖标准是“作风严谨,功能良好,造型优雅”。这代表了世界建筑主流社会价值倾向,可以借此审视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评估标准。
艰难都在征途上。再艰难的征途,也不足以动摇我们在日趋国际化的环境下,对城市生活美好愿景的原则立场。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