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民生论
8128000000070

第70章 一代英雄的读书人

皖南不同于浙西,在于无数青山之间,流淌着更多澄澈更多的秀水。碧水青山映衬着白墙黑瓦,走进任何一个村庄,你都会寻访到并不遥远的徽商传说。

2000年元旦,我在皖南的旌德县,有朋友指着一处早已颓败的残垣断壁说,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孝顺的儿子,老母亲有个最大的愿望,是想上京城看看皇帝住的紫禁城。儿子当时正在外忙着生意,顾不上带母亲去看。等到他挣了大钱后赶回家里,却发现母亲已经眼瞎了。他想,母亲看不到紫禁城,但可以抚摸紫禁城。于是,他自己花钱在村子里建造了一处仿照紫禁城的建筑群。没想到,房子建好后,更遭到远乡近邻的一致唾弃,甚至没有人再和他做生意。为什么?因为他此举严重违反了理学精神。不是说宋明理学束缚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发育吗?否!问题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邮递通信是近代商业文明的产物。余秋雨的文章记述过其家乡浙江余姚人在外经商,委托信客来回传递信件物什。一次,一位老信客一时犯糊涂,偷偷地剪下了别人委托传递的布料,事情被告发后,他竟然羞愧地剁去了一只手指。为什么?他痛恨自己违背了做人、做生意诚信的基本准则。而这种高于肉体生命的诚信准则,是宋明理学的谆谆教诲,遗风留响。

有宋一代,朝纲衰微,强敌压境,举凡程颢、程颐两兄弟、朱熹、张载、王阳明、陆象山等读书人,他们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不约而同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为号召,潜心向学,将时代的难点作为思考的重点,不计名利地进行学理的探询问难。他们读书不为生活情调,他们治学不为拿工资,他们著书不为出版发表,他们立说更不是为了什么评职称。他们敢学敢问,他们敢言敢行,他们敢破敢立,拿得起放得下,终于将浸淫华土,流风遗俗近千年的印度佛学,化为自家身心血脉,出之以泱泱中华风貌,并为江南徽商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人生价值准则,从而保障了人们经济行为中契约合同关系的顺畅运行。

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