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体是街道建筑,城市主体是市民群众。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我们把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作一种基本生存权利,维护好、服务好、发展好。凝聚城市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安置心灵归属,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社区家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工作,培育创新、诚信、包容的闵行城市精神。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创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采取适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深入持久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历史纪念日、传统文化节日和重大社会活动,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汇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领域;通过评选“可爱的闵行人”,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弘扬正义与正气,引领社会风尚;通过组织开展“邻里故事会”、“楼组读书会”、“社区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融入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身边的事,化解社区矛盾,增进社区文化认同;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广泛推广世博志愿服务精神,扶持鼓励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让全社会的志愿者行动成为城市文明与城市精神的标志之一。
下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位置,确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十一五”时期,闵行基本完成了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及其基本运营系统,随着深度城市化进程,需要下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位置,建设以居民小区和村民组为单位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辅以更加完善的内容支持系统,形成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民生惠及全体居民,逐步形成高效、快捷、便利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具有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功能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
建设睦邻网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针对农村城市化过程后普遍存在“待组织化”心理待组织化,是一种期待着被重新组织起来,参加到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去,享受人际交往的心理愿望。,用生动的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打开家门,走出封闭,促进人口导入区普遍存在的陌生人集聚转化为熟人社会,让这些迅速集聚的城市人口,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熟悉起来,安居乐业,守望相助,相亲相近,相爱相敬,形成趋向共同价值理想的文化认同,让我们居住的城市小区成为新的社区家园。
(二) 完善城市功能,发展文化民生,激励市民生命绽放
社区家园建设主体,是市民群众;社区家园维系纽带,是文化认同;社区文化核心,是发展文化民生,用文化亲民,用文化惠民,关注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并滋养每个人的生命质量。
文化亲民惠民的主流传播途径,是区域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立足闵行,扎根社区,贴近生活,根据不同传播介质特点,在做好对外信息传播的同时,致力于对内服务,走社区报、社区广播、社区电视的发展方向,为闵行居民提供周到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依托高科技数字化网络技术,进一步整合一报、两台、三网(党务公开网、区域党建网、政府门户网)资源,逐步整合区内治安大联动、健康卫生、数字文化等区域网络平台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闵行区域数字家园网络体系,形成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的双向直通道,你呼我应,他方监督。真正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意在蓝天下表达,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的执政理念。
文化亲民惠民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体育、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增进文化认同,促进家园重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健康生活方式,增进社会交往,提炼城市精气神,组织开展群众性、品牌化、普及型文化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群众文化素养,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在融入时代、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创造发明,从而形成闵行文化、体育、教育事业的独特品质,为创建闵行文化大区、体育大区、教育大区,增强闵行城市软实力做贡献。
文化亲民惠民的必要条件,是要更新城市管理观念,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刷新城市管理方法,畅达社情民意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享受权。针对大量导入人口来源不同、习俗不同、诉求不同的客观现实,用文化认同推进求同存异,倡导共同价值、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尊重个体差异、个人爱好、个别特色,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寻求共识,在多变中形成主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必须寻求从行政执法向社会制约,从事后惩罚向事前规避,从强制执行向协商引导的转变;必须形成大家的事大家管,社区的事居民自己管的广泛参与机制、评议机制、荣誉制度,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中的积极作用。
(三) 塑造城市形象,集聚人才资源,焕发城市创新活力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闵行最可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住在闵行,集在闵行,选择闵行,服务闵行的专家人才。他们的创造精神,为闵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以想象的空间和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某种意义上说,主要依赖人才集聚、人尽其才。促进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发展,其实就是服务文化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借助国内外专家人才智慧资源,是促进闵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治本之策。
如果说农村城市化是一种外延式的发展模式,那么,深度现代化就是一种内涵式发展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追求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活质量提高。深度城市化的便捷途径,是充分吸纳各类专家人才的创意智慧,更新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焕发城市创新活力。新天地,八号桥,田子坊,等等,是中心城区局部街区用文化创意激活城市功能,实现华丽转身的成功案例。现在到春申广场去约会,到城市剧院去看演出,到虹梅路文化街去休闲,到莘朱路去看画廊,到都市路去喝咖啡,到热带风暴去冲浪,到银七星去滑雪,到七宝古镇去徜徉,到召稼楼古镇去怀旧……正在成为闵行文化生活新时尚。还有规划建设中的七宝国际文化圈、新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生态博物馆群落、黄浦江生态水岸旅游线路、淀浦河文化生活休闲带,等等,应该成为闵行文化生活中有待拓展的新空间。这些城市空间形态再造,城市街区功能更新,都有赖于文化创意精神的灌注,以及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
闵行位于上海城郊结合部,相对于中心城区,可资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其中,黄浦江流经闵行区计约27.8公里,沿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够借鉴世博会后滩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构建一条纵贯闵行南部地区的黄金生态水岸,积极呼应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的沿江沿海发展战略,通过恢复大地自然景观生态功能,延伸开发外滩游船上溯浦江之旅线路,做好船上、水上、岸上文章,可以形成一条东西向滨江生态文化旅游线。同时,贯穿七莘路沪闵路、新镇路水清路、莲花路莲花南路三条南北向的商务文化旅游线、时尚休闲旅游线和文化创意旅游线,连接虹桥商务区、文化公园、体育公园、七宝古镇、淀浦河岸线、春申文化广场、颛桥民族民间艺术、江川路香樟一条街,连接吴中路商业街、虹梅路休闲街、莘朱路画廊街,以及外环线绿化带景观雕塑等旅游景点,形成南北对接、东西贯通、水岸联动的旅游景观网络。多一片绿地,少一个医院。把低碳生活方式、宜居生活环境、健康人寿指标,当成闵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增长方向,闵行城市形象会更有魅力。
文化人才集聚的至高境界,是大师辈出,高山仰止,创造一个时代的生命深度和思想高度,为这个城市带来自信的资本,为这个城区增添无限光彩。文化人才集聚的最低标准,是人尽其才,人皆为才,创造出能够让每个市民群众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社会机制和环境土壤。只有这样,闵行才能获得城市发展的无限创新活力。
三、 促进闵行城市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未来五至十年,是闵行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期,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决定着闵行的明天,制约着闵行人明天的利益和今天的安稳。为了更好地满足闵行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维护并实现闵行居民的文化权利,加快城区文化发展,增强软实力建设,需要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确立文化自觉意识,在组织建制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发展战略上做好文化规划引领,在政策支撑上建立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运作执行上制定并实施文化软实力考核指标体系。
(一) 确立文化自觉意识,为深度城市化提供思想保障。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责任的主动担当。要把文化自觉意识,与依法行政意识、社会监督意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随着数字化网络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引领社会文明,凝聚社会人心,维系社会和谐,实现民生幸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与经济融合形成文化产业,文化和城市融合形成文化软实力。城市现代化,需要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训教育。
(二) 做好文化规划引领,为城市现代化设置战略目标和有效路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属于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对于闵行城市化发展进程具有引领作用。课题组在开展课题调研的同时,参与组织协调“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调研制订工作。围绕“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发展主线,以提升闵行文化软实力为目标,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三大体系;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把闵行建设成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文化效益更加显著,城市文化形态更加凸现的深度城市化文化功能区。为此,提出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凝聚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均衡供给;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产业文化发展,提升经济与产业的文化影响;规范文化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塑造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 深化体制改革,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组织保障。相对于原有的文化概念和职责范围,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涉及很多行业、领域,属于大文化范畴。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组织保障上设立“闵行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关系。筹划建立区属文化发展项目运营实体,发挥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功能。进一步理顺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大文化着眼,小文化着手,研究落实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计划推进,切实将规划实施作为评价区域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配套执行相应的考核、评价、问责制度,以硬保障推动软实力建设。
(四) 扩大财政投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根据实际需求,逐年扩大公共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确保区级财政对文化投入与财政年增长同向提高,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运行。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研制设立“闵行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研究制定闵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基础性、功能性、扶持性、引导性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推动财政、税收、土地、社保、投融资等政策更有效地支持文化发展。加大对“闵行区文化广播电视发展基金”的投入,在现有500万元基础上扩大本金,每年支取基金利息用于奖励闵行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成果。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项统计,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体系。
(五)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文化愿景目标集聚智慧资源。围绕“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研制并落实《关于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试行意见》,加大人才奖励基金对文化人才的支持力度,主要用于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奖励,深化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德艺双修,加强国际交流;优化文化人才引进机制,畅通特殊文化人才绿色通道;完善文化人才使用机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称,建立优秀文化人才使用双轨制;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优秀文化人才荣誉制度、杰出文化贡献奖励制度;创新文化人才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切实结合文化行业特点,探索文化人才柔性流动、项目领衔、智慧参股等多样化、灵活性服务方式。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