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商量解决的,只要两人培养子女的心愿不变,就一定会走到一起来,形成一致意见。
一、夫妻之间要管理好自身,洋溢着爱的甜蜜
托尔斯泰曾经说:“夫妇的和睦关系是成功地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夫妻间的互尊互助是具有伟大教育力量的道德财富。”夫妻间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夫妻的和谐快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所以夫妻间需要爱的维持,这样对孩子心理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安慰和支持,有利于孩子维持健康的心理品质。
请看一位高中学生这样倾诉心中的苦闷:
今天父母又吵架了,估计要到离婚边缘了,很无奈!
记得我8岁时,母亲在家和一位男同事聊天,当时父亲突然回家,敲门门很长时间没开,开门后发现母亲想让他进另一间卧室,他不愿意,然后发现一个男的从旁边卧室出来。
从此以后,他一直认为我妈妈和那个男同事有关系,并耿耿于怀;但实际上没有,我问过母亲这件事。
现在我20岁了,父亲仍对此无法原谅,而且把这件事的影响泛化,把他的工作上的失落、降职都归于我母亲,说是这件事请让他心灰意冷。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提到离婚。
今天晚上我爸爸又喝酒了,老妈一怒之下,去了新买的房子那里,我不知道该如何劝解爸妈,我也不知道是希望他们和还是分开。请老师看一下,怎样做是更好的解决办法?真的很烦恼,感觉很多时候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孩子成才几率相对小得多。
父母之间的感情质量非常重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夫妻之间的情商愉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进而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下面一起来分享一则成功家教:
2岁女孩智斗劫匪,和煦的爱孕育惊人智商
2007年5月的英国,被一个仅有2岁的小女孩震撼了——这个两岁小女孩竟然在父母危难时分,轻松智退了入室抢劫的绑匪,从枪口下成功解救了自己的父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露西·琼斯是英国一所大学里的音乐老师,她丈夫是一个喜欢唱歌剧的木匠马丁·布朗。他们冲破家族重重阻力相爱了。乐观、幽默的马丁无论是修车还是剪草坪,都会吹口哨或哼着歌,他把快乐的阳光洒满家中,露西婚后十分幸福。
在此后的6年间,露西夫妻孕育了3个男孩、1个女孩,4个孩子个个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天性快乐开朗,喜欢唱歌,像天使一样可爱。喜爱孩子的露西并不满足,她还想再要一个孩子。
深爱妻子的马丁温柔地说道:“亲爱的,即使上苍给我们一个不能飞翔的天使,只要能在我们身边得到快乐,那就像从前一样坦然地接受吧……”
马丁的话让露西豁然开朗,她依偎在丈夫的肩膀上开心地笑了。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44岁的露西自然受孕了。她非常开心,为了让这个即将来到世上的“傻孩子”聪明一点,她从怀孕的第一天就每天给孩子讲故事,马丁更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将脸贴在爱妻的肚皮上,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唱歌剧。
每天吃完晚饭,露西一家都会沿着屋子附近的一条小河散步一个小时。4个几岁的孩子在前面奔跑嬉闹,露西则和马丁在后面柔声交谈。有时候谈到一个两人都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时,马丁会突然将头低下,对着露西的大肚子问:小家伙,你说呢?逗得露西哈哈大笑。露西感觉特别幸福,她的脸上一天到晚挂着和煦的微笑,看上去非常迷人。
马丁为了减轻爱妻的工作压力,每天晚上上床之后他都让露西闭上眼睛,他则将脸贴在爱妻的肚子上给母女俩唱催眠曲。露西每天都是在丈夫富有磁性的男低音中带着对小女孩的憧憬微笑着入梦。
小女婴降生后,夫妻俩十分疼爱,取名为乔治娅·布朗,意即上帝的礼物。
乔治娅5个月大的时候学会爬行,6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哥哥姐姐。9个月开始蹒跚学步,12个月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她还跟她的父亲一样,拥有一种“淘气的幽默感”。她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说:“嘿,你好,我是乔治娅,我今年1岁。”
年满1岁后,乔治娅不仅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而且很少把左右脚穿反。最令马丁夫妇感到惊讶的是,一次,他们带两岁的乔治娅去影院观看电影《美女与野兽》,乔治娅表情严肃地告诉父母:“我不喜欢加斯顿(剧中的坏蛋),他太卑鄙、太傲慢了。”
乔治娅太令人惊讶了,她是这么与众不同。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的日子里,有一天傍晚,露西一家散步回来,刚一进屋,两个持枪的劫匪就从门后突然蹿了出来,露出两张狰狞的脸,举着两只乌黑的枪管,凶狠地对着他们。4个大孩子吓得大哭大叫,一家人紧紧地抱成一团,马丁强作镇定地与劫匪对话:“你们想做什么?”两个劫匪狞笑着说道:“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
就在一家人惊慌失措时,乔治娅边从屋里往外走,边稚声稚气地对劫匪说:“叔叔,我知道他们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宝贝藏在花园里,我带你们去找!”劫匪愣了一下,低头看着这个有着金色的卷发、大大的蓝眼睛的小家伙,一时不知如何反应。
乔治娅表情十分认真地说道:“是我看着他们藏的,就在花园里挖开土藏起来的,还躲着我们,我是在窗子里偷偷看到的。”
两个劫匪还在迟疑,乔治娅突然仰头大声说道:“叔叔,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不可以撒谎的,爸爸妈妈撒了谎,我为他们感到羞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找,我最听老师的话,我不会撒谎。”
狡猾的劫匪终于做出决定,跟着乔治娅去花园。
就在他们刚刚走到花园入口的时候,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花园旁边的树丛中竟然出其不意地冲出了四名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举制服了劫匪!
马丁·布朗一家奇迹般脱险了。谁都想不到,原来,当劫匪闯进家门,两岁的乔治娅趁混乱溜进爸爸房间,拨通了报警电话!当警方得知向他们请求紧急出警的电话竟是一个两岁女孩所为时,惊得目瞪口呆。脱险的露西夫妇紧抱着乔治娅亲了又亲,她救了一家七口啊!
露西一直就搞不明白乔治娅到底是不是真的聪明,如果聪明到底有多聪明。这次危难过后,她更困惑了,乔治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琼斯·布朗夫人为了揭开乔治娅的高智商之谜,专程从美国飞到奥尔德肖特市,与露西一家朝夕相处,寻找奇迹发生的根源。在乔治娅的成长环境中生活一个月后,布朗夫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正是这个家里四处流淌的和煦的爱,造就了这个举世震惊的两岁儿童高智商的奇迹!
露西夫妇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给予了她无尽的爱,从他们打算要她那天起就存在的和煦而温暖的爱,是他们送给乔治娅的最佳礼物!每一天,他们都源源不断地给女儿传递爱的信息;每一天,他们家里都流淌出温馨和谐的爱的暖流;甚至连他们的花园里修剪整齐的草坪,自由绽放的花,看上去都像是在微笑!乔治娅出生后,父母及哥哥姐姐的爱以及一家人温馨和谐的生活画卷更是让她的高智商、情商得到了最高限度的发展!
有一种影响是无形的,很久以来,人类都在追求技能的发展。但是乔治娅152分的高智商却告诉人们,爱,才是人类创造一切奇迹的真正源泉。
——2008年《知音》
我想,看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羡慕,最让人羡慕的我想应该是这对父母亲。这对一直以来都充满快乐和温馨的夫妻,其实正是生活中很多人的梦想。他们是那么乐观、开朗、活泼,爱孩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发脾气、冷漠、自以为忙,正是扼杀孩子智慧的凶器!中国人生活上总是很拘谨,长大了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自己;特别是有了孩子,不会浪漫,父母之间在孩子面前总是正儿八经的,显得很君子,这对孩子不一定有用。
二、孩子不是唯一,全家人都要保持爱的交流,平等分享爱的需要
有了孩子,做父母的就自动做起了奴才,然后把爱的重心向孩子一方倾斜,家长的心血几乎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父母爱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除孩子外,家庭别无其他重心,便显得不妥。这样重视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最重要,很容易娇惯,任性,自私。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世界,由父、母、孩子三极构成,无论是哪两极之间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这个三位一体世界的不平衡。把孩子看得比天高,家庭的一切、夫妻的所有只围绕着孩子转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应该让爱的暖流在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平等流淌,甚至来家做客的所有客人都应该分享同样一份爱,只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才能给孩子真正完整的爱,这世界上没有这种幸福的替代品。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内涵,每一个角色都是组成完整家庭的重心。家庭里,孩子不应成为“唯一”,每个人既是爱的享受者,也是爱的传授者。只有学会传授了爱,才有资格享受别人给的爱。
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有一项对北京1000个家庭的调查显示,引起家庭冲突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一般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就是能够夫妻统一观念、认识,步调、行动一致,那教育效果是最好的。遇到有分歧的时候,夫妻可心平气和地研究一下哪一种意见更可行,或者取两者之间的平衡,选出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当孩子面暴露分歧,而是抓住时机或事前或事后交流意见。面对孩子发生的突发事情或棘手问题时,父母双方还没有时间来分析问题以及达成一致意见时,首先双方要冷静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谁是谁非。要避开孩子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后再去帮助孩子。在针对具体的事物时,在双方都保持冷静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往往是有效的。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夫妻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密切配合,家里可以有一个“白脸”,一个“黑脸”。
以下案例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妻子讲究卫生,喜欢家里干净、整洁,于是一看到孩子吃饭掉饭粒、做完作业后不收拾、用了玩具后不放回原处时,就会发火。我也从来不喜欢收拾东西,认为男人那么讲究干吗,同时认为这些事是妻子应该做的。妻子为这些事一批评孩子时,我就会帮助孩子说话:“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注意的。况且收拾那么干净干吗,家里脏一些、乱一些有什么关系?”孩子也就养成了不爱整洁的毛病,妈妈批评他,他就会寻求我的保护,每次总能顺利过关。孩子得到我的“保护”后,总会说:“爸爸最好!”也会在更多的方面听我的,我常常自鸣得意。
同样,我发现孩子也会寻求他妈妈的保护。比如他犯了错,不承认,我要打他时,他就会跑到他妈妈那里去。他妈妈最反感打孩子,于是为教育孩子,我们两口子就会发生争吵,越争、越吵越不服气、越不买对方的账。
就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渐渐长大。我发现,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他还会利用我们夫妻之间教育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寻求“保护伞”,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制造点矛盾让我和妻子吵架,这样他就可以“渔翁得利”。孩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事方式后果严重,这样下去孩子肯定会给毁了。
通过反思,我和妻子决定,统一“战线”教育儿子。假如教育孩子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就背着孩子协调,绝不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努力在孩子心中树立对方的威信。不再当着孩子说“你爸说了也没用,得听我的”,“甭听你妈的”之类的话。
自从我们步调一致后,孩子“特别”听话,不管是谁讲的都会认真听,并自觉执行和改正。
一、谁最固执谁先教,对方教不好你再教。避免在同一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面对孩子同一问题你这样教,他那样教,这种教育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孩子更蒙。
二、当你看到爱人教育的方式不对时,不要当孩子的面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这样能更好保护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会让孩子理直气壮“闹革命”,甚至更不理会父母的话而顶撞父母。孩子不在的时候,与爱人谈话时,你再谈到教育的问题,好好说说你的看法与建议,这时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方也会更虚心地接受,而不是固执争吵,在孩子面前损对方的脸面。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过错,会大大增加双方今后教育孩子的难度。
三、不要赌气。不要对方不教,你生气时你也不教——破罐子破摔。教育孩子的责任对父母双方来说不是各自50%的责任,而是双方都是100%的责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这是非常要命的。当对方赌气不教孩子时,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对方不理事,也放任孩子不教,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不管对方教不教,教得好不好,都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百分之百的教育责任,这是作为父母教育者的根本责任。
四、当夫妻间因两人或家庭之事吵架或打架时,如孩子在现场,应顾及到孩子的心理反应和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应停止夫妻间的争吵,同时应及时给孩子谈话,告诉孩子刚才与爱人之间争吵的原因或具体事情,吵架对事不对人,让孩子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我与我爱人之间也有过几次激烈的争吵,还打过两次架,我也是这样来处理的,因此,孩子的成长没有因此受到多少或长久的影响。
五、夫妻俩应多看一些相同的教育书籍和一起去听专家讲座,开家长会和去学校找老师也尽可能一起去,这样我们能更好地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影响家里的那一位,而不要通过自己的话语强行来改变对方。
看相同的书,听相同的课,一起参加家长会都是好办法,慢慢地两个人的看法就会趋向一致,当两人教育观念和行为一致时,教育孩子也会因此变得简单,孩子的成长就会变得出奇的顺利。
——2006年6月《健康时报》
教育孩子,父母配合上的“一致”大有学问。再提出以下做法供大家参考:
1. 观点要一致,方式要互补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爱时同爱、骂时同骂,他们以为这就是密切配合。比如孩子拿了同学的一块手表,有些父母观点一致:认为这是错误的,必须立即退还、去道歉,于是对孩子一齐骂、一齐打,就像共同对待敌人一样。
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很不恰当的。真正的密切配合应该是:观点要一致,但方式要有互补性。比如,孩子拿了同学的一块手表,父亲给以严厉的批评,甚至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母亲则需在肯定父亲做法的前提下,用比较温和的态度分析孩子的过错,分析父亲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威严,又能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2. 宠严要分明,冷热要转换
我们身边这样的家庭比较多:父母的一方对孩子非常严厉,而另一方,也许为了给孩子以补偿,则非常宠爱,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这也是一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过于严厉和宠爱本身就是失当的。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始终是严厉过度,而另一方始终是宠爱有加;或者一方老是打骂,另一方总是袒护,长此以往,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也会使孩子学会用明一套暗一套的两面派手法来对付父母。
在对孩子爱与严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各自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冷热不变,不能一个一严到底,一个一宠到底。真正的密切配合应该是:一方严些冷些,另一方宽些热些,但偏严偏冷的一方,有时也有宽容与温和的热表现;偏爱偏热的一方,有时也有冷峻与严厉的冷处理。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各自的身上得到温暖,也只有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才是完整的,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
3. 要全面了解,又各有侧重
有的父母认为,你管孩子的学习,我管孩子的生活,这就是密切配合;有的父母则认为,大家一道管教容易出现矛盾,还不如一个人管好,要么轮流管教,幼儿时由母亲管,读书后由父亲管。
这种教育方法看起来是配合,其实不然,它的弊端在于:不能全面了解孩子,容易出现片面。孩子的表现往往是互相联系着的,学习与生活不可能截然分开,如果做父亲的只了解学习的一面而不了解生活的一面,很可能因不明真相而产生误教误导。反之,做母亲的也一样。
在父母互相配合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采取适合孩子实际的方式,尊重孩子的需要。因为再好的配合,都不能没有教育对象的得力配合。只有三方融洽,才最有效。
“故事欣赏”太原13岁少年高考书写神奇 获得659分高分
6月27日,山西省本科A类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公布,“国内顶尖”的清华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4分,而太原市13岁少年孙天昌考出了659分的高分,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3岁少年有如此出色表现?
1993年,天昌妈妈怀孕期间,得到了一套《0岁方案》,认真读过后,妈妈将早期教育的理念讲给了丈夫和公公婆婆,全家人对此高度认同。
1994年3月,小天昌出生了,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让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孩子会走路了,通过每天上下楼梯,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孩子会说话了,家人给他一把尺子,他在家里到处量,给他一个弹簧秤,他在家里到处称,由此懂得了度量;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下雨时打伞,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叫“umbrella”;生病住院时,认识了“儿科”、“眼科”、“急诊科”;家里喝完的饮料桶变成了他认识圆柱体的教具;家中四壁贴满了诗词歌赋,包装盒、硬纸片全做成了识字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天昌知识积累的源泉。
教者有意,学者无心,孩子居然在不经意间就学到了很多,到2岁时,天昌能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天昌的房间里,爷爷指着整整一墙壁的书说,“这些书天昌都读过,大概有四千多册”。这些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随手拿来,竟是《时间简史》《论语》《资治通鉴》《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
有趣的是,初高中的课本,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是他的最爱,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
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不需要完成作业,没有考试名次的压力,一路走来,获得了比学校教育更丰硕的成果:6岁,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9岁,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将《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等经典名著烂熟于心;12岁,首次参加高考取得594分,13岁再次参加高考取得659分的好成绩……
有的人认为,天昌是神童,是天才,可遇而不可求;有的人认为他的家庭特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教一个人,一般家庭没法比。
而天昌的家人认为,孩子出生时与别的婴儿没有区别,只是后天的教育使他早慧,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他生命中蕴涵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几个人教,是孩子一个人学”,所有的知识是孩子自己学会的,不是大人教会的,关键在方法和坚持。
他们认为人生中,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爷爷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么能不厌学?”奶奶则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却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天昌曾经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走另类之路完全基于家人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天昌一直在家里学习,直到高三才到太原五中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教育。
13年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成长。1999年,爷爷奶奶退休,爸爸妈妈放弃了原来的机关工作,全家到太原宏昌学校,专职从事孩子的教育。该校倒闭后,全家人干脆回家教子,爸爸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废纸”,拿出来一看,“废纸”上抄写着《资治通鉴》《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天昌八九岁时,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在经典教育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家人已经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诵读经典的益处,天昌也过目能诵烂熟于心。
孙家生活很简朴,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外,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四壁除了满满的中英文经典文章外,没有任何装饰。然而,他们的家庭又很和睦,爷爷孙建荣患尿毒症已多年,老伴每顿饭前都要把药递到他手中,看着他喝下去。父亲孙兵出门总是用自行车带着妻子,夫妻相依相偎,恩爱得让人羡慕。一家人三代同堂,公公婆婆总是夸儿子儿媳:“他们有才华、有耐心。”儿子儿媳也常夸公公婆婆:“家中能有这样的知识型老人,非常难得。”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孙天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去年冬天,孙天昌穿着一双很老旧的棉鞋去上学,同学们笑问:“小朋友,这是你爸爸的鞋还是你爷爷的鞋?”天昌笑答:“反正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上学这一年里,骑的那辆自行车已是破旧不堪,高考那两天,天昌照样骑着自行车去考试,来回从不要家长接送。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启示:
这则故事中,家庭成员的默契配合是重要前提,从接受0岁教育方案,到后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陪伴方式等,都没有出现过分歧,特别是家境并不好的情况下,全家其乐融融,互相关心和鼓励,并且依然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不像有些家长耐不住贫困而把孩子的教育搁置一边。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夫妻用心和牺牲,家庭成员齐动员的氛围等。
“附加”如何处理与公婆(外公婆)之间的矛盾
请看一则妈妈的自述:
天气太冷,三岁多的女儿这两天感冒了,就没去幼儿园,在家待着。
前天吃饭,女儿一只手拿汤勺,一只手拿筷子戳桌子或者身上,她平时吃饭就一点儿都不老实。想到这些,我把她的筷子拿走了,女儿哼哼一会儿就哭出声。爷爷马上跑过去安慰孙女:“不哭不哭,爷爷去给你拿筷子。”
一会儿,女儿想上厕所,我就把她抱到小马桶上,并让她自己穿裤子。结果,奶奶又跑过来帮她穿。这时,爷爷说:“老是把她弄哭,她怎么可能不生病?”我知道,爷爷这话是冲着我来的。
一股无名之火一下窜上来,我记得昨天奶奶也说过类似的话。我马上大声说:“你们不要再这么宠她了,这哪里是爱她,这是在害她。”觉得还没解气,我又继续说:“每次孩子生病后,脾气就变得很坏,为什么?就是你们宠的。”
话到气头处,我一时新账旧账一起算。我说,你们别再给孩子吃零食了,要告诉孩子,这是垃圾食品,吃不得。以前,他们总是对孩子说是我不给她吃,现在弄得她老是说妈妈上班去了,就可以吃零食。
发泄完,我回自己卧室呆着。我又冲老公发了一通火。老公开始还主动劝说他父母,不要太惯孩子,可他经常言行不一致。说了他父母几次后,见没效果,他就不肯说了,反而要我去劝说。老公觉得,由我这个媳妇去说,效果会好点。我试着劝说了几次,根本不起作用。
我又有点失落,这次终于发火了。
爷爷奶奶的观点只有一个:就是不能把孩子弄哭了。他们说,孩子就一个,就是要无条件地宠。
这怎么行呢?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之间要打多长的持久战啊!
晚辈与长辈之间的沟通很难。爷爷奶奶宠爱孙辈,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共同特点。老人有时间把精力放到孙辈身上,对孩子更加有耐心,更能“容忍”和“看得惯”。但是好事中也有不足,就是爷爷奶奶很容易过多慈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甚至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懒惰。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代人要多沟通。
要调和矛盾,一般来讲,在婆家,做儿子的要先行,承担主要的调解责任,到了外婆家,做女儿的要先行,承担主要的调解责任。
以婆媳之间的矛盾处理为例。
婆媳要相处好,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达成共识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在此,最重要的人,就是第二代——身兼做儿子和丈夫两种角色的人。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因此这个做儿子和丈夫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把两头都摆平,尽力做好调和工作,而不是在争吵中推脱和逃跑。
首先要调解好婆媳关系,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使婆媳之间的友好纳入到小夫妻友好的关系中来,形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战线。让母亲和妻子双方尽可能发现彼此身上的长处,在有些时候不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多和母亲说老婆的好处,给母亲买的东西都说是老婆给买的;多和妻子说母亲的好处,给妻子买的东西可以酌情说成母亲给买的。
发生家庭矛盾了,如果儿子对母亲有不满之处,决不要跟妻子说;如果对妻子有不满之处,决不要跟母亲说。如果母亲对你说妻子的不是,一定要尽力为她辩解,切忌顺着话头往下说,完了向妻子去问清楚;反之亦然。并且找准时机,经常能分别找母亲和妻子沟通,避免三人对峙的那种情形出现,在母亲不在的时候对妻子亲热一点,殷勤一些;在妻子不在的时候,对母亲关心一些,体贴一些。告诉母亲与妻子,她们是他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舍弃哪一个,他的生命都不完整。
其次就是尽可能给她们创造面对同一利益的局面,因为只有面对同一利益时,婆媳才难得一条心。比如现在的共同利益就是如何让宝宝健康成长,这样你母亲会对你妻子好一点,毕竟作了母亲的女人是最温柔的,而你的母亲也会看在下一代面子上,对你的妻子好一些。男人要把母亲和妻子可能发生的矛盾尽可能地化解在自己身上。有一点就是男人们永远要记住:一等男人调和,二等男人逃避,三等男人受气,四等男人加入战队。只有在婆媳关系中成为一个一等男人,才能还家庭一个安宁祥和,美满幸福。
现在以农村来城市带孙辈的现象很普遍,为此儿子儿媳一要发挥婆婆的长处,二要教婆婆改掉以前不好的习惯,三要教婆婆放宽心,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和新的家庭生活,四要共同讨论对孩子的教育话题,统一认识。
对媳妇来讲呢,要学会主动协调。心理上要理解宽容老人,哪个老人不希望儿子儿媳和孙子好呢?最大的不同无非就是带孩子的方法不一样。认识上的分歧要降低到最低点,或者说,要常以善良心对待老人。更何况,老人应该受到晚辈的尊重,老人上了年纪,有些习惯不一定要认同,但一定要理解。在理解中更正老人教育孙辈的不当。
“故事欣赏”
第一次见家婆时,那时我和老公只是同事,因有公事要办,便陪着婆婆走了一段,天气很热,头顶的太阳晒得我全身冒油,看着身旁依然非常精神的婆婆,不由地暗自佩服。得知我有了身孕后,公婆便从新疆来照顾我,整个怀孕期,我被养得白白胖胖的。
过完年,老公把我和宝宝接回家。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宝宝的所有衣物铺盖全部洗过晒过,婆婆还特意在我房间里插上了我喜欢的鲜花。看到一屋子的温馨,非常开心。
婆婆有三个孩子,但因为年轻时工作非常忙,她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亲自带过。现在看到这个小东西,因不知道如何折腾,压力可大了。有时,婆婆因为累也会发一些牢骚,哪怕我再烦,我也不会和她顶嘴,一般我和婆婆的相处之道是:真心表示感谢,带孩子真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我,情愿上班。所以,我下班后,逢到婆婆抱怨太累的时候,我都会关心地询问一下,有时帮忙敲敲背什么的,或者对宝宝说“宝宝,你今天是不是不乖了,看把奶奶累的”。一般情况,婆婆都会善意地笑笑,不说了。
婆婆有时的话说得比较重,逢到这种情况,要么找个话题岔开,要么干脆发扬沉默是金的风格,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不管指责是对是错,全部接受。等风波过后,婆婆也意识到话太重了,我也就嘿嘿一笑置之。
如果婆婆真的生气了,她会把家里的东西碰得“咣咣”响,一见苗头,我会三十六计,走为上,赶紧抱着宝宝溜进自己的房间。估摸着风波快平息了,就抱着宝宝出来,一脸笑容地对宝宝说:“宝宝,奶奶在哪里呀?”宝宝和奶奶的感情很好,一听这话,就立刻伸出双手向奶奶扑过去要抱,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当然,这些都是矛盾发生后的一些相处方法,最好的化解方法当然是尽可能地避免矛盾发生。所以,只要我在家,我都会尽力做一些事情。平时,也经常关心婆婆的生活起居,变天了,让婆婆多穿件衣服,婆婆缺点什么,不等吩咐就帮她买回来,等等。
人和人相处是互动的,你有付出,你就有收获。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家人不会有什么大的矛盾,遇到纠纷,尽可能地进行沟通,避免升级,我想,多数都可以相安无事的。所以,婆婆对我的评价是:小诸的脾气是家中最好的。呵呵。
婆媳若要相处得好,必须先调整自我的心态。女人大多心思缜密,对于很多细微的事情都有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把这种细致放在对对方的关心上,多陪对方聊聊天,买点小礼物,让对方知道是你把她放在心上的;在矛盾发生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怨恨,学会了原谅对方,学会解脱自己,彼此多一些理解、依赖和尊重。女人们经常会被一些细致的情感和举动所感动,婆婆媳妇们不妨多从细微之处着手,相信生活中将会不断地有温馨画面上演。
——《麻辣社区网》
又一个媳妇的美丽故事:
一切真的可以从头来过
……小宝出世,我们的关系可以说还是基本融洽的。但小宝出生之后,那实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段时间我正准备利用产假的休息时间准备考研,所以小宝一出了满月,我就开始紧张地复习,而照顾小宝的工作也就全部落在了婆婆和公公的身上。中国有句俗语“姑子多是非多”,我想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小宝刚满月,小宝爸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就开始发难了。一来,她觉得自己的妈妈带孩子很辛苦,看到我每天专注于学习,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二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姑自己的孩子当时已经满了三岁,以前在婆婆家一直都是特保儿、唯一的小辈,所以备受宠爱,但现在小宝出来了,婆婆一家人所有的注意力和关爱全都转移到小宝的身上,对此小姑每次回娘家总是一肚子的气,所以,每次当她回来,我就难免会听到她许多指桑骂槐的话。
最后我与小姑之间的战争爆发了。而婆婆却在一旁说她并没有看到。
那天我彻底地伤了心。我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味退让、容忍,我离开了那里,离开了我们的家,离开了小宝爸,一走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婆婆家,因为学习和工作紧张的关系,小宝留在了那里,每到周末由小宝爸送到我这里来。
三个月前,小宝突然病倒了,而且来势凶猛。在医院我和婆婆又见面了,最初我的感觉是淡然,但小宝生病的事实让我们大家开始重新反省这一年多来出现的问题。大概婆婆开始觉得不该因为她的原因而毁了我们一家的幸福,她对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最后她向我委婉地道了歉。对于一向要强,在别人面前从不肯低头的婆婆来说,我想,能做到这一点,应该算是很不容易的。
而我,也开始重新思考这一切。我发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一直让自己生活在怨恨里,却忽略了很多应该感激的地方。我想起了在怀孕的时候,婆婆从不让我提一点重物、干一点家务活,连我和小宝爸的衣服都由她负责清洗;在小宝出生之后,为了不打扰我学习,婆婆承担了带孩子的所有任务,在小宝满两个月之前特别的吵人,尤其是晚上,几乎全都是由公公婆婆抱在手上才睡得着;后来我负气走了,婆婆更是给了小宝全部的爱,每当小宝生病,都是由她一手照顾,没日没夜……所有的这一切,都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出现,我再一次被感动了。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恕,何况是对自己的长辈?
在小宝两岁生日之前,婆婆和我冰释前嫌,她和公公一起来到我的家里为我带孩子。为了让我好好工作和学习,他们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就连小宝晚上起夜也由他们负责,只是为了让我能睡上一个好觉;甚至于,当我需要早起上班的时候,婆婆又像以前那样为我洗干净衣服。我舒服得就像一个甩手掌柜,唯一的任务就是下班后逗逗孩子,教他学一点东西。
这两年的时间我也逐渐成熟了。我知道了很多时候婆婆并不是需要我有更多的回报,往往我一句感激的话就能让她心满意足;而这对于我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我又何乐而不为呢?除了感激的语言,我也学会了像对自己的妈妈一样对待婆婆,即使心里做不到这一点,但在表面上我还是要自己做到最好。婆婆有高血压,我给她买回了深海鱼油,看她高兴得什么似的,我似乎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快乐。
就在昨天,小宝过了两周岁的生日。在小宝吹蜡烛的时候,我对小宝说:“要感激妈妈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更要感激爷爷奶奶从小把你带大”,那一刻,我看到婆婆眼里的泪花。我想起了在小宝住院期间婆婆对我说的一句话:“不论在任何时候遇到了危险,我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小宝抱在怀里,紧紧地护着他,哪怕是我死,也决不让他受到一丁点伤害。”我想,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彻底地忘记了从前的一切,决定好好地对待婆婆。
原来,原谅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育儿网》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自以为是,其实谁都有优缺点,在婆媳关系中,注意加强反省意识,多做自我检讨,同时多注意发现对方优点,矛盾就容易化解。另有大人之间不仅没有矛盾,并且充满温情,才有可能教育好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