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8125100000011

第11章 现状透视

做家务是人一生中最常从事的活动之一,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不可回避的事情。但在现实中,孩子不做家务成了最常见的现象。

有些是父母舍不得,有些是大人的空闲多了,往往用不着孩子做家务;还有些是孩子的学习任务繁重,甚至有些小孩的学业负担比家长的工作负担还要重,谁还会有意腾出家务事让小孩辛苦呢?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认识上的误区。担心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以为不做家务就可以集中精力学习:“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赶紧去做作业,考出好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很多家长狭隘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学习中去,就是最好的。遇到孩子成绩不好时,也总是会这样埋怨:“我没有叫你做什么,怎么会成绩不好呢?天天在想什么?”似乎孩子什么事都不做,就能保证孩子学习好。为了孩子考大学,父母把全部家务承担下来,不让子女插手。

我有个东莞市的朋友,从事会计工作。除了上班时间,其他时间全是属于孩子的,她经常喊忙,就一个女孩,但什么家务都包办了,一点休闲时间也没有。事情总是相对的,家长独自忙碌,孩子就没有这份忙碌,但是没有这份忙碌,学习时间多了,但是学习并不一定就好。事实上,由于孩子生活活动单一,往往不利于孩子学习。所以我总建议她要适当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但是她就是放不开来。

这样做的结果也确实让不少家长心想事成,在大学里有很多高材生,不会做家务,也并没有影响这些孩子的前途。万事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尤其是商业很发达的今天,只要有钱,洗衣服可以有洗衣机或者请人洗,吃饭可以打电话叫外卖或者下馆子,搞卫生可以请清洁工,似乎一切都可以用钱解决。

其实这忽略家务的后果很明显。

首先很多孩子缺乏劳动观念,失去自理能力。家长勤了,也累了,还得不到理解;孩子懒了,轻松了,但是自理能力差。在家庭,家务事有父母做,父母没空,请保姆,在学校又有老师做。有不少家长反映,叫孩子做一件家务事,比让他们做100道题还难。孩子不做家务事,是普遍现象。不管城乡,都是如此。

有调查显示,幼儿自理能力达标,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至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时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要让孩子变得勤快,只有父母“懒”,孩子才可以变得勤快和聪明,并能体验到快乐。

举个例子:有两个母亲带两个孩子去玩。母亲A在出发前,帮助孩子整理了出行的衣物等一切旅行的必备物品。等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母亲A的孩子什么都问妈妈,孩子的唠叨让母亲A很烦,最后旅行回来和她孩子说,你这么烦,以后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而母亲B在出发前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整理生活必需品,等到了目的地以后,孩子需要的东西自己可以取,最后母亲B很快乐,孩子也很高兴。回来以后,孩子妈妈说以后还带你出去玩,孩子也说,以后出去我还是自己整理东西。

父母的呵护是应该的,但是呵护分为包办呵护和放手呵护,包办呵护就不值得提倡。母亲A是包办呵护,不让孩子参与到旅行的准备中去,最后母亲很累,其实孩子也不快乐,主动的呵护变成了悲观的结局。而母亲B是放手呵护,在孩子整理的事情上,让孩子自己去弄。但是肯定不是什么都不管的,只是一种监管而已,在孩子准备的时候,最多指点一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弄而已。

其次,孩子人格出现偏差。在很多孩子行为中,享受性偏多,好像他就应该享受的,劳动就不是他们的事。在家里,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到了学校,他们明显又看不起老师(特别是生活老师)和清洁工。有的家长吩咐孩子做点事,孩子竟提出以写一篇作文来做交换。在学校分配学生劳动,成了考验老师本领的课堂。

孩子根本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更谈不上体贴父母了。也不会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有的只是为自己着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自私自利、不劳而获的心理。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家长的“过度保护”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由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依附性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在青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就如我们现在的老师、家长,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娇生惯养、倔强、任性,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为什么在我国学业与家务存在这样难以调和的矛盾?

恢复高考之前,学业与家务本来是没有矛盾的。它们之间的矛盾是随着人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逐步出现并激化才出现的。

这一对矛盾的焦点首先就是时间。学业的目标就是瞄着高考。学业情况与高考是直线的、单线的联系,非常明朗。重视学业,很明显就是教育功利性的显现,强烈的功利性和现实性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对高考越重视,对学业就越重视。

做家务要花时间,做了家务,就要占用学业的学习时间。对高考越重视,就越会觉得做家务是不好的。

那么做家务对学业就没有一点积极影响吗?万事不能是绝对的,所以谁也不会说做家务没有一点积极影响。但是做家务的积极影响却是不明显的。如果说,学业的好坏对高考的作用是显性的,直接的,那么家务事做不做对高考的影响肯定是隐形的,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没有直接关联的。所以很多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花心思去考虑这种说不清楚的事情。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务事自然是没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