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李美群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城南郊的一户贫苦农家。由于家境贫寒,美群生下还未满月,便被送到长冈乡的一户人家。曾经上过三年私塾。只是由于养父养母先后不幸去世,为了维持生计,她才不得不辍学务农。
1928年12月20日,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十五纵队,共同在兴国发动了武装暴动,兴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像男子一样拿起了大刀梭镖,高举着红旗,造了地主老财的反。已是17岁大姑娘的李美群参加了这次革命斗争,并结识了坝南乡的缝衣工人钟延章。她挣脱了来自养父养母家族的封建羁绊,冲破世俗的樊篱,两人自由恋爱而结成革命伴侣。钟延章被选为坝南乡雇农工会委员长兼赤卫队长,李美群则当选为坝南乡妇女赤卫队中队长。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了井冈山,来到兴国,在文昌宫草拟并颁布了《兴国县土地法》,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组建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从此兴国的革命斗争更加开展得如火如荼。李美群在这一革命形势的鼓舞和推动下,革命热情勃发,带头摘下发髻上的银饰、剪掉辫子,在打土豪、斗劣绅的活动中处处走在前头。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村青年团支部书记。1929年6月,又转为中共党员。
1931年6月,李美群调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长。不久,她的丈夫钟延章不幸牺牲于第三次反“围剿”的前线。李美群忍着悲痛,擦干眼泪,又主动带着妇女慰问队,挑着鸡蛋、花生、果物和草鞋,到达高兴圩战场。她们冒着炮火,送茶送水,到医院驻地招呼伤员,缝补洗刷,得到红军前线总指挥部的传令嘉奖。
1932年4月,李美群调任共青团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和省监委书记的蔡畅有了很深的交往。她向李美群讲述自己的出生经历,介绍在法国、苏联留学,追求真理的情况与体会。李美群得知大姐的两个哥哥和嫂嫂向警予均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仍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来到苏区从事革命斗争的事迹,更使她深受教育。
这时,她正与省委组织部干部倪志善相爱,征得婆婆的同意后,他们结了婚。但正值此时,中央号召扩大红军。在一次省委直属单位干部扩红会议上,她第一个站起来,同时代表新婚的丈夫报名当红军。不久,她又回到家里,动员了前夫的哥哥和自己的弟弟李启焕加入了红军的行列。她的弟弟是李家的独苗,母亲生了九胎之后才生他,经她说服,父母高高兴兴送独子上前线。
在扩红运动中,李美群多次受到表彰。在她荣获省委“送夫当红军光荣”银质五角星奖章后,被派到兴国县巡视并指导扩红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国广大群众都知道她送夫当红军、劝弟上前线的动人事迹,因此,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扩红工作就搞得轰轰烈烈。李美群也因成绩突出,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第二届执行委员和出席第二次全苏大会的正式代表。在第二次全苏大会上又被授予“扩红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34年1月15日,李美群刚生小孩不久,即接到省委要她到省委驻地宁都接受新的战斗任务的命令。她抱着熟睡的女婴,收拾好行李,把身上唯有的三块大洋留给婆婆,然后把女儿用背带背在背上,从通讯员手上牵过马准备出发。
“首长,这怎么能行呀!”
是啊,上前线打仗怎能背着小孩?她为难了,犹豫了。孩子“哇”的一声啼哭,世上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她又把孩子从背上解下来,紧紧地搂在怀里,眼泪汪汪地说:“心肝宝贝,你命好苦呀!还未出世就没了爸爸,还未满月,妈妈又要离开你呀!”
“首长,快走吧,天色不早了!”通讯员在一旁催促。
沉浸在痛楚中的李美群蓦然想起蔡畅大姐耳提面命的一番中肯教诲:“谁无父母?谁无儿女?一个革命者,正是为了拯救全国人民的父母和儿女,才参加革命,并随时准备牺牲。”
她咬紧牙关,“扑通”一声跪在婆婆面前,深深地磕了一个头,泣不成声道:“娘,孩儿不孝,您要多多保重!全列就只有托付您老人家了!万一您老有困难,就把她送给厚道人家吧!”说罢,便把襁褓中的女儿抱给婆婆,起身接过缰绳,飞身上马,与通讯员一道,飞鞭策马去省委报到,投入紧张的反“围剿”战争之中。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由项英、陈毅带领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及少数武装坚持游击斗争。李美群与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曾山、省苏主席刘启耀、省军区司令员李锡凡等一道,领导江西省游击队奋战于宁都、永丰、乐安、宜黄的崇山峻岭之间。随着斗争环境的日益艰苦,游击队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李美群带着百人小分队到达宁都北部小布一带,与敌第九十四师周旋达两个多月。
1935年1月,大雪封山,小分队被敌人困在密林。这时他们已弹尽粮绝,又面临十倍于我之强敌的围攻。李美群毫不动摇,鼓励战友坚持战斗,最后她受伤被俘。
李美群入狱后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敌人的酷刑,她毫不畏惧,审讯常常都是堂皇开始,狼狈结束。
1936年,年仅25岁的李美群在狱中壮烈牺牲。她短暂的一生留给了世人无数的感动:她毅然闹革命,送郎当红军,马前托孤,英勇无畏;她踏着丈夫的血迹,拼杀在枪林弹雨中,直到献出年轻的生命。她的铮铮铁骨和坚贞不屈,长存天地,光耀千秋!
(撰稿姚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