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8124300000059

第59章 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

寻淮洲(1912—1934),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寻余盛是个勤劳本分的农民,母亲胡聘秀是个思想进步的妇女。寻淮洲从小经常听母亲给他讲述一些爱国的小故事,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27年初,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中共浏阳县委在莲溪乡建立了党和团的组织。由于寻淮洲表现出色,不久加入团的组织,并在莲溪初小任教。他利用这一职业,开展革命活动。他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查禁鸦片、赌博,动员妇女剪发放足。在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演讲能力强,在大会上发言,不用讲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9月初,毛泽东在部署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计划后,立即赶赴铜鼓,将浏阳、平江两支工农义勇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寻淮洲作为第三团的一名战士,参加了具有伟大意义的起义。9月29日,工农革命军抵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寻淮洲被编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第九连任副班长。10月23日,随部队一同上井冈山,在途径遂川县大汾镇时遭肖家璧地主武装的袭击,部队被截成两段。毛泽东率团部及特务连上井冈山,张子清率第三营误走错道,到了湘南桂东鹅形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在江西上犹县营前巧遇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寻淮洲也一同来到湘南。12月返回井冈山,参加了攻打茶陵的战斗。1928年1月,随部队参加了打遂川的战斗。4月,前往湘南,迎接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5月4日,会师后的两军合并成立红四军。寻淮洲被编在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三营任班长,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八月失败”期间,留守井冈山,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是年冬,参加了红四军冬季整训和井冈山上的挑粮运动。后升任第九连排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升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三营第八连连长。1930年又升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团团长,成为红军队伍中的高级指挥员。不久,他被提升为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师长。

1932年2月,毛泽东率东路军东征漳州,寻淮洲奉命率部担任东路侧翼掩护。4月20日,部队一举攻占漳州城。同期,寻淮洲率部攻占了蛟洋、古田等地,给予东路军东征漳州以有力援助。同年7月,江西军区红军独立第三师和第六师合编成立红二十一军,刘畴西始任军长,1933年2月寻淮洲接任军长。此前的1932年8月,红十五军第四十五师改成第三十一师,归红一军团建制,寻淮洲任师长。1933年1月,红十军与红一军团第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寻淮洲仍任第三十一师师长。

1933年6月,红二十一军与红七军在江西永丰大湖坪改编,取消原番号,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寻淮洲任第五师师长,乐少华任政委,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团。7月1日,红三军团第四、第五师和红十一军第十九师奉命组成红军东方军,执行收复沦陷的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战斗任务。7月2日,寻淮洲率红三军团第五师由江西广昌的头陂地区出发,向福建进军。7月5日到达闽西宁化地区,主力部队即包围宁化县泉上土堡。此地驻有国民党军阀卢兴邦部一个团,并有宁化、清流、石城、长汀四县残余地主武装400余人,储有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寻淮洲决计拔掉这颗“钉子”。7月9日,经激战,歼灭归化(今明溪)守敌一个营,解放归化城,为攻克泉上土堡创造了有利条件。7月19日,寻淮洲率所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克泉上土堡,全歼土堡守敌。8月1日,又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连城县朋口守敌,解放朋口。

10月28日,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成立红七军团,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三十四师和一个独立团,寻淮洲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闽赣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兼任红七军团政委。此时,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不久,敌北路军对红七军团驻地发起进攻,因敌我力量悬殊,红七军团被迫撤离,敌人占领黎川。

黎川失守,敌人已打开了苏区北面的门户,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者十分震惊,急调在闽西作战的红军主力第三、第五、第七军团,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结果,不仅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使红军东突西击于临川、黎川、南城、南丰、金溪地区敌人和堡垒之间,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这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左”倾领导者不能正确把握时机,致使红军错失了许多良机。

12月底,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指挥机关及其所部集中福建泰宁进行整编,并将第三十四师划归红五军团建制。在这次整编中,萧劲光被撤职查办,成为“左”倾机会主义的牺牲品;寻淮洲仍任红七军团军团长,乐少华、粟裕、刘英分别担任红七军团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地区返回江西瑞金,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继任军团长,乐少华、粟裕、刘英分别继任军团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闽浙赣苏区中央代表、省委书记曾洪易组成先遣队军事委员会,决断一切政治、军事问题。红七军团抵达瑞金后,中央领导接见了红七军团负责人,当面交代了任务。红七军团有4000余人,为了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新任务,突击补充了2000多名新战士。这样,全军团共有人员6000余人。在军团领导中,寻淮洲身为军团长,却无指挥实权;而曾洪易是随军中央代表,面对艰险的斗争环境悲观动摇,丧失信心;乐少华是“左”倾错误政策的执行者,既无实际斗争经验,又作风霸道,滥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瞎指挥。

9月9日,红七军团奉命北上浙江。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巢,为防范红七军团的军事行动,从各方面调集军队围击红七军团。而红七军团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情况下,按照中革军委指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艰苦转战,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以浙江遂安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尔后再向浙皖边境发展。然而遂安地处新安江上游,水陆交通极为不便,对部队机动极为不利。这里不仅地瘠民贫,难以解决部队给养,加之又无我党我军工作基础,敌人又有重兵在此驻扎,此地难以生存。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寻淮洲便不顾中革军委的一再指责,率部转向皖赣边行动。

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寻淮洲奉命率部转移,冲破敌人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与新红十军汇合。此时,红七军团仍保持3000多人。当时,“左”倾错误路线统治中央,他们错误地判断形势,要求这支仅几千人、武器装备短缺的部队,在国民党的腹心地区闽、浙、赣、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然而,事与愿违,寻淮洲被扣上了“违抗中央命令”等大帽子。11月4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任命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原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聂洪钧、王如痴、刘英分别担任第十九师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寻淮洲由红七军团军团长降为第十九师师长。这时,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主力突围西征。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红十军团归中央军区指挥,继续执行北上抗日任务。根据中央军区指示: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随红十军团行动,寻淮洲则被排除在军政委员会之外。

尽管如此,寻淮洲仍然以大局为重,率领第十九师驰骋在战场上。他率部东进,逼近昌化、于潜和临安,震惊杭州,随后折转皖南,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然而,正当寻淮洲率领红十九师活动得心应手之时,中央军区命令:第十九师立即回师与红十军团军团部及第二十、第二十一师会合,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建浙皖赣边新苏区。

12月10日,第十九师与军团部和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在安徽太平县黄山东南的汤口地区会合。蒋介石获悉,急调7个师及安徽、浙江两省的反动地主武装约20万人,兵分四路“围剿”。为粉碎敌人的阴谋,13日,红十军团设伏于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伏击王耀武补充旅。14日上午,敌人进入伏击区,红十军团发起攻击,敌顿时大乱,继而调整兵力,凭借优势装备拼命反扑。经激战,第二十、第二十一师阵地相继被冲垮,制高点被敌人占领。在这紧要关头,寻淮洲亲自率部发起猛攻,将制高点夺了回来。不幸的是,在激战中,寻淮洲小肚负伤,被转送到茂林医院医治。由于伤势过重,加之医疗条件又差,趟在担架上的他流血不止,到达茂林的第三天早晨不幸牺牲,年仅22岁。

(撰稿黄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