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海长云: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
8121900000071

第71章 快乐的组织股(1982)(8)

当年11月3日关角隧道正式通过兰州铁路局、铁一院和师团组织的复验,评定关角隧道为质量合格工程。由于关角隧道地质、设计及当时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较早地出现了病害,已不可能评定为更高层次的质量工程,能够质量合格通过验收已十分不易。那天下午他从杜康沟工地上刚回到临时指挥所,就接到了总工程师谭汉祥打来的电话,听到通过验收的消息后,平时不喝酒的邵青海团长拿出罕东线上的特产——白水杜康酒欢心庆贺。举起酒杯,邵团长激动了:“临脱军装前关角隧道正式复验合格,同志们几年来流血流汗吃苦受罪付出的努力有了正果,我们可以无忧无憾啦!为胜利干杯!”

两句话说得在场的几个同志心里酸酸的。我当即来了句幽默:“你该不再失眠了。”

他笑了。我没有笑,其他几个人也没有笑。

在这趟末班车上,志在四方、四海为家的铁道兵干部将变成常年流动、终身漂泊的铁路局职工,军队里转业安置的路子走到了尽头,“落叶归根”的一线希望将彻底破灭,每一个干部的心里都无比沉闷、苦恼,这个时候没有人能笑得出来。末班车上的战士们将由此进入人生的生活保险期,他们要全部转为国家正式职工,尤其对那些家居农村的士兵,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年初的师党委扩大会议上,师领导要求做好广大指战员的思想工作,保持部队撤编前的稳定。其实思想工作的重点在干部,干部在“掉眼泪”。战士的工作不用做,他们希望早一天脱掉军装,拿上“工作证”,战士在喊“万岁”。

“干部掉眼泪,战士喊万岁”,这是部队撤编并部过程中最具体、最真实的反映,也是人之常情。

李学智的父母在新疆,岳父岳母在西安,爱人在北京,去年刚生个儿子。爱人上班没人带孩子,岳母、母亲去帮忙又没地方住,困难太具体了。他想走,想在最后一次转业安置中挤上末班车,几次找领导,没有一个领导同意他这样的技术骨干转业。

万里副总理在谈到铁道兵转到地方后走向市场自己养活自己时,曾语重心长地说:“脱下军装走向市场,活得了就活,活不了就死。”这支队伍到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航行去竞争,能生存的重要支撑是技术、是人才,李学智是47团真正的人才,他不能走!

刚抽调到组织股,心中的几位”老师”就要专业。前排左起:徐志尧、高成俊、许洪翔(股长)、高其贵、陈汉新;后排左起:郭崇高、肖根胜、龚光元、张国祥。

有一天他到我办公室,满脸的愠色,说着说着就掉泪了。我也很同情他,却没能力帮忙,因为我也想走。他爱人毕竟在铁道部工作,转工后是一个系统,还有内部调动的可能(当年底他通过铁道部的关系调回了铁道兵机关)。我怎么办?

那段时间我也在找领导。到1983年,组织股只有唐股长、马春亮、杨青龙、郭祥君和我五个人。唐股长已确定要转业,马春亮的县里军转干部安置很困难,他可以办理爱人随军,转业的愿望不强烈。杨青龙还没成家,家庭条件又好,没有理由要求转业。郭祥君是王连清副团长的乘龙快婿,爱人就在我们团卫生队上班,也没有转业想法。我要求转业在我们四个人中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组织股不怎么感兴趣的主任不支持,并且找出了一个很冠冕的理由——你的材料写得不错,下一步要在组织股当家,你不能走!

上初中时学到“辩证法”这个概念时,老师讲了一句让我们好理解好记忆的话,“好事可能有坏的结果,坏事也可能有好结果”。我的事就属于好事引出了坏结果,让主任和其他领导抓住这“好事”给我说事,硬是不放我。

记得是年初的2月上旬,师里要召开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双先”代表大会,要我们团的一个代表在大会上发言,领导决定让我写这个经验材料。组织股平时忙着写的文章多数是领导讲话、总结报告之类,写经验性材料不多。接受任务以后,我到13连住了两天,了解到不少具体情况,掌握了很多素材,最后形成的材料经主任和团领导审阅后基本上没有再提修改意见,在师里表彰会上受到好评。徐志超政委在总结讲话时两次引用这个典型材料中的事例,肯定了我们总结出的经验,为47团争了光,团领导非常满意。也就是这个“满意”坏了我的好事,最终和四百二十名干部一起走向了铁道部铁路工程指挥部(八年后改为中国铁路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全团最后一批转业走了八十多人。多数同志的强烈要求没有满足。说实话也不可能满足,也绝对不能满足。不少干部想走,想的是家庭问题,是个人的问题,师、团党委想的是部队转入地方后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团领导反复强调,循循劝导,请大家要正确对待,要予以理解。当时就有不少同志提出:谁能理解我们!……

为了稳定各级干部的思想,师党委从5月初,分片集中七百多名排以上干部进行“撤编并部”轮训,并相继开展了维护财经纪律“十不准”和反对“三伸手”教育(向上伸手要职、要级、要待遇,向公伸手乱抓、乱拿、化公物为私物,向下伸手违反政策规定侵占士兵利益)。各种培训教育可以提高认识,可以敲敲警钟,可以规范行为,可以维护整体稳定,却无法阻滞干部们的思想波动、情绪激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

就是在一些干部思想波动、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也是在铁道兵的命运行将终结时,意外地得到一次垂青——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青藏线。

部队第三次上青藏线后,铁道兵领导郭维城、吴克华、陈再道、吕正操等都先后到雪域草原施工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官兵。十年艰苦奋战,指战员们以“完成毛主席、周总理划的红线”为荣,以“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为动力,战风雪、斗严寒,不怕苦、不怕死,在艰苦卓绝中奋战,在生命禁区中生活,为的是让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早日实现,让党中央放心,让青藏人民高兴。自从格尔木通车典礼上出现意外情况后,青藏线上的官兵再没敢奢望接受中央领导的视察。然而正值铁道兵撤编之时,总书记亲临青藏铁路,让大家颓丧的心情得到极大宽慰。

7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专列到达青藏线一期工程哈格段的起始点哈尔盖车站。在青海留守的副师长丁明德带领保卫科副科长李朝峰、新管处政委陈富、副处长张忠军奉命到站迎候。专列进入10师辖区,丁副师长等人陪同的任务就是确保总书记专列沿途的安全。列车到达天棚车站后停车近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可能是丁明德副师长一生中最紧张、最揪心、最难熬的两百多分钟……

就是在几天前得知总书记将视察青藏线的同一时间,接47团报告:关角隧道出口留守的1营3连炸药库被盗,丢失雷管两万发。一枚雷管一点一克烈性炸药,具有六十公斤的爆炸力。两万枚雷管二十二公斤烈性炸药,足以把关角隧道洞口炸坍、把列车炸飞……晴天霹雳,黑云压城!总书记视察青藏铁路,安全责任大如天!丁副师长第一次承担这样的艰巨任务,却在关键时刻发生如此大的案件。如果不是丁副师长这样心胸似海的大将风度,接到报告可能就会被吓疯、惊傻、气死!他立即组织全师在高原留守的保卫干部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地破案,到昨天还没有一点消息。下午4点他再次走进3连连部,看见连里的几个干部气就不打一处来,抓住桌子上的茶杯用全身力气摔向地下,最后一次向连长丁刚勤、指导员赵晋国、副指导员张随发发出警告:“如果专列出了问题,把你们三个统统枪毙了!”

这时候说气话、说狠话没有用,也不是枪毙人、处理人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总书记的专列安全通过10师管区。一个晚上丁副师长没有合眼,他在听了保卫部门缜密的安全措施汇报、确认可以万无一失之后,带着忐忑难安的心情踏上了总书记专列。开始是局促紧张,天棚车站这四个小时则是恐慌担心,这时才让他真真切切地感知了“时间杀人、度秒如年”的熬煎。

马春亮干事是第一批下高原赴陕西渭南设防的人员,临走前,他和杨青龙、我三人到天峻县照相馆照了一个合影。中间为马春亮,右为扬州帅哥杨青龙。

当天下午专列通过关角隧道,当晚驶出10师防区宿营察尔汗车站。丁副师长心境缓开,如释重负。27日午后专列到达格尔木,总书记在戈壁新城听取了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后,点名让铁道兵的同志汇报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胡耀邦听了丁明德的汇报,对丁副师长的聪明干练给予赞扬,并深情地说:铁道兵不畏艰险,流血流汗,为青藏人民立下了大功,他们的业绩都记录在青藏高原的历史上,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党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希望铁道兵指战员再接再厉,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再作新贡献。

十年艰辛,终得共和国领袖首肯,幸受总书记鼓励,广大指战员欢欣鼓舞。我们带着这难得的欢欣和鼓舞走向了铁道兵这列战车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