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海长云: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
8121900000065

第65章 快乐的组织股(1982)(2)

组织股还有一个特点是思想解放。股里有一个台式牡丹牌收音机,在当时是比较高级的,据说是在襄渝线上师党委奖给47团党委的。早晚饭后空余时间经常收听以前总认为是“敌台”的节目,而且声音放得挺大,有外人在时也常放。开始有些不理解、害怕,后来才知道是澳洲台。唐股长到职后还自带一部日本产的盒式录音机,他不知道从哪里还搞了不少邓丽君的专辑唱带。那时还把邓丽君的歌声视为靡靡之音,唐股长带头听,机关几个股长也常跑到他的办公室“过瘾”。

组织股一向是团机关的先进集体,是团长、政委信任看重的部门,也是机关不少同志佩服、羡慕的单位。同样是股级单位,在大家心中的分量要重得多,地位也分外显赫。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到来时,政委、主任往往抽宣传股、保卫股、群工股的同志帮忙,有时搞得他们心里挺不是滋味。长期形成了这样的定式,谁也没办法。然而在安郁卿主任转业以后,新到任的主任一直对组织股不怎么感冒,经常表现出一种不信任、不放心、不认同的态度。这时唐道华股长业已转业,部队又正值青藏线收尾,陕西新区设防,我主持股里全面工作。股里人员分为新、老区两处,任务繁杂,人手不足。工作上有时出现一些小小的失误,但并不影响工作,更不影响大局。如不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应该会理解,不会怎么计较。可那段时间组织股如走入雾霾天气,阴沉沉、凉冰冰的,平时表扬不多、批评不断,评奖没份、无理挨训。弄得我们几个走也不行,停也不可,上也不是,下也不好,找不到感觉,干不出名堂,都憋一肚子无名火。这时大家互相鼓励,相互安慰,几个人在忍气吞声之中维护着组织股的声誉,在极端无奈中送走了铁道兵生活的最后岁月。长期的友好相处、美好生活,到最后的艰难应对、痛苦忍受,使组织股的几位同志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战友情、兄弟谊,以至在改工以后多少年里,联系不断,情感不减,每年还从四面八方千里之外喜邀相聚,畅叙友情,共享欢乐,被不少人羡慕。

我离开二十局二处三年后,陪县里几个领导到江浙考察,途经上海时,专程到上海松江看望承建莘松高速公路的老首长老战友。那天晚上我们喝酒喝得头都有些大。宴席散场后,马春亮老兄乘兴挥毫赋诗一首:“相聚关角别于秦,斗室六载结情魂。忙里笔耕汗如雨,闲来吹牛笑声频。促膝常将茶代酒,斥邪势如风卷云。君归故里我独在,重会明月待几轮?”诗中“斥邪势如风卷云”,即是对当年组织股困难时期的精辟概括。

2.爱妻到高原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不论政治思想领域还是经济发展态势,无论军队建设还是外交工作,可谓风云激荡、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困扰我国三十多年的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快速改变。工业经济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也进入快车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出良性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整个社会呈现出安定团结局面。

身在高原上的铁道兵指战员受客观环境、自然条件的局限,对国家的这些变化、这种大好形势看到的很少,感知得比较迟钝。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干部,尤其是做政治工作的干部要好得多。一来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文件、报刊、材料比较多,也相对多看多学不少新的东西。第二个原因就是每年有一次休假,未婚干部三十天,已婚干部一个半月,回到内地可以直接感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

1982年9月我休婚假,来回两个月,对社会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新婚燕尔,原想在家多待几天,因部队工作太忙,没能久停,即返回部队投入紧张的年终工作总结及一些重要活动。

这年底,由于陈汉新、郭崇高、杨克贵几位老干事相继转业离开部队,张国祥干事调往师组织科,组织股暂时出现人员紧张趋势。尤其时近年终,部队大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唐道华股长带领马春亮和新抽调到股里的杨青龙、郭祥君几个人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这时组织股工作的忙不是战备施工,也不是党的建设,而是围绕部队撤编并部的决定精神重点做好部队的稳定工作。

1981年的5月19日,国家计委283号文件通知,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青(海)新(疆)线三五年内难以列入基建计划。青藏铁路沿线原有的道砟厂、水泥厂项目全部取消缓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部队的施工任务全部转入整道、维护、迎接验收阶段。今年年初,又提出做好上新线(陕西罕东线)准备工作的要求,施工任务比较轻松。

这让多少年适应了“时间紧、任务重”“抢时间、争速度”的部队官兵一时找不到了感觉。对下一步的去向开始忧心,对今后的命运产生迷茫。

根据这个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上级党委以贯彻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为切入点,认真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提出“五讲四美”,后来又加上了“三热爱”;解放军总政治部结合部队实际提出“四有三讲两不怕”。团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动员会,接着相继召开“士兵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会”“老兵退伍工作表彰会”等以往很少召开的大型会议,抓典型、树正气,全团上下出现了服从大局、保持稳定、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局面。

1982年的年终工作总结,是多年来少有的政治工作篇幅超过施工生产篇幅。过去,部队以施工生产为中心,党委每年的工作总结一般以比较大的篇幅写施工、写管理。而当年部队施工任务比较零散,重点施工任务已经不多,加之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工作特别多,所以党委工作就占了很大篇幅。写党委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写组织股,至少可以表明组织股的工作。年终总结工作的党委会上,几个领导都提出对组织股给予奖励的意见。组织股下半年集中活动中最辛苦的是马春亮,最后给他记了三等功。团机关干部记三等功以往是很少的,那一年破了例。一人受奖,全股荣耀,股里的同志们都很受鼓舞。工作基本就绪,唐道华股长和马春亮休假过春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老同志全部转业以后,我成了股里的老家伙。股长离职期间,我理所当然地主持全股工作,只是所带的兵只有两个——抽调到股里帮助工作的杨青龙和郭祥君。

都说扬州出美女,其实扬州的小伙更帅。杨青龙原在团机械连当兵,提干后抽到组织股,我第一次见他,就觉得这小伙子堪比电影明星王心刚,帅气劲可以让无数美女迷失方向。他抽到组织股后正赶上几个大会,我休假了,马春亮带着他,跑前跑后,加班加点,经受了锻炼,很快适应了工作。郭祥君来自孔孟之乡,文化功底很好,铁道兵面临撤编之前提拔的少量干部全是优中选优,而且他提拔以后又派到长沙铁道兵学院深造,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都属一流。春节前后由我们仨在股里坚持工作,我充满了信心。

1982年农历闰四月,1983年春节来得比较晚。1983年元旦过后十几天才进入腊月。记得有天早上到伙房吃饭,大米稀饭有点稠,而且放了花生米和大枣。我们这些很少记农历、没有多少季节概念的高原军人,听说是“腊八”,还挺新鲜。吃过腊八粥刚上班,收到爱妻的来信,喜不自胜,立即拆阅。

结婚回到部队后,每天都希望收到妻子的信。不管怎么忙,都想抽空看看她来的信。收到妻子的信,手头的工作一时都显得不太重要。

我的恋爱信多,在组织股是出了名的。以前几个老干事,包括后来进到股里的马春亮,都是老同志,都是过来的人,给老婆写信很少,新调进的杨青龙还没有找好对象,还没有找到写恋爱信的感觉。这几年我正处在恋爱之中,信本来就多,与他们几个一比就显得更多。每次邮递员一到,就有人会喊:“小肖,接信!”玩笑开得有点悬!也习以为常。其实,每月也就是一封,最多两封信。高原上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取乐的,单位同志的对象来封恋爱信也算是一件有趣的事。

那天我刚拆开小陈的信,在对面办公的小杨就笑着说:“是不是嫂子要来啦?”还没等他再说第二句,我也乐了:“真让你说准了,你嫂子真的想来!”

小陈在信中说,1月中旬统计报表报完后,想到部队来过年,征求我的意见,行不行?我心里说:明知故问,真封建!天天盼着你来呢!

对着青龙小兄弟还真不能说得太俗气:“年初岁尾组织股这么忙,她再来不合适吧!”在套间里面办公的祥军听到后也出来凑热闹,和青龙都说:“来吧!来吧!有多少事哩,由俺俩顶着!”

在部队这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到了我们这个层次,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同志们之间最关心的就是彼此的家庭问题,个人的婚姻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同志们家庭婚姻的问题,什么事情都甘愿担当,都会千方百计为同志们提供方便,这算是部队的一个好的传统。常年钻山沟、住帐篷、四海为家的铁道兵部队可能更“严重”一些。

当我给小陈回信明确表态同意她来部队以后,青龙和祥君两个小兄弟隔不几天就会问:“嫂子什么时间来?”“怎么去接?”“来了住在哪儿?”这些问题,他俩好像比我还操心。当然,有时候还就这个话题再开几句玩笑。真是乐死人!

从我内心来说,也十分地挂心。这不仅仅是我们成婚后她初次来队的新鲜,也不是怕她到高原上受不了这种艰苦环境,而是一直觉得在婚姻问题上我欠的有情、缺的有意。

小陈,名敏,我们同县不同乡,她是安良公社,两家相距十几华里。她父亲原在县民劳局工作,曾主管劳动安置。1976年夏天,小陈初中毕业刚满十六周岁,许昌烤烟厂招收工人,老父亲把她年龄虚报一岁招了工。到许昌烤烟厂上班一年,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父母一直放心不下,又调回县计划委员会当打字员。1979年我们认识时她既是打字员,又负责一项劳动工资统计的业务,平时还真有些忙。她家里的条件在当时的农村是上上等,而我们家的景况则绝对是下等的档次。我提干以后,政治地位虽然多少有一点点提高,住房等物质条件没有多大改善,与门当户对的结婚理念还是有不小差距。我们恋爱以后,她既没有嫌弃我们家“一个像样的凳子也没有”,也没计较我们“山水相隔千里远”的不便,我那笨头笨脑的木讷劲她好像挺喜欢。恋爱以后鸿雁传书、心心相印。去年休假时我在家里翻修房子,她基本上天天骑自行车跑二十多里地给家里送菜送肉,让父母高兴得心花怒放。今年9月份休假前准备结婚,心想应该给小陈买点东西。在西宁市的商店里,买了一双青海产的牛皮棉鞋,在兰州又买一件上衣、一件衬衣。到家后,小陈觉得我回去结婚还能想到买两件衣服,也不算太窝囊,没见东西就高兴。看了又肥又大的皮鞋,她说不能穿充个数也中,现在不能穿以后穿。买的上衣,深蓝色,她说等我们结婚后送给她母亲穿。那件结婚季节可以穿的黑红相间的花格格衬衣,她夸我很有眼光,买了一件二十年以后穿着也不晚的衣服。三件结婚礼品没有一件合适的,而她都给出了恰当的安排。她的宽容与体谅让我既羞又愧。结婚前,我们那地方有“定亲下礼”送四样礼物的习惯,她怕我从外面买回去的衣服被外人看见会讥笑,还怕我重新买礼品多花钱,干脆把自己以前买的秋衣、秋裤、毛衣、衬衣拿到我们家里装箱子后送到她家去充我的脸面。那时时兴“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我们一样也没有买,小陈给她父母解释:买了没地方放。结婚时,她托自己的同事,找了县公路段的工具车,把她娶到我们家。为了婚姻完美,少花钱,她想着法儿让我脸上有光彩,她成了我结婚办大事最得力的“参谋长”和“救援者”。假期结束返队前,她提出今年可不可以去部队玩玩。当时我已估计到部队年底肯定很忙,把情况说明以后,她说:影响工作我就不去了。为了不影响她的心情,我还是答应回部队看看再定,并说:如果你到部队去,青海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我会到西宁去接你。结果,我却食言了。

十天前答应小陈来部队,没想到上星期决定这一周召开“双学”表先大会,那几天要连明彻夜准备会议材料。收到小陈“已从洛阳上车”的电报后,只好委托在西宁办事的老乡去车站接她。按正常考虑,我应该接住她后陪着在西宁停两天适应一下高原气候,阶梯式上高原,身体反应会轻一些,结果没有做到。

那天傍晚,陈敏在机关院里下了部队的中巴车以后,站在操场上环顾四周,只有微笑,始终没说一句话。我和战友提着行李到临时家属房后,她说了一句让我没法回答的话:“咋觉得我还在车上颠着,像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