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痛
8120500000074

第74章 追根溯源“12·6”大案(1)

邢凯继续作案情介绍。听着他那关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背景,以及入情入理的分析,周慧莎惊诧不已。这些东西,你邢凯都是从哪里整来的?你怎么会比商场还清楚?邢凯看见了周慧莎进来,也看见她坐在那儿。他用眼神给她打招呼,她没有注意。

邢凯的话题,围绕“12·6”大案的侦破过程讲完之后,又更具体地讲道:“赵锡成一伙人,曾在伏牛山下的河湾镇做生意,后到禹州倒卖假文物。1997年3月,率其家庭成员中的胞妹赵锡梅,其妻余春苹,大儿子赵虎,一起进驻四海商场经商。现已基本查清,在‘12·6’之前的‘10·14’交行抢劫案,从作案现场提取到的指纹看,也是赵锡成一伙所为。赵锡成的一些亲朋好友,都成了他这个犯罪团伙的骨干。通过我们全体公安干警近二百来天努力,震惊全国的‘12·6’大案顺利告破。但抓捕工作艰巨,包括首犯赵锡成在内,还有几名嫌犯没有抓到。我们在全省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和逃犯有关的四个地市的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已经编入围捕罪犯的序列,全力配合抓捕。”

说到这里时,邢凯伸手向上推了推他的帽子,眉头一股热气冒出来。他看了看正坐在那里的周慧莎,说:“四海商场的周慧莎老总,刚才也过来了。因为事情紧急,我们今天凌晨三点钟,才找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签名’,核对了赵锡成的指纹。我们还没来得及和有关部门通报案情,嫌犯逃跑,而且有两人是带枪的。所以,对我们公安干警来说,其压力如泰山压顶。我的意思是,抓捕压倒一切,在抓捕过程中,我们说的做的,有不妥之处,之后请你们多提意见,我们会虚心接受。刚才,在周总到来之前,我简要通报了一下案情,大致说了说搜捕大部队的行进路线。”

“现在,我们一面集结警力,一面等抓捕前线的电话。我再简要地把四海商场应该马上落实,应该配合的地方强调一下。第一,鉴于‘12·6’银行抢劫案的嫌疑主犯赵锡成,以及几个从犯,都在四海商场租摊位做过生意。所以,抓捕指挥部设在四海商场,是科学的,及时的,恰如其分的。二是从今天起,四海商场只开门不营业,所有商户坚守岗位,随时接受调查,准备做好各项配合工作。三是四海商场的周慧莎老总,以及中层以上所有商场管理人员,在此待命。没有指挥部特许,任何人不准擅自离开。我们的抓捕先遣队已经出发,我们时刻在和四个有关地市的领导、公安部门及驻地武警部队保持着联系。指挥部考虑,把四海商场的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分成若干组,和我们的公安干警武警一起,随时乘警车,乘直升飞机到抓捕现场。流动的现场,可能是乡村集市,也可能是深山老林。你们的任务,是帮助我们发现指认犯罪嫌疑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四海商场人员的参与,事关重大,事关成败,举足轻重。”

周慧莎和四海商场的管理人员,全被“套牢”了。周慧莎木然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即便她的办公室近在咫尺,她也没有进去。她只让办公室的人,把自己的水杯拿过来。喝着茶水,品味着今天非同寻常的上班滋味。

忽然,一阵异样的响声由远而近,刚才邢凯说到的已经抓到的一个要犯,正东倒西歪地走过来。周慧莎抬头一看,心里“扑通”一声,这不是商户赵大根吗?他双手被紧紧地铐在一起,“呜呜”地哭着,像根流泪的蜡烛。啊!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这些往日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人,怎么一夜之间,都成了抢劫银行的要犯?

赵大根是凌晨被抓住的,他在都市村庄租房住。抓他的时候,他正要到院子里的厕所小解。人还没有进去,就被警察摁倒,双手被铐。他刚理过的长发,连同他一张消瘦的长脸,猛地向后翻转过来,他肯定以为是遭遇到强悍的盗贼了,所以大声惊叫着:“有人抢劫了!救命!救命啊……”昏黄的灯光下,警察在他脸上晃了一下证件,说:“我们是公安局的,你被拘捕了。”赵大根哇哇大叫:“为啥?我叫赵大根,你们非法抓人,我非告你们不行!”便衣警察说:“对!抓的就是你,判了刑你再告吧!”赵大根完全失去反抗能力,他被几个人架起来,就像押赴刑场的死囚一样,被架到警车上,连夜突审。

“12·6”大案告破,第一位要犯被抓捕。这个震撼的消息,连同赵大根被抓捕时的狼狈形象,被火速发在互联网上。全国在关注,全天下都知道,四海商场出了一窝抢劫银行的犯罪团伙,首犯的名字叫赵锡成。信息世界,萝卜快了不洗泥。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在赵大根的照片下,标注着:“12·6”大案首犯赵锡成。

不过,关于嫌犯赵大根,警方很快就得以澄清,这个由恶毒谎言招致的恶果,最有力地证明:即便神探名警,照样会冤枉好人。

“12·6”大案,是昨天夜里突破的。

警察闪遇春带着他的侦查小分队,晚上例行排查罪犯线索,来到靠近南郊的江山居民小区。侦查小分队,包括一名女警和三名保安,半年以来,对自己责任区内的两个小区,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就像拉网捞鱼一般,拉过来拉过去,一点有价值的线索都没发现。几个人,感到十分厌倦、疲沓,甚至只要一进小区,就想打瞌睡。

今天到江山小区,也不知道是第几次来了。江山小区在城乡接合部,因为入住率不高,白天静悄悄的,晚上黑糊糊的。闪遇春责任心很强,警惕性很高。半年来,他带领几个人,把江山小区的基本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小区共有居民楼二十五栋,全部是六层砖混结构。住房一千多套,有户籍居民三千多人,流动人口大约一千多人。其中,能称得上政府官员的住家户有十七家,相当一部分为单位买房,作为福利房分配给了员工。这部分房子,大多都出租给了外地生意人。这些生意人的住处,经常是白天见不到人,晚上看不到灯光。独行侠,夜猫子,边缘人多得是。想见他们一面,想了解他们的行踪,难得很。

截至到今天,整个江山小区内,仍有一百多家,始终没有敲开过他们的房门。闪遇春查物业公司的资料,知道这些人家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一部分为经商人家。好理解,也好接受。商人走四方,天南海北奔波,流动性大,几个月不回家住一次,是常事。不过,刚走出警校两年的民警闪遇春,并没有放松对这些人家的关注排查。他把这些住户的资料,统一归档到一本手册里,坚持每到江山小区一次,就一定按名字和门牌,一一敲门排查一次。几年的警校生活,太多案例的解剖分析、职业素养,都在督促提示他,有价值的线索,往往在不经意中发现。

从物业公司提供的信息中,有一组数字,引起闪遇春的关切。在从未见过人的一百多户人家中,其中有十二家来自同一个县的同一个乡镇,还有八家是同村的。这八家里边,有三家买房,其余五家为租房户。资料显示,这五家人家,都是生意人。还有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这帮来自同一个乡镇的租住户中,共有八家在四海商场经商。

闪遇春随即和这八家人联系,但一个也没联系上。因为从资料看,这些人大都没有联系电话。有几个留有传呼机,闪遇春打了又不见回复。闪遇春是个有心人,他去了四海商场一趟,按照物业提供的摊位号,先询问四海商场的领导。但从上至下大家防范心理都很强,谁也不交底儿。问商户,商户都摇摇头,笑笑,像商量好似的,都说不认识。闪遇春想,个中原因肯定非常复杂,生意人都精明得很,总是越问啥越不说啥。这是个信息时代,一个人名,一个数字,一个地方,说不定都有经济价值。再笨的人往商海里一跳,喝不了几口水,就诡秘起来了。

今天晚上,闪遇春再次来到江山小区,又一次敲击着八家的门。夜色笼罩中的江山小区,依然静悄悄的。不过,刚添了几行路灯,将一片片树影,投在小区的人行道上。有人悠闲地走动,小区内的广场上,有人在黑影里交谈。人行道两边的花坛上,几个老年人在喝茶,议论着办理老年乘车证的问题。

闪遇春和几个同事,不声不响在江山小区内穿行,密切关注被划入另册的八家人的动态。几个钟头转眼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这般大海捞针的排查,他们既疲乏又失望,决定撤离,今晚就这样了。

当他们走到通道拐弯的地方,一个保安无意回眸一望时,蓦然看到十号楼一单元顶层那家窗户亮了灯,他着魔似的喊叫:“十号楼六楼有人!”

闪遇春带人杀个回马枪,上楼,敲门。开始是很礼貌地轻轻地叩击房门,因屋内没有反应,就变成连续地拍打,屋内依旧悄无声息。闪遇春提高嗓门儿,对那位保安使着眼色说:“你发啥神经啊!明明没人嘛,你还敲门,敲门,不敲了吧?走吧,走吧!”他们几个人一齐下楼,身后留下纷沓的脚步声。

闪遇春紧贴着墙壁,立在房门边,他分明听到房内有细微的声响。他断定,那是房内套间的木门,发出的干涩响声。不但证明家中有人,而且顷刻之间,叫他产生许多联想来。

当闪遇春回过身,直面房门再次敲门并准备喊话的时候,刚才虚张声势下楼的人,此刻也已经站在闪遇春身后。闪遇春“砰砰”砸了几下门,大声说:“请开门,我们是公安局的,对对户口,最多打搅您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