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痛
8120500000072

第72章 小人物的大气场

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张河川给赵锡成打电话,一是给他钱,二是想叫他一块儿陪陪从老家来的老姑父吃顿饭,也等于给赵大哥送行了。赵锡成犹豫了一下,之后用稍带些怪异的口气说:“姑父姨父,舅的媳妇,三大不亲。”他嘿嘿一笑,又问道,“帮过你大忙?我好像没听你说过呀,光听你骂骂咧咧,说你是有人生没人管的人,亲戚都死光了。背着醋罐子要饭,你穷酸一个啊。”张河川说:“那是气话,是因为他们都看不起我,咒他们的。要说,他们的确没帮过我啥忙。是周总叫我和亲戚们多联系,多来往,我就给他们捎了个口信儿,结果几家不走动的亲戚,都嘟嘟叫找我来了。我这个老姑父就是,我小的时候,他就对我不亲。他是个中学教师,也很穷。不过,我赶集时,曾经拐到他家吃过一顿饭。饭不好,总是一顿饭。周总说,滴水之恩大河相报。再说,我老姑父很有学问,前些时见他时,给我说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赵锡成问:“你听了没有?”张河川说:“听是听了,也记住了,就是没有完全照他说的做。因为那些大道理,都不打粮食,也发不了财。说一大车好话,不如给我一包烟。我需要钱,其他不需要。可现在世道变了,回想一下,我觉得老姑父说得有道理。”赵锡成说:“那好,就陪陪咱姑父吃顿饭。”

张河川的老姑父,教初中的语文和历史,已经退休。他苍颜白发,满脸都是绽开的皱纹。他见了已经发达的妻侄,非常高兴,二两小酒下肚,三句话离不开本行,翻中国的历史,讲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说项羽兵屠咸阳,火烧阿房宫,霸业富贵已经到手,左右劝驾项羽坐都咸阳,但项羽却急于东归。东归的原因,是富贵了不回老家显摆显摆,就犹如锦衣夜行,谁知道,谁看见了?项羽农民意识太浓,缺乏成就大业的贵气。老姑父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委婉地奉劝晚辈,要想人前显贵,先在人后受罪。人要有大志气,要挣大钱办大事,不能小里小气的。三个人碰了杯,老姑父哆嗦着嘴唇,一直重复着两句话:“依我古稀之年之阅历,我一辈子没见过一帆风顺的有志之人,但四平八稳的庸俗之辈,倒是多得数不完。”

在张河川还没有什么反应的时候,赵锡成却先慷慨陈词:“我说姑父,我文化不高,不懂历史,就当了几年兵,但我看项羽是真正的英雄。千里当官,为了吃穿,人都这样。我就是想抓紧挣钱,挣大钱,好回去在我们村的十字街口,盖座高楼。楼顶竖个信号塔,窗户上挂满空调器,我的小车专在人多的地方出入。就这样,谁想说啥说去吧。自己挣钱自己花,和贪污受贿,一点边儿都沾不上。喝酒听戏,站河沿上呼吸新鲜空气,一辈子都不和官场、城管、物业和工商税务打交道,得发他娘哭一夜,发死了。”老姑父鼓励道:“人杰就是这样,得不到江山,要得荣华富贵,金玉满堂。这是中国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支撑。摇钱树上拴金马,聚宝盆中站金人,我这个所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做梦都想发财。但我知道,财不是人人都能发的。虽说大财靠天,小财靠俭,但撇开个人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精神,照样穷。总而言之,纯粹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吃苦做生意赚钱吧,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老姑父的话振聋发聩,但张河川和赵锡成的感受迥异。不过,两人都有急事要做,没有抬杠。酒足饭饱之后,他们紧紧地握手告别,然后各奔东西,并未太顾及老姑父。赵锡成走出几步,又转过身来对张河川说:“我不再往四海商场去了,也不想再见周总,请你把我的想法转告她。”张河川贼头贼脑地躲在电线杆后边,偷窥了赵锡成一会儿。他总觉得,在赵锡成身上,有很多不好捉摸,说不清道不明的、类似野狗犟驴或者豺狼虎豹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他张河川既尊重他又惧怕他的原因吧!他看到,赵锡成,一个年龄近半百的人,莫名其妙地大喊了两声,夹杂着几个笨拙的舞狮子的动作。在从马路这边走向马路那边的时候,不,不是走,而是扭着跳着,像是醉酒,又像癫狂。他一边朝飞驶过来的汽车打着减速的手势,一边踉踉跄跄越过了马路。

从此,省城的黑夜里,多了一个飘忽不定的阴影。银行金柜的漏洞缝隙前,多了一只精神窥视的“猫”。它就像盯着鼠洞一样,盯着金柜周边的动静。十分专注,十分耐心。关于四海商场,关于采购大单,不再想。

省建五公司的采购大单,带给四海商场一大帮商户的利润,是爆炸性的。对整个四海商场,起到了强壮筋骨蓄势待发的巨大作用。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赢得一场关键战役。战役过后,周边的几个商场,就像发生了地震一样,商户们退摊位撤柜台,纷纷拥向四海商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原来几家和四海商场分庭抗礼或平分秋色的商场,弄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四海商场,一下子成了商海中的安全岛,发财岛。火车站地区一些惊慌失措的商户,都在紧急传播一个信息:在四海能挣钱。一时间,四海商场一楼至四楼,商满为患,摊位被炒得烫手。有个出手早的商户,囤积了几个摊位,一转手,净挣了二十万。即便是以往的背地儿冷角,也被外来的商户抢购一空。在四层商场的步梯下,拐弯处,风机房边,都像大医院的加床一样,加了许多临时摊位。聚集了人气,打出了名气,四海商场在省城商界如日中天。老总周慧莎的名字,就像出枪膛的铁砂一样,打得反对她的人,连一句闲话都没理由说了。

郑砚池也偷着乐,他给周慧莎打电话,温柔地说:“慧莎,我请你吃个饭吧!”周慧莎说:“忙着哪!吃什么饭?等等吧!”强烈的成就感,深深地鼓舞了她。她新世纪小区那儿,已经足有三四天的时间,没有迎接主人回归了。白天,她的会一个接一个,电话不停地接打。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和宾相符刻意安排的其他记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见周慧莎,比见铁娘子撒切尔都难。

人怕出名猪怕壮。经济社会里,每次策划的成功实施,都是需要成本的。四海商场一夜之间到来的辉煌,除了管理团队先前付出的大量心血,现在还得牺牲周慧莎甜蜜的睡眠。一个靓丽女人应有的梳洗时间,大大缩水。工作之中,茶余饭后,她总是禁不住张嘴打哈欠。周慧莎两个眼角的鱼尾纹,在她灿烂一笑的时候,越加深刻了。该换穿的衣裙,都静静地挂在衣架上。甚至,连美容院里的催约电话,都是一句话回绝。群情激昂的工作环境,鼓动着一个不惜自身的工作狂。周慧莎在商海里劳累并快乐着。

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周慧莎还伏案在她四海商场的办公室里,审读着一个个台柱商户的文字材料。根据省电视台“商海人物”栏目的约定,她应诺人家主编,尽快把这些商户的成功事例,报到台里去。电视台将逐个把这些模范商户的财富故事,向社会隆重推出。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在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弄潮儿,从而也进一步扩大四海商场在全国商界的影响。

列入“财富榜”的商户一共二十个。高富有、张河川、童小环、赵锡成、汤晴……每一个都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为了文字上能过关,周慧莎紧急选拔了七八个秀才,分工合作,撰写、润笔一条龙。对每个人的文字资料,周慧莎都要把关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