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侧身官场
8120300000016

第16章 调查报告

项明春从春水回来两天了,除了继续拉肚子,肚里不停地翻江倒海外,脑子里也在不停地翻江倒海。翻一翻在春水记录的那些东西,要形成一份经验材料,完全有内容可写。可是,从春水镇的实际情况来看,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许多好的做法,都是在座谈时,发言人望文生义现编出来的。编出来的东西,肯定不能自圆其说,从一个角度去看,是有点像回事儿,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多年来各乡镇都是这么干的,与中央提出的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根本不相干。中央刚刚号召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他们就超前到了经验成熟的阶段,叫人不可思议。可见,工作超前不超前,只要思想超前,大脑里产生经验实在用不着费力劳神。想一想马书记招待得那么亲热,若不能形成经验,又觉得对不起人家的热情招待和一片苦心。

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去找张立主任和孙成志商量,集思广益,研究这篇汇报稿的角度。三个人对着头琢磨了一大晌,抽了几盒纸烟,想得头疼,也研讨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张立主任说:“小项,你想一想在‘四大家’会议上,领导们是如何讲的,咋要求的,自己看着办吧,我们是江郎才尽了。”

张立主任不愧是机关里的老干员,揣着聪明装糊涂。虽然那么谦虚,实际上已经给项明春出了点子。但他又怕材料出笼后,对不起春水镇的马春德书记,就那么糊里糊涂下金殿,一推六二五。项明春也不愧是一点就破的人,知道文责自负的道理,思考再三,拿定了主意。他想到,这次下乡了解的东西,许多似是而非,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再想想春水镇陪同人周委员的表现,正常中颇含滑稽,无怪乎有人编顺口溜说,“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要摸到真实情况的确不容易。县“四大家”领导尚且弄不明白的东西,人民群众再有无限的创造力,也不会走在中央领导的前头。如果把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成经验总结,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你村里只买了两台弥雾机,集中在农田打药,就算是服务体系形成了?你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连打水的井绳都剁成段儿,打场的耢石砸成两半儿,分给群众了,集体经济成了空壳,拿什么实现“统”的功能?你镇里“七所八站”只会变着法儿向群众要钱,打一针猪瘟、鸡瘟疫苗都收群众的费用,形成的不过是不受群众欢迎的“有偿服务”体系!这经验总结上来,只怕要闹出大笑话。又想到,还是张立主任说得对,这次下去,宋书记的指导思想是摸出真实底子,不是搞经验总结,只有实话实说,才算真正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于是,项明春有了明晰的思路,横了横心,这材料不管它行不行,就有一说一,实话实说。

过了几天,史主任亲自主持召开了三套调研小组的碰头会,听大家的汇报。另两个小组率先发言,写就的文章,无不体现出下乡调研的重大收获,调子升高了八度,汇报材料成套成块,言辞浮华,完全是经验总结。听了以后,项明春知道他们下乡调研的遭遇恐怕与他们如出一辙,但汇报稿的思路却与项明春反了一个个儿。他想自己也许是判断错了,写出的材料与他们的文章味道大不一样,弄得差一点不敢发言了。后来,在史主任的催促下,张立主任也干咳着要他汇报,少不得硬着头皮,心里虚巴巴地把自己的稿子念了一遍。在听那两个组汇报时,史主任本来一直呆着个脸儿,坐在那里,手指不耐烦地不停地敲击桌子,到项明春汇报时,才有了听的兴趣。另两个小组的人员见状,脸上都很尴尬,猜不透史主任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听完以后,史主任开了腔:“这次同志们下去了十来天,很辛苦,摸到了不少情况,我也不再表扬大家。我听了大家的汇报,觉得只有春水镇这一组才算是摸到了真实底子。你们都听到了,他们这个组把当前农村的情况把握得很准确,现状分析得很透彻,问题发掘得很深刻,对策、建议也很可靠而且实用。我刚从乡里回来,深知农村是怎么一回事儿,用你们那些东西糊弄上级绰绰有余,我听了却像外星球发生的事情。不客气地说,去刘集镇、盘龙乡的两个组连县委的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我们这次下去曾经明确要求,不是总结经验,而是摸清现状,为县委做好助理决策,为起草指导我县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县委文件提供依据。从刘集镇和盘龙乡两个组的汇报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搞了。调查研究是文秘人员的基本功,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体现出你的工作思路和水平,我看你们是‘小汽车顺着铁轨走——跑得不能再偏了’,这样办,刘集镇、盘龙乡的材料,要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改写,不然就先搁置起来。宋书记和其他领导如果要得急,就以春水镇的材料为准给‘四大家’汇报。”一席话,说得那两个组的成员满面通红,有点坐不住。

散会后,孙成志喜不自胜,张立主任搂着项明春的脖子上楼,连说:“小项,不简单,真有你的,一炮打响!不错,不错,下次搞调研还带你一同去!”项明春倒没有如此陶醉,心说,这材料写得就像押宝一样,真是一次冒险,总算是对着了领导的思路。但是,恐怕这次汇报至少暗暗地得罪了两个笔杆子,有得有失,算是个平局。

接着,史主任召开了一个主任办公会议。会上,史主任顺便肯定了小项在这一次搞调研的活动中,表现不错,说这个小伙子挺机灵能干,说明他和丁主任在选人上,没有选走眼。丁主任回到楼上,正好碰上项明春,一贯阴沉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拍了拍项明春的肩膀,一句话也没有说,弄得项明春莫名其妙,站在楼道上,望着丁主任的背影,愣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