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侧身官场
8120300000014

第14章 调研

随后,按照宋维山书记的指示,由史主任主持,丁主任和项明春,以及被选定参与调研活动的政研室、农经委主任,来到县委办公室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具体研究了关于“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建立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办法。

大家分析,全县共有十四个乡镇,三千多平方公里,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各有其工作特色,不能一刀切。于是决定,从三个办公室中,抽出九个人,分成三个小组,按不同的地理方位,分别选定地处平原的刘集镇、岗丘的盘龙乡和山区的春水镇搞调研,使搞出来的材料具有代表性。要求这三个作业组,拿出八到十天的时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把底子彻底弄清楚,最后开碰头汇报会。三个材料集中在一起,由县委办搞成一个合成材料,提交“四大家”会议研究。

政研室主任张立、县委办的老同志孙成志和项明春分在一组,到山区的春水镇进行调研。张立主任为临时行动组组长,组织三人议定了调研方案。张立主任笑着说:“小项,这次下去调研,和以往的调研不一样,是宋书记亲自安排的,任务非常艰巨,‘老奶奶掂个罐子——要小孩儿的油’哩(意思是厉害),到了春水镇以后,我和成志帮你多收集素材,你就发挥你的特长,把咱们的调查报告写好,与那两个组比赛比赛。”老孙附和说:“小项写材料没有问题,丁主任说他出材料很快!”项明春知道,这个操刀的活儿非他莫属,也就慨然应允下来。三人定下出发时间,一同坐公交车去了春水镇。

这春水镇党委书记马春德,是一个闻风而动、豪爽不过的人,一看县里来的钦差大臣们到了,热情洋溢地接待了他们。张立主任介绍项明春时,说他是新调进县委办的笔杆子,马春德书记就立刻称他为“项秘书”,张立主任和孙成志也没有予以纠正。项明春心里说,我哪里是“秘书”?只是干事,本来想纠正马书记一下,又转念一想,自己虽然不是秘书,干的却是秘书的活儿,也就默认了,反正让人家把官职喊大一点吃不了亏。

在以后的几天里,只要在镇招待所吃饭,马春德书记只要没有其他的接待活动,就一定到场奉陪,项明春才觉得有点开眼。过去,在教育上干的时候,整天在校园里转来转去,根本没有机会出门儿。后来当上了全县物理中心教研组长,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全县物理教学观摩活动,他才和兄弟学校的同行们一起,第一次到了另一所高中,人家的校长出面作陪,让一干人喝了个一塌糊涂。这一次下乡,今非昔比,一个乡镇最大的领导,党委书记天天亲自陪吃陪喝,比校长的官大多了。他意识到,要是在中央办公厅工作,恐怕作陪的就是省委书记了。比来比去,差别就是不小。差别虽然大了,他的酒量却没有变大,喝下去不多的酒,就头昏脑涨,心里却很清醒,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认为人家陪的不过是县委秘书,而不是项明春。县委秘书是一个地位,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象征,无论谁当上了,乡镇党委书记都是要亲自出面作陪的。由此可见,跳出了教育界,就是不一样,天和地广阔多了。

在调研的过程中,镇里专门派了一个姓周的党委委员作为他们的随员,负责安排他们的调研活动。这姓周的党委委员办事相当干练,很有眼色和组织能力。项明春他们要看哪里,就立刻安排看哪里,让召集什么人就召集什么人,配合工作极尽细致而周到。但有的时候,他也会以哪个地方没有准备好或者哪些人不在家为由,打乱他们需要调查的地方和个人的次序。也有穿帮的时候,比如要去的村组不是他们要求的村组,要见的人员不是他们需要的人员,周委员就能找很好的托词搪塞他们。每当到了这种时候,张立主任和孙成志显得十分宽容,连说,一样的,一样的,都行,都行。然后煞有介事地问这问那,仿佛到任何地方都能了解到需要的情况,让下面的人员一阵一阵的紧张。可项明春就一肚子好笑,心想这乡镇村组的干部不知为什么,对这么一次极为平常的调研活动,竟然严阵以待,如临大敌,极尽糊弄之能事。

几天下来,他们与七所八站的头头座谈了一遍,又看了几个行政村,与村支部书记以及有关群众座谈了数次。项明春猜想,可能镇里马书记误以为这三个人是来搞他们的经验材料,所以才安排得如此扎实。仔细地回顾几天的行程,凡是周委员领着他们去看的地方,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组;能够到场的人都能说会道,汇报起来,不仅把本镇的情况说得花团锦簇,而且天花乱坠。不论是谁,只要听了、看了这些典型以后,准会觉得,他们的党委马书记已经走在历史的前头,好像农村第二步改革在这里已经深化,经验已经成型,只要认真总结出来就可以指导面上的工作了。张立主任和孙成志非常老练,城府高深莫测,俨然以县里下派的大员自居,摆出大架子,神气十足,牛气烘烘,从从容容,走马观花,任他们瞎吹瞎擂,不时地肯定或者赞扬几句,到底也没有对马书记点透这次调研摸底的真实意图。只有项明春初来乍到,丝毫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听起来十分新鲜,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地记录所听所见,四十多个人座谈一遍后,让项明春记了满满的一大本子。

告别春水镇的中午,马春德书记又专门开了一席,丰盛地招待他们三个人。马书记对调研组寄托很大希望,请调研组把他们的做法认真总结好,让县委、县政府领导了解,春水镇党委已经在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工作中有了很大作为。喝酒中间,张立主任红光满面,有意对马书记说:“小项是这次调研活动的执笔人,你可要首先招待好他!”马书记听了,就把主攻目标对准项明春,劝酒更加热烈,说“项秘书”不认真喝酒就是不想把我们的经验总结好。就这样,连敬带罚,给项明春灌下去半斤多酒后,马春德忽然一拍大腿说:“项秘书,你是一个柳床儿。”项明春和张立主任、孙成志一愣,都不解他说这句话是啥意思,马春德解释说,春水镇的人在柳树育苗时,把扦插在地里的柳树枝条叫“柳床儿”,“柳床儿”的生命力很强,只要插在地上,见土见水就能成活。马书记以此比喻项明春从教育上出来到行政上,一上来就拿大材料,放在哪里都能适应,用这个说法转个圈儿奉承他能力强,有本事。项明春谦虚地说:“谢谢马书记的夸奖,你老弟可比不上‘柳床儿’,我听人家说,地肥了,插个筷子也能出芽。这县委办是个好地方,就看我这根筷子能不能出芽了。”大家哈哈大笑,连说,你们两个人的比喻都很好!把“柳床儿”插在肥地上,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