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8118600000008

第8章 有管教才是真爱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一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很多的弯路,孩子的人生就可能会有更多的弯路要走。

好父母绝不是速成的,都是在不断学习、勇于改变、自我成长中磨炼出来的。只有当父母不断成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帮助孩子的成长。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的人生就会跨越一大步。

教养贴士:爱得过度,就会变成溺爱;爱得不当,甚至会变成恨。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爱中有管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从小我们就教育伊伊要尊敬老人,无论自己的长辈,还是陌生的老人,见面要打招呼,态度要礼貌。但在家里,她偶尔会冲外公外婆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无礼的举动。我们一旦发现,是必然批评或者惩罚她的。

伊伊3岁多的时候,曾经在家发生过对外公不礼貌的行为。有一天,因为外公没有给她做最想吃的菜,她就开始乱发脾气。她先是抱怨了一番,大家都没有理她;接着她用筷子指着外公,态度蛮横地说:“你,快去给我拿肉松!”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番举动,她是从何处学来的,但是这个行为已经触碰到了我们的底线——不允许对人不尊重。因为尊老爱幼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触碰到底线,我们的态度就一定会坚定。

于是,我让她先别吃饭,自己到房间里面去反省,等想好了再出来跟外公道歉。她哭哭啼啼地走进自己的房间,显得很委屈。外公也于心不忍,开始帮她说好话,觉得孩子还小,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我和妻子都坚定地说不行,如果她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今后一定会吃大亏的。在我们的坚持下,没过多久,伊伊自己从房间走出来主动跟外公说了“对不起”,并乖乖地把饭吃完。

这个不礼貌的行为在我们看来,绝不是一个小问题,所以要想办法纠正孩子。

饭后,我们带她到外面玩,一路上我不断地问一些关于外公的话题。比如,让她描述外公每天在家做了哪些事情、每餐饭给我们做了多少道菜、外公拖地是否很干净等。

对于这些问题,她都一一如实作答,最后还突然冒出一句:“啊,外公原来这么辛苦!”然后,我又问她:“伊伊今后还会对任劳任怨的外公和外婆发脾气吗?”她斩钉截铁地回答:“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对别人乱发脾气了!”

自从那次以后,我没有发现她再出现过类似情况。我也相信,通过那一次的经历,她已经从内心逐渐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了。

幼儿阶段,是孩子品格逐渐形成、习惯逐渐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没有在小时候把孩子管教好,终有一天就会把管教的机会留给别人。

我很赞成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无条件不等于无界限,更不等于无底线。爱得过度,就会变成溺爱;爱得不当,甚至会变成恨。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爱中有管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父母在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同时,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尤其是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下功夫。我认为:

首先,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尺度。每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管教孩子的尺度一定要把握好,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孩子,因时、因地制宜。

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管教的要求和原则要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是孩子根本就无法认知和理解的东西,家长就要适度宽容。对于学龄阶段的儿童,孩子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知和思维也从“直觉思维期”进入到“具体运用期”,家长管教孩子的要求和原则要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其次,采用恰当的管教方法。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有些家长惯用打或骂,因为这些方法不需要大脑思考,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我主张对孩子要适当管教,但比较反对采用打骂这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更不能容忍少数家长经常把孩子当作自己发泄的工具。管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受苦或受累,而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的后果。

其实,只要我们多动点脑筋,很容易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既可以达到管教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当伊伊无理取闹或者犯了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之后,我们会把她单独带到一个小房间,让她一个人好好待着自己反省,等她想通以后再出来认错。这一招我们用过多次,基本上都能达到管教的效果。

第三,管教孩子的时机要选对。大多数情况,是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让孩子及时认识和改正错误。

但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注意给孩子留点面子,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宜直接教训孩子,如果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当场可以点到为止,等事后再跟孩子细谈,甚至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刚上小学,父母就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回到家就盯着孩子写作业或者看书,只要稍微出错,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不管家里有没有其他人在,都是如此。

上小学以前,这个孩子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喜欢到他家玩。可是现在,小伙伴们都纷纷疏远他,再也不愿意到他家玩。

后来,我趁机偷偷问孩子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自从他上小学以后,父母的脾气就变了很多。他们经常批评他,很少给他留面子。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父母总是在同学、朋友面前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这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不仅如此,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同学、朋友和孩子的友谊。同学、朋友以为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他的父母不高兴,于是就不再来他家玩了。这样一来,他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他的遭遇,用他的话说是“尴尬”。为此,我与那位朋友聊过,他告诉我:“我不认为管孩子还要看场合。这难道很重要吗?一群小毛孩子,懂个啥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也需要自己的朋友。当自尊受到伤害、当朋友远离自己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都会感到无比难过。

因此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感受,更要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否则,父母的管教不仅毫无用处,反而还会后患无穷。

第四,管教的同时需要学会智慧地爱孩子。天下没有父母会说自己不爱孩子,但我们真的学会爱孩子了吗?一提到无条件地爱孩子,很多父母就认为应该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们对孩子的爱,有节制比泛滥更好,有管教比放纵更重要。但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这个度确实不容易把握。

如果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就容易做到收放自如。假如把孩子比作风筝,那么父母一定要握好手中的线,这根线就是尊重、理解孩子的天性,善待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的情感。

父母不能时刻紧握手中的这根线,否则孩子永远都飞不高;但也不能随便断掉手中这根线,否则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还有很多父母觉得,爱孩子就要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把最好的东西全都留给孩子。然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吃最好的、用最贵的、穿最奢侈的,等等,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父母无力承受的时候,孩子就会心理失衡、抱怨指责,甚至还会做出过激行为。曾引起很多人关注的“苹果三件套”的孩子,就是一个典型。

教养贴士:一个快乐的家庭中,规则运行得很自然,家庭生活是愉快的“给”与“取”,父母和孩子是同伴。在不快乐的家庭中,纪律是恨的武器,服从变成美德,孩子是奴隶与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