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8116600000083

第83章 席可散,礼不可散

离席是宴会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环节。如果安排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顺利、圆满的结局;如果安排不好,就可能会使宾客“不欢而散”,给宾主留下遗憾。

通常情况下,按照离开的时间,离席可分为中途离席和饭毕离席两种。众所周知,一场正规的宴席通常要持续两个小时,有时还会更长。而在这两个小时之内,似乎总是有一位或几位客人因为其他重要的事情而不得不提前离开,这就是中途离席。中途离席总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宴席的气氛,轻则会打断正在进行的交谈;重则会引起众宾客一哄而散。因此,不管是宾客还是主人,都应该知道一些关于中途离席的礼节。

对于宾客来说,中途离席绝不能做的事情是“一声不响地悄悄溜掉”,这不但是给主人难堪,也是在给自己脸上抹黑,即使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可有可无的客人。正确的中途离席的礼仪是先向主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再向同桌人说声“对不起”,说明自己是真的有要事在身而必须先告辞,不是故意要扫大家的兴;而且,为了不影响他人,最好请同桌的其他人多待一会儿,继续刚刚的话题。在此,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能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话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如果是在宴会中中途离席,那么就需要特地向主人致以歉意,并说一些表示感谢和称赞的话语,比如环境雅致、菜肴可口、参加这次宴会感到非常荣幸等;而对于交情不深的人只需要点头微笑示意即可。

中途离席,还应“说走就走”,不可“嘴里说要走,却依然坐在原位”。否则,主人就需要一门心思地招呼,其他宾客也不能继续聊天。这对主宾对自己来说,都是很尴尬的。当然,主人也不可因为提前离开的是重要客人,就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可带领全体宾客一起欢送。不然,就可能引起意料之外的结果。

2009年1月18日中午,一位姓黄的先生在崂山区一家酒店举行婚宴。13时,宴席正式开始。一个小时后,由于有几位重要的贵宾提前离席,黄先生就协同贵宾所在桌上的宾客一同送贵宾出门。10多分钟后,黄先生和贵宾桌的其他客人返回酒宴大厅,却发现酒店服务人员已经开始撤台了。这一局面不但使送客返回的客人无法入席继续就餐,也导致其他的客人相继离席。由此,喜庆的婚宴在一片抱怨声中结束。

此外,告辞也要分时机。如果大家正聊得热火朝天,或者主人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宣布,说“告辞”都是不合适的。当然,最好的离席时机,应该是大家都用餐完毕、酒宴结束之时。这时,宴席上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信号。

如果是一般宴席,当女主人或男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或者从餐桌旁站起身来时,即表示“宴会结束了”。看到这种信号以后,宾客可以把自己的餐巾放下,站起身来,向主人告别。

如果是鸡尾酒会,客人可以按照请帖上写明的时间起身告辞;而如果接到的是没有说明时间的口头邀请,那么客人可以在酒会进行两个小时后起身告别——与主人话别,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以及与其他认识的客人道别。如果是工作餐,就需要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依据常规,拟议的问题一旦谈妥,工作餐即可结束。这时,宾主双方都可以率先提议终止用餐,但所用方法有异,比如,主人可以将餐巾放回餐桌之上,或者吩咐侍者来为自己结账;客人可以长时间默默无语,或者反复地看表。这些都是在向对方放出“用餐可以到此结束”的信号。当然,在这一问题上,主人还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把握好时间,适时宣布结束。

如果是正餐之后的酒会,告辞时间可以按照常识而定。比如,如果酒会不是在周末举行,那么告辞时间应该在23时至午夜之间;如果举行时间是周末,那么可以更晚一些。当然,如果客人是主人的亲密朋友,还可以在酒会的最后阶段与主人一起离开;如果不是,那么就不该再心安理得地坐到最后一刻。

不光如此,离开时也要注意遵守“先后”礼节。通常情况下,身份高者、年长者、女士先走,其他人后走;贵宾应该是最先告辞的人,最先离座,身份同等的人可同时离座。离座时,动作要轻稳,不要发出声响,更不要碰到人,或者撞翻茶水、菜肴、手提包、衣服等物;也不要拉开椅子就走,而应该在起身后把椅子再挪回原处。如果你是男士,还应该帮助身边的女士移开座椅并把座椅放回原位。

当然,携伴参加的宾客,如果可以在第二天让妻子以夫妇的名义给女主人写信致谢,那么设宴者很可能会把这看做一种特别礼貌的表示而铭记在心。如果是单独赴宴,且与女主人是好朋友,那么也可以在第二天用电话向她致谢,并祝贺她酒宴举办得非常成功。这样做既符合作为宾客的礼仪,也可使朋友(女主人)消除对酒会结果的担忧,履行了作为好友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