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8114300000016

第16章 找对方法做对事(5)

生活如同战场,在关键时刻,能激流勇进者,是为强者;然能急流勇退者,是为智者。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这样就把握了人生!因此,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前进的同时还要懂得适时而退。后退是一种做人做事策略。不懂得后退的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而且还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人的进退,原来就不是件容易处理的事,尤其是“退”字。进固然是一种勇气,但退也同样是一种智慧,该进时进,该退时退,进退自如左右逢源者,实属强者中的智者。

有些人为了财富为了功利,只顾一路向前争取。即使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即使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满脸开花。却依然不肯回头。这种做法只能会让他们继续穷忙下去。因为他们不知道让自己的脑子转个弯、绕个圈,学着以退为进。有句话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关键时刻退一步,世界会变得更加宽阔。

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有个年轻的农民,他一心要想当一个作家。为此,他不懈地努力着。十几年过去了,他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写500字的稿子,而且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一家有名的杂志社。但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那家杂志社的一封信,是社里的一位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经历显得过于苍白,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比较有限。不过,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读完信,一直沉迷于作家梦的他没有感到失落,反而豁然省悟。他决定就此止步,毅然放弃写作,改练书法。凭借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再加上日后的勤奋的学习和领悟。终于柳暗花明,成为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适时进退是一种人生的抉择,有时选择后退是为了造就自我进取的资本。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身处竞争时代,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当然很重要。

在激烈商战中,懂得适时进退的攻略异常重要,“钢铁大王”卡耐基便善用此道。

1898年,“华尔街大佬”金融巨头摩根与“钢铁大王”卡耐基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受美西战争的影响,使得匹兹堡的钢铁需求高涨。野心勃勃的摩根早将目光盯上了钢铁,因为他意识到钢铁工业前途无量,一心想主宰全美钢铁公司。摩根先控制了伊利钢铁和明尼苏达钢铁两家公司的实权。然后决定向卡耐基的钢铁公司发起进攻。

他首先答应了号称“百万赌徒”的兹兹的融资请求,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企业,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接着,摩根又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耐基的订货。

原以为卡耐基会立即作出反应。但与摩根的预想相反,卡耐基却纹丝不动。他比任何人都更明白:冷静是最好的对策。卡耐基更清楚自己的钢铁在美国市场占有的“份量”。这些市场如果失去了卡耐基的支持,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

摩根很快意识到在这事上栽了跟头。他马上采取了第二步骤: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摩根向卡耐基发出了这样的信息,甚至他还威胁道:“如果卡耐基拒绝,我将找贝斯列赫姆合作。”

摩根与贝斯列赫姆联手,对卡耐基显然不妙。在分析了形势,估计了发展后,卡耐基作出了决定:“大合并相当有趣,不妨参加。至于条件,我只要大合并后的新公司债,不要股票,至于新公司的公司债方面,对卡耐基钢铁资产的时价额,以1元对1.5元计算。”这对摩根来说,条件太苛刻了,但摩根沉默片刻。还是答应了卡耐基的条件。

卡耐基对付摩根的办法,看起来似乎很“软弱”,好像未作任何抵抗便“就范”了。但是,卡耐基的看似让步,而实际上却取得了一次大的飞跃,换来的是“1元对1.5元计算”的新公司债,不能不说最后的真正胜利者,是卡耐基,而不是摩根。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其实不然。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进与退是一种辩证关系,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的进攻。“穷忙族”们更需要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人人都向往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在“退”上欠了火候,甚至可能就会使一个人一生的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终生!

9.一次只做一件事

成功金言:

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一定的,但是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却常常不同,主要在于人们能否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运用。合理运用事例中的方法,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我们就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美国首都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天流客都络绎不绝,许多陌生的旅客不可避免要问一些问题。如何在给提问者回答的时候,做到方寸不乱,对于柜台后面的服务员来说,着实该是件挠头的事。可事实上,有人注意到,有一个服务员的工作状态却好到了极点。

此刻在她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脸上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服务员把头抬高,集中精力,透过她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员对他却置之不理,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特温斯堡。”

“是俄亥俄州的特温斯堡吗?”

“是的。”

“那班车将在10分钟之后发车,上车在15号站台。你快点走还赶得上。”

“我还能赶得上吗?”

“是的,太太。”

妇人转身离去,这位服务员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刚才插话的那位戴着高贵帽子的男子。但这时先前那位妇人又回头来问了一句:“你刚才说是15号站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力在下一位旅客身上,轮到对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妇人置之不理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服务员说:“我一次只专心服务一位旅客,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有条不紊,为更多的人服务。”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总是被那些琐碎的、毫无意义的事情所占据,那么我们就没有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了。

鲁迅先生当年在上海写作时,他曾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除非有特殊的紧急事件要处理,否则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工作中去。他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为自己营造一个创作与高效率结合的工作环境。他每天一坐到桌子前,就不再想别的事,就算是手中的书稿写到最后结尾时,他也绝不会想着其他的什么。这条原则伴随鲁迅专心致志地忘我工作,让鲁迅没有感觉到写作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他在上海近10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作品都是他在上海期间所作。当一个人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世界上就只剩下了这一件事。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做好每一件事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的良好品格,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能把工作做好,那么他很难得到老板的器重与提拔。在现在的社会中,想必没有哪个企业会喜欢做事三心二意、马马虎虎的员工,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是把事情做好,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好策略。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总是会被一些琐事所干扰。比如有同事过来请求协助,有下属过来汇报问题,上司派下新的任务……这些迫使我们不得不中断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使我们乱了工作的重点。因为这样来回折腾几个回合后,就可能连一件事情也做不成,甚至还可能因为乱七八糟的琐事而忘了刚刚理清的思路,手头正在做的事也因此不能再继续深入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得选用“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方法来缓解“穷忙族”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