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优质茶叶生产新技术
8099900000020

第20章 茶树病虫草等灾害防治(4)

同时,枝条下部成熟较早的叶片出现焦斑焦叶,顶芽、嫩梢也相继受害。由于体内无法供应充足的水分,导致茶树顶部萎蔫,生育无力,嫩叶短小轻薄,卷缩弯曲,色枯黄,芽焦脆,幼叶容易脱落,对夹叶大量出现,茶树发芽轮次减少。随着高温旱情的持续,植株受害程度不断加深、扩大,最终干枯死亡。

热害能够很快造成植株枝叶产生不同程度的灼伤干枯,但危害时间一般较短,仅几天左右,是旱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茶苗受害是自顶部向下干枯,茎脆,轻折易断,根部逐渐枯死。如果根部还没死,一遇降雨或灌溉,新芽又会从根茎处抽发。

选育抗逆性强的茶树品种是茶树防御旱、热害的根本措施,同时应加强茶园管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密切注意干旱季节旱情的发生与发展——旱前重防,旱期重抗。

2新建茶园时的防御措施

(1)选用耐旱良种

良种是生产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容易遭受旱、热害的茶区,应选用抗旱、耐热的茶树品种。

(2)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过高的茶园,其旱害程度往往比种植密度稀的严重。原因在于种植密度高的茶园,茶树旺盛的蒸腾作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分,水湿条件无法满足茶树生长需要,常引起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激化,易遭受旱、热害。另外,还应根据茶园实际情况建立灌溉系统。

3现有茶园的防御措施

(1)加强培肥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

春茶生产消耗了茶树体内大量的养分,应及时给予补充。在春茶结束后、旱季来临前,应进行深度在5—10cm范围的中耕除草,以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与消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适时追施速效肥料,每亩施复合肥15—20kg,也可喷施2—3次多元素液肥或05%尿素,增加茶树养分吸收与贮存,提高抗逆力。另外,此时也是小绿叶蝉和螨类高发期,应根据虫情适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农药加以防治。习惯在春茶后修剪的茶区,应掌握在“梅雨冶前进行,避免剪后就进入旱季,加速旱害的发生。

(2)茶园灌溉

灌溉是解决旱情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水源充足且有条件进行灌溉的茶园,可以利用灌溉对土壤进行补水,并降低土壤温度,达到防旱抗旱的目的。可在清晨、傍晚进行喷灌、滴灌、浇灌。大部分山区茶园可采用建蓄水池,在雨季时蓄足水,旱时作为灌溉、喷药、喷肥用水。

(3)种遮阴树,改善生态环境

可在茶园行间种植乌桕、杜英等阔叶树种作为遮阴树,每亩5—8株,也可茶果间作,改善茶园小气候。

(4)茶园铺草与遮阳网遮阴

茶园铺草的作用前面已有过叙述。有条件的平地、缓坡地茶园,旱季还可用遮阳网遮阴,以离地18—2m搭架。为便于茶园管理和采摘,遮阳网最好高出茶树蓬面50—60cm。

(5)以养为主,合理采摘

夏秋季以生产中低档茶叶为主,经济效益通常不会太高,应以留养为主,实行适时采摘和分批采摘的原则,留叶采,保留一定的绿叶层,切忌采用“一扫光冶的采摘方法。

4旱、热害救护

旱情过后,应根据枝条干枯程度对遭干旱危害的茶树分别进行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施足肥料,行间铺草,使受害茶树迅速恢复生机,促进新梢萌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抑制茶树开花结果,减少生殖生长的营养消耗。第二年春茶,对改造后的茶树以培养树冠、恢复生机为主。为尽快恢复树势,可采取留叶采摘的办法,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旱死的茶树,应将原旱死茶苗剔除,然后补种上同一品种的茶苗,并做好防旱保苗工作。§§§第四节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措施

茶园是一个树冠郁闭、小气候相对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作物,四季常青,树冠密集,树幅宽大,植株大多不高,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以往茶园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茶农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忽略了其他措施的协调。通常只注重病虫草害本身防治,忽视了茶园环境作用,只重视治的手段而放松了防的措施,导致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茶园病虫区系不断发生变化,危险性害虫愈发猖獗,草害依然严重,残留量、抗药性和再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有机茶园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采用不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有效方法,重建、恢复、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在有机农业体系中,茶园病虫的生态控制是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即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学则,充分了解茶园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从病虫、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调控作用。在充分调查、掌握茶园生态系统及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有益生物种群和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相互关系,综合应用农业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繁殖滋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将茶树病虫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一、农业技术防治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园栽培管理是最主要的技术措施,也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技术措施的设计和应用上,一方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

1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茶叶生产实践说明,大规模的单一茶栽培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专食性病虫害的猖獗。病虫害爆发概率较小的茶园,通常其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病虫害容易流行和扩散的茶园,一般是大面积单一栽培的茶园,特别是大面积单一品种栽培的茶园,如茶饼病、茶白星病、假眼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重甚至成灾。另外,一些豆科绿肥可以作为线虫的诱集植物,诱导线虫在不适当的时候孵化,孵化后及时沤制或翻埋可致线虫死亡。所以,从有机农业的原理出发,茶园应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做到多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同时周围应保持以树林、牧草、绿肥为主的丰富植被。为此,新辟茶园可以向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发展。采取“大集中、小分散或小集中、大分散冶和“山顶戴帽子,山脚穿鞋子,山腰围裙子冶等多种发展模式。

2选育

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并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国茶园过去主要是丛植群体品种,这些茶树对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基因多样性丰富,综合抗性较好,但生长参差不齐,嫩梢色泽混杂,品质很难整齐划一,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生产的要求。因而,近几十年来,许多无性系良种被选育并大力推广。在选育和推广茶树良种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抗性以及不同抗性品种的搭配,充分利用优异地方品种本身和优异地方品种的抗性基因,尽量避免生物间协同演化对抗性的不利影响。

3适时翻耕,合理除草

土壤不仅是很多天敌昆虫的活动场所,而且是很多害虫越冬越夏的场所。例如,刺蛾类在土中结茧、尺蠖类在土中化蛹、角胸叶甲在土中产卵,并且很多病害的叶片也掉落在土表。适时翻耕可以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方便天敌入土觅食,并将土表的病叶或害虫卵深埋在土下,使其腐烂,而且夏季的高温或冬季的低温可将暴露在土表的害虫直接杀死。翻耕通常在秋末结合施肥进行;丽纹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结合除草翻耕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必须以人工翻挖的方式彻底清除,而对于不会对茶叶生产产生经济危害的一般杂草,则不必除草务净。茶饼病、茶白星病危害严重的茶园,可配合使用腐殖酸、增产菌等进行叶面施肥。

4合理修剪,控制枝叶上的病虫

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是多方位的,例如,小绿叶蝉、蚜虫、茶细蛾、茶饼病、白星病、芽枯病等主要发生在表层的采摘面和中下层的幼芽嫩梢上;很多蛀干虫、蚧类、地衣、苔藓等主要发生在中下层的枝干上;而云纹叶枯病、藻斑病等主要发生在成熟的叶片上。寄生在枝叶上的病虫,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剪去。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对抑制小绿叶蝉、茶细蛾很有好处。蓑蛾类初孵幼虫有明显的发生危害中心,通过轻修剪可将群集在叶片背面的虫囊剪去,而在蓑蛾大发生后期,枝干上的虫囊则需通过重修剪才能剪去。介壳虫、黑刺粉虱危害严重的衰老茶园,可以进行重修剪甚至台刈,彻底清除茶丛中下部枝叶上的病虫。

5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

芽叶营养丰富,是茶叶采收的对象,但也是茶树病虫发生较严重的部位。多种危险性病虫害,如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附线螨、橙瘿螨、丽纹象甲、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都主要发生在幼芽嫩梢上。采摘既可以恶化这些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的营养条件,又能够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减少病害的侵染寄主。例如,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均刺吸新梢芽叶的汁液,卵也产在新梢表皮组织内,通过及时采摘,防治率可达到90%以上;食叶性害虫喜欢取食幼嫩的叶片,如茶尺蠖、茶毛虫等,及时采摘也可抑制它们的发生。采摘要按照采摘标准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并尽量少留叶。对于病虫芽叶,要实行重采、强采,但不要和正常芽叶混在一起。如果春暖早发,要相应提早采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