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8099600000013

第13章 马铃薯的露地栽培(4)

(2)出苗后的管理秋薯与春薯相比生长季节短,没有明显的从茎叶生长到块茎生长的转折期。秋分前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对茎叶生长有好处;秋分后温度变低、日照时间变短,对块茎生长有好处,茎叶不易徒长。所以,对秋薯的管理在于尽快促进发棵。出苗后团棵前连续追2次肥。浇水和中耕同步进行,要见干见湿,使土壤疏松透气。与中耕相结合培宽并加厚垄土以便根系和茎叶更好生长,秋薯秧、薯比值为0.5~0.8(春薯的秧薯比值是0.9~1.2)。很明显,与春作秧棵相比,秋作的生产效率要高很多,这就说明了秋薯促秧是很重要的。在华北地区,应在秋分前后,通过勤浇水肥与中耕及时促成茎叶。假如天气多阴雨,茎叶生长过于旺盛。白露之后温度逐渐降低,日照时间慢慢变短,对结薯和薯块膨大有好处。所以,秋薯出苗后的田间管理要以发棵为主,增加茎叶生长量,增加叶片有效生长时间和功能。查苗补苗要及时,培土扶垄。如果碰上干旱,要及时浇水,供水充足。注意预防病虫害,降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

(3)结薯期管理土温和气温慢慢变低,日夜温差变大,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变少,故此时垄土不干不浇,否则土温变低,垄土板结闭气,反而对块茎膨大不利。

§§§第三节南方二季作区的露地栽培

(一)合理轮作,精细整地

为了减少生长期间的病害,不要将马铃薯和茄科类作物轮作。要精细整地,如果前茬是晚稻,要在收前半个月开沟放水,收获晚稻后,将土壤翻犁、耙碎,然后做畦。畦在各地的规格有所不同,要让畦面有细碎平整的土壤,但为了避免土壤板结,也不可过细,以防透气性不佳。

(二)播种技术

南方二作区有多种栽培形式,各地播期也不相同。秋播期通常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冬播期是翌年1月初至1月下旬。播种期要根据各地的栽培习惯和气候条件而定。因为栽培季节和畦的规格不同,播种密度也会有差异,秋播密度一般较稀,为3700~4600株/亩;冬播密度较大,约为5000株/亩。多用穴播的方式,依据合适的株距和行距开穴,穴深为10~13厘米,将基肥施进去,播种薯,在上面盖5~10厘米厚的土杂肥,可暂时不覆土。

(三)种薯选择和贮藏

通常用小整薯进行播种。如果将冬播生产的马铃薯当做种薯进行播种,种薯通常选择重量约为20克的小薯块。由于冬播留种是一季留种两季用,因此在秋播时,种薯贮藏期为5~9月,这一段时间恰好够一般的马铃薯度过一个休眠期,可以带芽播种。不过假如将种薯用于第二年冬播,经过从5月至12月底的长期高温贮藏,马铃薯早就发芽,播种时应将老芽掰掉,再发出新芽才可以播种。假如种薯在低温的冷库中贮存,就要在种植前半个月取出种薯,放在阴凉的地方,促其迅速萌芽,以保证出苗整齐。

如果选择季赶季的留种方式,将秋播生产的薯块当做冬播的种薯,由于要通过播前催芽来解除休眠,因此常选用大薯块切块播种(催芽方式参见中原二季作区的方法),不过将冬播生产的薯块当做秋播种薯时,依然选用小整薯播种。

(四)田间管理

秋播马铃薯出苗时间为播种后7~15天,冬播则为25~30天。幼苗出土后要立即盖土,然后间苗。秋播则每穴留2株苗,冬播则每穴留3~4株壮苗。

间苗之后马上施壮苗的肥料,然后每过5~7天追1次肥,共需5~6次。追肥方式有在株旁穴施和在行间开沟施肥。总施肥量(包括基肥)为人粪尿1500~3000千克/亩、农家肥1500~2500千克/亩。假如天旱,要和追肥相结合穿插进行灌溉。在植株封行后,也就是秋播45~50天后、冬播60~70天后,停止追肥。

如果追施人粪尿和氮素多,块茎膨大就快,有的品种的块茎就会开裂,影响鲜薯出口,要注意这点。

苗长到15厘米的高度时,开始进行除草、松土以及培土的工作。第2次松土在15天后进行,此时要浅松土,以防止根受伤。

追肥、松土时不要伤到茎叶。

(五)收获与贮藏

通常在2月初收获用于出口的商品薯,为了避免块茎表皮受伤,在收货时要用筐装运,收货时间还要选在晴天。最好能边收获、边分级,分开大、小块茎。出口的一级薯块,不但要完整、没有损害,而且每块还要超过150克。贮藏环境要选在黑暗的房间里或者有遮光物的筐里,随时准备售出。绝对不能将收获的薯块长期放在明亮处,因为块茎表皮见光容易变绿,还会出现茄碱,降低品质。

§§§ 第四节西南单双季混作区的露地栽培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又叫做西南山区垂直分布区,此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西部山区、湖北西南、西北部山区以及西藏,气候悬殊、地形复杂。该区一季、二季栽培均有。一季作栽培是一年一熟的单作制,大多在西南的高寒山区;二季作栽培是一年两熟制,这是因为其所在地区为无霜时间长且气温高的西南山区中山、低山地带。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可以参考北方一季作区、南方二作区和中原二作区的不同栽培模式。在此只介绍西南单双季混作区马铃薯高产栽培要点。

(一)选择品种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要选择休眠时间短、块茎迅速膨大、结薯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早熟脱毒的马铃薯品种,比如合作88、川学56、新芋4号、鄂783-1、南中552、鄂马铃薯1号、安薯56以及鄂马铃薯3号等。

(二)切块催芽

春播每亩约需要120千克种薯,播种前把种薯置于15~20℃的黑暗条件下进行春化处理。播种前20~25天将种薯切块,每块重25~30克,有1~2个芽眼。将种薯切块后,用甲霜灵和500倍多菌灵对种薯杀菌,以防播种之后发生烂种现象,以便安全出苗。

(三)选茬整地

马铃薯忌连作,在西南地区尤其注意,因为种过马铃薯的地块中,收获时不免在土壤里留下少量薯块,就算是在高海拔地区,通常冬季土壤冰冻层也不会大于15厘米,残留的薯块不易冻坏,次年又能萌发长成新植株,俗称“隔生洋芋”.任何马铃薯病害都可以通过带病种薯进行传播,带病的隔生马铃薯当然也不例外。青枯病、粉痂病以及有晚疫病卵孢子的地块,能通过土壤传播。此外,与一般作物相比,马铃薯对土壤肥力的反应更敏感。所以要使马铃薯高产、稳产,应和豆类、禾谷类等作物轮作。

马铃薯的根多分布在耕作层中,又因为是地下结薯,需水肥量又多,因此就更要求有一个深厚且疏松的土壤环境。所以在耕作上一定要深耕细整来加厚土层,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气性,加快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以促进土壤风化和分解肥料,使土壤中的有效成分增多,提高耐旱性和耐涝性,以确保马铃薯植株良好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深耕的办法:一种是套耕,就是后边的牛跟着犁沟再耕一铧;另一种是机耕。要及早深翻土地,这样就能增加土壤风化时间,还对来年减少虫、病和杂草有好处。山区雨水多,要尽量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壤,开好腰沟、厢沟、围沟,确保沟沟相通,明水可排,暗水可降,以防淹涝。

假如土壤过于湿重,不但会对高产不利,而且还会降低块茎的品质。如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湿度太大,就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易使薯块腐烂。

(四)适时播种

西南春播马铃薯适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如果太早播种,幼苗容易冻伤;太晚种植,薯块膨大期就会处在多雨高温期,地上茎叶容易徒长,对薯块养分的积累产生影响,最终严重减产,同时薯块易感染病害或烂薯。按20厘米的株距开沟播种,在沟内将薯块芽朝上摆好,每亩用120毫升50%乙草胺或100毫升72%都尔,对40~50千克水,喷洒均匀后马上覆膜,以预防杂草丛生。

(五)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播种20~25天后幼苗陆续顶膜,在晴天及时破孔引苗,还要用细土盖住破膜孔。

(2)中耕培土为避免薯块露出地面,分别在现蕾初期、开花初期培一次土。

(3)肥水管理播种后要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出芽有利;苗出齐前不可灌水。与墒情结合,分别在现蕾期、开花期和薯块快速膨大期灌一次跑马水,不让沟底有积水,尤其在收获前15天不可灌水,注意清理排水沟,确保薯田没有积水,还要在开花初期每亩追施10~15千克尿素,为防止块茎腐烂、不影响薯块贮存,收获前5~7天再不要灌溉。另外,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叶面喷施2次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预防早衰。

(4)抑制徒长如果植株在现蕾开花阶段有徒长趋势,每亩用20~25千克15%多效唑对40~50千克水喷雾。

(六)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晚疫病、病毒病、蚜虫、地老虎以及蛴螬等病虫害。具体防治技术参见第七章。

(七)适时收获

地上部植株在马铃薯薯块成熟后不会再生长,基部叶片掉落、茎叶变黄时就可以收获,也可以依据市场随时刨收。收获时要注意在高温和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用锄头挖收薯块,并分级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