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8098900000027

第27章 之二

“原文”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对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译文”

所以谋划国家事务的人,就应当审察形势变化;向君王献说陈情,就应当详细揣测实情;谋略计策、考察情欲必然要用这种策略。懂得揣术的道理并加以运用,就可以达到“贵”、“贱”、“重”、“轻”、“利”、“害”、“成”、“败”各种目的,这都是运用揣术的结果。所以虽然有古圣君王的法则,极高明的智慧谋略,不采用揣情的方法,那些隐藏的实情就无法获得。这是谋略中最大的原则,是进行游说的基本规律。常有事件发生在人的心中,人却不能预知。在事情发生前就察之,是最难的。所以说揣情最难把握,就是说的最难掌握时机。所以观察昆虫的飞动,都有其利害关系存在,可以使事变发生。发生事变,都会有细微变化预示形势的发展。这些揣情的方法要经过加工整理成华彩辞章,在以后论述。

“事典”

刘备有备无患

曹操当了汉朝的丞相,权倾朝野,但他并没有感到权力的快乐。他知道,他还有很多潜在的和公开的强大对手,在威胁着他的霸业,甚至生命。

刘备就是其中一个。

刘备对他构成威胁,并不因为他是名闻天下的皇叔。皇亲国戚他见得多了,多半是草包,要不就只会夸夸其谈。在他看来,刘备心机深沉,雄心勃勃,却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没事的时候,和人一边谈话,一边编着草席。曹操知道,这种人最难对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又善于笼络人心,手下的战将关羽、张飞,不但骁勇善战,又都对他忠心耿耿。最让曹操担心的是,刘备一旦和宫中密谋,借皇帝之名,号令天下,事情就难办了。

于是,曹丞相就去看望刘皇叔。

“皇叔,你在忙些什么?”曹操见刘备戴着草帽,在太阳地里浇菜,感到奇怪。

“哦,原来是丞相来了。失迎失迎。”刘备说,“丞相请看,我种的菜长得还不错吧。”

“想不到皇叔还有这份闲情雅致。”曹操说,“我这里有一瓶好酒,又见枝头梅子青青,不忍心一个人独自享用,特地来找皇叔一同喝酒聊天,岂不快哉!”

两个人青梅煮酒,边喝边谈。谈到天下大势,这时阴云密布,下起了雨。曹操就说:

“天下的英雄,就像腾云造雨的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乘时变化,皇叔见多识广,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吧?”

刘备赶紧说:

“我肉眼凡胎,哪里识得英雄?”

曹操大笑:

“不要太谦虚了。没有见到,说说名字也好。”

刘备想了想,说:

“准南袁术,兵多粮足,算得上英雄吧?”

曹操笑着说:

“他是坟中的枯骨,我早晚会抓住他。”

“袁绍是四世三公,虎踞冀州,手下又有很多能人,应该算一个吧?”

“他样子凶,胆子却很小。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算不上,算不上。”

“刘表呢?他可是名称八骏,威镇九州啊。”

“不过是有名无实罢了。”

“孙策怎么样?”

“借他父亲的威名,也不算。”

“刘璋呢?”

“在我眼中,他不过是一条看门狗。”

“张绣、张鲁、韩遂这些人怎么样?”

“碌碌的庸人而已。”

刘备叹了口气:

“除了他们,我真的不知道有谁了。”

曹操正色说:

“真正的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说:

“说得不错,可谁又能当得上呢?”

曹操用手指着刘备,然后又指着自己,说:

“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

刘备大惊失色,手中的筷子竟然也掉在了地上。正好一阵滚雷响起,刘备从容俯身拾起筷子,自嘲说:

“一声雷响,就把我吓成这样!”

曹操看着他:

“大丈夫还怕打雷?”

刘备说:

“圣人说迅雷风烈,必有大变,哪能不怕。”

刘备借雷声把这件事情轻轻地掩盖过去,但却出了一身的冷汗。

中堂误恼杨巴巧脱身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不乏用巧言金蝉脱壳之事,比如,清末年间,李鸿章出巡天津,知府大人为了巴结讨好,特意叫一个杨巴的人为李鸿章献上茶汤。杨巴恭敬地将茶汤捧到李鸿章面前的桌上,然后悄悄退下,垂手而立,准备听赏。

李鸿章正要品尝这津门名品,岂料目光一落碗中,面上顿起乌云。“啪”地一声将一碗茶汤摔在地上。在场的官员全都吓懵了,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啥犯怒?可杨巴心里明白:李中堂没有喝过这等茶汤,当然不知浮在汤面的是碎芝麻,因而误以为是掉进碗中的脏东西了。否则,何必大发其火呢。

但是,难题来了。若杨巴说那是芝麻,不是脏东西,岂不是暴露了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见识吗?如果不加解释,那就等于默认是要给中堂大人难看。怎么办?

只见杨巴以头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高声叫道:“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请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一次,往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迭连声的响头。

李鸿章一听,如梦方醒,知道自己刚才鲁莽,幸而这个聪明的杨巴保全了面子。不觉心中大喜,说:“不知者不为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但你煲茶汤的手艺炉火纯青,名满津门,来人呀,赏银一百两!”

杨巴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急中生智,采用金蝉脱壳之计,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同时也为李鸿章保全了面子。

顿弱游说归秦

秦王想召见顿弱。顿弱说:“我恪守自己的节操,不愿参拜大王。大王如允许我不参拜,就可以会面;否则,我不见大王。”秦王只好答应了他。

顿弱参见时对秦王说:“天下有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也有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还有无其名也无其实的人,大王知道吗?”

秦王说:“不知道。”

顿弱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是商人:他们没有耕田种地之劳,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这就是说他们有其实而元其名的原因。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是农民:他们地一解冻就耕地,背朝烈日锄地,却无颗粒积蓄,这说他们是无其实而有其名的原因。无其名又无其实的人,是大王。大王身为万乘之尊,没有孝道的名声;太后有千里封邑,却被幽禁,这是没有尽孝道之实呵。”

秦王勃然大怒。

顿弱面不改色地接着说:“山东有六个诸侯国,大王不将威严施加给他们,却施加于自己的母亲,我认为大王的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忍住气的秦王说:“山东六国有可以兼并掉的吗?”

顿弱说:“韩国,是天下的咽喉,魏国,是天下的胸腹。如果大王能资助万金,让我东游韩、魏两国,我一定会让他们的大臣入朝秦国,这样,韩、魏就会服从秦国。只要韩、魏服从秦国,天下诸侯就可以兼并了。”

秦王说:“我的国家很贫穷,恐怕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顿弱说:“天下形势变化很快,不是合纵,就是连横。连横成功则大王称帝,合纵成功则楚王称帝。大王称帝,天下人都奉养大王。楚王称帝,大王虽然有万金,也不能占为己有。”

秦王说:“好吧!”便给了他万金,让他到韩、魏去游说。

顿弱果然将韩、魏的将相都请到了秦国。然后他又北游燕、赵,赵王杀了骁将李牧。齐王来到秦国朝见,赵、韩、魏、燕四国都跟着来到秦国。

未出茅庐,三分天下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政治日趋黑暗,赋税极其繁重,刑罚极其苛刻,张角在冀州率黄巾军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东汉王朝的统治也土崩瓦解,各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听中央政令。曹操又胁迫献帝迁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至此,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此前,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占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其后又北征乌桓,取得很大的胜利,为南下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而孙权经过父兄和自己的三世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长江中游的荆州地区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上游的益州地区属于刘璋的势力范围,这两个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其军力也不足与曹操抗衡。此外,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汉中(今陕西南部)的张鲁和凉州(今甘肃)的马腾、韩遂等人。刘备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但是他的兵少,而且又没有地盘,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他虽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刘备是“人中之龙”,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为了改变到处流浪的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他对诸葛亮说的“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就是他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现了他问计的诚恳态度。诸葛亮遂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了非常兴奋,遂邀诸葛亮加入自己的队伍,并重用为军师。

诸葛亮的策略是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刘备的最终目标是“信大义于天下”即兴复汉室,他的主要敌人自然是北方的曹操集团。但曹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以弱为强”,其地位日益巩固。诸葛亮看出了它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又在这个结论之前着一“诚”字,强调了要尊重这个客观实际的意思。既然如此,能不能向东发展呢?诸葛亮又认为,向东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东方的孙权集团是当时长江以南的最大割据势力,它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但它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必须时时防范对方的进攻。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为援”,就是把孙权集团当作反曹的同盟者或牵制曹操集团的力量。

向北、向东发展都不可能,那么向西、向南发展是否可能呢?由此就引出诸葛亮的第二个基本估计。第二,在诸葛亮看来,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他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历经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就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最后诸葛亮还看到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夺取荆、益二州的计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第三,在诸葛亮看来,夺取荆、益之后,应当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把曹操集团孤立起来,使它两面受敌,这样形势就会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诸葛亮的这番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一目了然,曹、孙二者现在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尽管刘备目前处境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灌婴的屈从

公元前180年,西汉吕太后死去。当时,诸吕专权,想篡夺刘氏江山已很久了。

齐王刘肥看出了诸吕的野心,一待吕后安葬之后,他便召集心腹手下说:“奸人当道,国将危矣,我想起兵讨逆,还望你们为国出力。”

心腹手下没有异议,刘肥立即写信给刘氏诸侯王,控诉诸吕的罪行,并亲自率兵攻打吕氏诸王。

刘肥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师,相国吕产十分惊慌,他对吕禄说:

“刘肥乃汉室宗亲,他带头闹事,恐怕其他刘氏诸王也不安稳,这件事该如何应对呢?”

吕禄说:“我们掌握朝政,执掌南军、北军,自不用怕刘肥了。以我之见,我们应该即刻发兵讨伐,消灭刘肥,以绝其他刘氏诸王之念。”

汉朝元老重臣灌婴被委任为讨伐刘肥的主帅,吕产、吕禄还当面对灌婴许诺说:

“你德高望重,战无不克,朝廷命你出征,相信一定灭掉逆贼。回师之日,朝廷会更加倚重于你,决不食言。”

灌婴无奈领命,心中闷闷不乐。有人劝他不要挂帅,说:

“刘氏乃高祖之后,他们看不惯诸吕所为,怎能算逆贼呢?你此去无论成败,都将背上助纣为虐之名,应当力辞不就啊。”

灌婴说:“诸吕势大,如果我当面抗命,我死事小,误国事大。他们改派他人,势必有一场大的厮杀,而我却可借机行事,消此巨祸。”

灌婴作出积极备战的样子,诸吕都对他不疑。吕产的一位谋士担心灌婴不忠,于是他向吕产说:“灌婴忠心汉室,为人正直,他这样痛快领命,不是很可疑吗?万一他中途有反,我们就被动了。”

吕产不以为然,他傲慢地说:“我们吕家权倾天下,识时务者是不会和我们做对的。灌婴在朝日久,此中利害他自会知道,有何担心呢?”

吕产的谋士说:“灌婴一旦领兵在外,我们就控制不了他了,难保他不会生变。为了安全起见,大人当派心腹之人征讨才是。”

吕产自恃聪明,拒不接受谋士的劝告。

灌婴率兵到达荥阳,传命就地驻扎,不再前行。不知情的将领追问灌婴原由,灌婴以各种借口搪塞。私底下,灌婴召集心腹说:

“诸吕存心篡汉,我们身为汉家臣子,决不能听命于他们。我现在将大军引领在外,就是威慑诸吕,诸吕都是色厉内荏的小人之辈,有我们在,我想他们是不敢妄动的。”

灌婴驻扎荥阳不动,诸吕果然慌乱起来,吕禄催促吕产谋变,吕产却说:

“灌婴大军在外,已是我们的敌人了,他这个人善于打仗,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啊!现在形势大变,于我不利,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诸吕有了顾忌,灌婴趁机加紧联系刘氏诸王,准备合力讨伐诸吕。他在给刘氏诸王的信中说:“诸吕不怕天谴,却怕眼前的祸患,对他们只有合力同心加以讨伐,才是救朝廷的唯一途径。他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他们抱有幻想,心怀观望。”

刘氏诸王深受触动,暗中响应。与此同时,京师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也联起手来,在未央宫捕杀了吕产,继而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安定了汉室江山。

摩,意为揣摩,它是揣篇的姊妹篇。本篇中介绍了从内心情感变化揣测实情的具体方法。揣摩首先要在隐秘中进行,从内在情感与外在符应的变化中,探究奥妙。就像善于垂钓的人面临深渊,以饵投之,必得鱼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操钩钓鱼者有之,偷了饵食而不上钩者也有之。在“钓”与“反钓”中谁能取胜,就要看智慧的高下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能合理地运用揣摩之术,你就必将“钓”到欲得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