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8095400000093

第93章 三思而后行

“原文”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②可矣。”

“注解”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曾为执政之卿,“文”是他的谥号。

②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以后,才去做。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边读边悟”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却认为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可能是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孔子才建议他不要三思。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生活中,如果顾虑太多,往往就会错失良机。所以,对于做事比较毛躁,总是考虑不周全的人,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但也不能让三思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机会眼睁睁地溜掉。我们应明白:三思是为了让我们的行动更周密、更周密,让我们的成功更有把握,而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大宋至和三年(1056)正月,宋仁宗正在朝廷接见大臣,突感身体不适,一下子就病倒了,左右宫人赶忙将皇上扶进宫去。

这件事发生得有点突然,朝中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就借此机会,生出一些事端来。北京京留守贾昌朝,平时就憎恨大臣富弼,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弹劾他,这时刚好富弼采纳了朝士李仲昌的建议,从澶州商胡开挖了六漯渠,把黄河引向横垅旧道。贾昌朝就说富弼乱动水土,冲犯了圣驾。暗中勾结内侍武继隆,鼓动司天监两名官员,在大臣聚会之时进行公开声明,朝廷不应当在正北方挖穿黄河,以致冲犯了圣上的玉体。

宰相文彦博心里清楚这是在无事生非,要找借口整富弼,但当时的人都相当的迷信,他想制止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过了两天,武继隆又教唆司天监的两名官员递上奏折,要求皇后一同听政,等到奏折送到文彦博手里,文彦博翻了一下,就放在怀里,也没向大家公开,脸上却显露出快乐的神情。

事后,他把那两名递状的官员传来,责问他们:“今天你们是不是提了什么建议?”

“是,是。”两人慌忙答道。

文彦博说:“司天官主管天象。天文发生变化,这是你们应当向朝廷申明的。然而你们却讲什么皇后一同听政,这算什么天象呢?朝廷大事,司天官怎么能随便参与评论?就按这一条,你们两人都犯了杀头之罪,并且要诛连九族。”

两人听罢,吓得面如白纸,浑身颤抖。

文彦博又从容地说:“依我看你们是因为愚蠢,才做出这种发狂的行为,我不忍心治你们的罪,从今以后再不能这样了。”说完,命令两人退出去,文彦博这才把奏章拿出来给大家看。

大臣们看后都怒不可遏,纷纷说:“小小奴才也敢如此进谗言,真是胆大包天,为什么不将他们杀掉呢?”

文彦博说:“一杀了他们,事情就传开了,必然会惊动后宫,事情反而难办了。”大臣们都叹服道:“高,高。”接着就派人去测定六漯渠的方位,文彦博就指名让那两位官员亲自测度。

武继隆怕事情泄露,请求文彦博另派人去。文彦博暗示他说:“他们两位本来没有那个胆量,都是因为背后有人教唆才胡说八道的。”一句话点到武继隆的痛处,于是武继隆再也不敢说什么了。两人到了六漯渠,视察了一番,由于害怕被治罪,回朝后急忙改口说:“六漯渠在东北方,不在正北方。”

不久仁宗的病也好了,朝廷这才得以风平浪静。

因此,凡事三思而后行,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才能最终把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