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8081200000006

第6章 经商不理财,等于瞎胡来——财务管理是中小公司发展的基石

1.建立合理的财务机构

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一个精明的财务机构。

在建立财务机构时,首先必须赋予财务部门较大的权力。财务部门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职权,是一个独立运作的部门。在国内外许多大企业中,财务总监的排名都仅次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财务部门拥有较大权力,它的工作就不会受其他部门干扰,它才能发挥独立的审计职能,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也才能由财务部门来评价,受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检验。

其次,必须注意保持财务部门与其他生产、经营部门联系的顺畅性。财务部门不能脱离其他各部门而独立存在,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种经济数据完全来自于采购、制造、销售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经济活动。因此,财务部门要能经常地反映这些部门业务活动的发生额。

建立财务部门,要遵循以上两个原则。在选人时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负责财务管理的经理必须懂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公司是在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营运的,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营利,所以财务经理应该懂得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及其对公司营利的影响。财务经理也应懂得基本的市场运作原理,资源优化配置原理,特别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概念,因为这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②财务管理与会计部门紧密相关。会计账目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信息来源,公司的一切活动、营运情况都通过会计账目来表现。基本会计账目是资产负债平衡表、损益说明书和现金(流动资金)账。财务经理需要特别关心现金账,因为现金流动直接关系到公司投资与融资决策的可行性。

③财务经理必须熟悉本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方法与渠道。因为产销的变化要求财务管理的相应决策及这些变化对现金流的影响。此外,财务经理还应该懂得一些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财务决策是很有用的。

一般说来,公司的财务部门可分为会计和出纳两个模块。会计负责会计部门: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税务方面和一些通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出纳主要监管资金的流动,包括资金的获取、监管和支出。

2.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

公司在选定好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之后,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来管理、监督和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

(1)建立账目制度

为了公司的管理和评估之便,保证公司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就必须建立账目制度。应该从哪些账目着手呢?下面各项是每个公司共有的账目:

①盈亏统计表。

②决策表。

③现金流转表。

④预算表。

⑤销售额表。

⑥成本和价格分析表。

⑦票据。

精明的老板会不断审查这些账目,并有计划、有标准地做好管理。如果销售额、盈亏统计等账目要给员工看,最好以数字的直观形式展现出来(如用表格、图文),这样会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员工了解账目。

(2)建立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对商务的“健康状况”做定期检查,包括盈亏统计、决算表、基金来源和基金用途等。财务报告通常是给外界如银行、股东、投资者和关键的供货商提供的,他们会通过比较来分析企业的进展状况。外界对这些结果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每份报告都必须做得精确细致。你还得确保报告是定期做出的,因为你定期地需要它们。正常情况下,这些报告由公司内部每月做一次,每年再由外界公司复查一次。外界公司的这种复查报告被称作“复查财务报告”。

一般来说,月报告要在每个月末后的15天以内做出,审计报告要在每个年末的90天以内做出。如果库存量较大,实物库存的计算也许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正常情况下,15 天应该足以做完事情。聪明的经理会要求得到一份内部账目的草拟报告,这个报告要在正式的报告之前出台,因为他们要事先审定并提出一些疑问,然后才能把报告提交给各处。

每月做出财务报告后,重要的是进行分析比较。以下分析是必须的:

①把当月财务与预算相比。

②把当月财务与前一年同期财务相比较。

③这样的分析可以让你认清形势,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目标。

3.建立短期财务报告制度

短期报告是快速、及时的内部报告,它有助于公司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它不需要精确,只要比较准确就可以,但要相当快速。

短期报告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变量,包括:

①日销售额。

②银行的现金数额和你账本上现金数额的对比。

③产量的增长。

④库存水平。

不管是什么项目,如果需要尽快得到信息,创业者都应该安排公司建立定期的短期报告制度。而且,公司管理者不要被每日应接不暇的信息包围,因为他需要的是重要的信息,他只需要注意看日销售额。

下面为使用短期报告提出几点建议:

①通常将周末的日期划掉,这样可以快速地做更多的与往年的相应星期的比较。因为每年的日期各不相同,但星期相同,所以比较时只比较星期,而不比较日期。

②在星期下面画线,这是做比较的一种快速简捷的方法。

③有时在预算中做出供求比较的一栏,可以加速对当日情况的分析。

④有时在报告中做出每星期比较的百分比一栏,这样便能一览无余。

4.创业者必须熟悉的“三表”

“三表”即资产负债平衡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是创业者进行财务管理,所必须熟悉的。

(1)资产负债平衡表

资产负债平衡表反映的是各个期末(月末、年末)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和企业所有者所享有的权益,它能够总括反映企业在该日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平衡表分析:

①资产负债平衡表反映的是某一时刻公司的财务状况,反映该时刻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怎么样。

②它是一个“均衡”表,表示公司拥有什么、负担什么。公司所拥有的称为资产;所负担的称为负债或股东权益。二者之间不允许出现偏差,因为任何一笔负债或股东投资都会增加企业资产,而任何一笔资产都要来源于负债或归属于股东收益。会计原理的基本公式即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均衡”思想。

③平衡表中的数据都是按原始成本计算的,而不是按资产的市价来计算。

④平衡表上所反映的只是具有货币价值形式转移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的经理某日与客户达成了一个对企业发展有决定意义的意向共识,但这一活动由于不能用货币数字来表示,所以无法计入平衡表。在可以计入平衡表的各项业务中,每一笔都要在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方面发生等额的反映。如公司从银行取得一笔贷款,这表明,公司在增加了资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同一金额的负债。

⑤将资产负债平衡表上各项目和期末数、期中数进行对比,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走势,分析不同时期财务状况有什么变化,财务状况是否趋于好转。

⑥资产负债平衡表上的信息还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将在本章的后部分进行介绍。

(2)损益表

损益表是反映公司一段时间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损益表分析:

①损益表不同于平衡表,它通常反映公司一年、一季或一月的营运状况。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损益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情况,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分析企业盈亏增减的原因,预测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

损益表是一种递进式的层梯表,业内人士戏称为“剥皮表”,即由销售额减去成本得出毛利,再由毛利→营业收入→税前利润→税后利润→纯利层层推进,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环节的损益情况,尤其可以看出各环节的费用情况,这有助于改进公司现行的管理工作。比如,公司的毛利很高,但利润额却大幅下降,那就说明公司的行政管理费用过多了,有必要考虑精简机构、理顺业务环节、裁减办公用品预算等。

②有一些支出并没有发生资金的流出,只表现为应付账款,但在下一期就会表现出来。

③要分清业主的报酬与员工的报酬。员工的报酬(如工资、奖金、补贴)应算作费用计入成本,而业主的所得却要从纯利中支出。

④现金收入和赊销收入都属于营业收入。

(3)现金流量表

欧美工商界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现金为王”(Cas his the king)。如果说资金是人体的血液,那么现金便无疑是血红蛋白了。“生命在于运动”,企业的生命在于循环和周转,而现金无疑是企业最基本的周转条件。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许多公司账面上的营业收入、利润均很丰厚,但却多为呆账、死账或者凝结在无用的固定资产上。因此,在创业之初,千万要注意资产的流动性,密切关注现金的流动。

现金,一般指活期存款和现钞的总和,还包括一些可随时变现的短期证券。受宏观形势、银行坏账、企业三角债等现象的影响,中国企业目前对现金是十分宠爱的,许多企业产品都订有现金结算和其他方式结算两种价格,一些重要材料、紧俏商品更是只青睐现金。现金对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随时可用,方便迅捷;二是可以进行一些私下和内部的交易。尤其在企业希望对自己的客户关系加以保密时,现金将无疑是最为方便的了。

现金流量表分析:

①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只能表现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但并不能表现企业具体的现金情况。

②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之内现金的来源和应用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经营活动现金收支、投资活动现金收支与融资活动现金收支。

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包括:股票投资的现金股利、对外贷款的利息、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报酬费、应得的赔偿或保险费等。支出包括:购买生产资料、购买管理用品、工资报酬、购买社会服务、纳税、支付利息和其他现金支出。

投资活动现金收入:出售固定资产(如设备、厂房、土产)、出售投资证券、回收对外投资等。融资活动现金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对外发行股票、对外发行债券等。支出包括:归还借款、回购股票、回收债券、支付利息等。

③要注意公司的现金流入来源于哪些方面,是主要来自日常经营活动的创收还是来自对外的借贷?虽然公司需要对外借贷,但毫无疑问,如果现金的流入多是由创收和自身积累,这要可靠得多。

④注意公司现金流入流出的比例。如果连续几个月都是净流出的话,那无论如何都应警惕了。

⑤对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规模有一个清楚的估计。观察公司在现实情况下,流动资金是经常有余还是不足。有余的话表示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应提高利用率,扩大收益;不足则显示出现有经营活动不够流畅,有僵化之处,企业营运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⑥注意营运资金应保持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这样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不要过多提走公司新增的流动资金。

⑦在对待具体的业务项目上,可以分析该项目何时能开始现金的净流入;何时这些净流入可收回投资;何时产生净利润;其投资规模、利润规模和回收周期之间的关系如何?

⑧如果企业营运资金比销售营收增加得快,则要具体分析原因:如是历史原因,则要编制一个跨度期较长的损益表比较;如在公司创立初期,则属正常情况,应尽快使公司走上正轨;如在公司运行期,则更要注意公司的资产结构和借贷资金的使用效果。

5.学会进行财务分析

在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时,应把前面所列的三大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加以整理和计算,提取其中的财务比率。道理很简单:单是绝对的数字难以反映真正的信息,所以在财务分析时,经常要以“率”为镜。

创业者要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要弄清公司收益率的指标。

公司收益率是指公司收益方面的比率,一般有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

(1)利润率

利润率=纯收入/销售额

利润率是最基本的经济指标,它反映的是公司平均每次业务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比例,因此为公司制订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2)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纯收入/总资产=(纯收入/销售额)×(销售额/总资产)

我们看到,前者是利润率,而后者是资产周转次数。因此,在制订公司利润率的时候,一不要贪多,二还要考虑一下周转速度,“薄利多销”就是这个问题。

(3)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纯收入/股东资本

资产=负债

股东资本,所以资本收益率一般是要大于资产收益率的。举债经营是一种风险性的行为。首先,要为之支付一定的利息;其次,公司创办者要进行财务分析,应弄清楚债务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再者,还债的压力也会使企业步履维艰。当借债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的行为就会受到外在的钳制。债务结构历来被用来判断企业的风险性,超额负债是一种不稳定的财务结构。因而,公司创办者和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关于企业负债情况的财务比率。

(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偿还全部债务所需动用的资产程度。数值越低,表明公司举债规模相对越小,偿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就越小。当资产负债>100%时,是一个理论价值,即我们常听说的“资不抵债”。此时的公司如仍无发展前景,便难逃破产的厄运了。

(5)流动负债率

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资产×100%

流动负债率反映的是偿还流动负债所要动用的资产规模。

(6)长期负债率

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100%

长期负债率反映的是长期负债所要动用的资产规模。

再次,公司创办者进行财务分析还应通晓公司运转能力的各项指标。

(7)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额/应收款×100%

但由于结算体制的差别,为了准确反映问题,中国企业多应用以下的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其中,赊销收入=销售收入总额-现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期末应收账。

应收款的回收率和回收速度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首先,资本是有时间有价值的,要蒙受利息的损失;第二,“燃油”不足,公司的运转现状难以维系;第三,资金的缺乏会浪费机会成本,有可能导致坐失发展良机。

(8)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库存×100%

其中,平均库存可以是期首库存与期末库存的算术平均值,也可是每天库存量的等权平均。库存周转率的数值表示1元的库存可以支持多少元的销售,因此,该比率更多地反映了企业销售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的库存周转率过低,就必须要改组销售队伍,拓展营销渠道了;或者因为产品在适销对路上有问题,有必要采用多种营销手段,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改进产品性能,以适应市场;或重组生产力量,进军新的市场,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如何,此时盲目加大生产,将是极不明智的。因为产品销路是企业的生死之机,是企业生产行为的指针,一旦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情况,必将悔之不及。

6.财务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相同资产却有不同价值的情况。对此,创业者在财务决策时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

时间的问题是财务统计上一大难点,这里只讲讲折旧和通货膨胀两个方面。

(1)折旧

创业初期,公司购进了大量固定资产。很多创业者在估算经营情况时,往往会忽略固定资产的消耗,尤其在经营开始最初半年或一年内,许多创业者的思维模式都是“投资有那么多东西顶着;收入减去成本就是赚的钱”。殊不知,已经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已不是原来的“固定资产”了。越是初期的固定资产,其磨损率越高。会计学认为加速折旧法是一种合理而安全的方法,以五年折旧期为例,采用双倍余额折旧法,固定资产头两年的折旧额为总值的60%多;采用年数和折旧法,头两年要折旧51.2%。所以,创业之初是千万不能忽略这一点的。否则,偏高估计自己的财务状况,就容易产生决策上的误差。

作为决策者,一定要有资产变值的意识。而且,要注意广义上的“折旧”其实都超出了一般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涉及到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公司购买的专利、商誉、拥有的专有技术、商标的使用年限、代理权的年限等,这些都存在“折旧”问题。

会计经常不把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损耗进行“折旧”,而这些资产通常都是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确定待摊年限、如何预提和分摊这些费用,以及如何估算这些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都涉及到公司的重大决策,这可不是简单的会计问题。

(2)通货膨胀

会计工作多是以历史成本为原则的,这在货币价值稳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客观反映问题的。但是,近几年的高通货膨胀率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极大的困难——它可以使新公司资产的市价扶摇直上,也可能使新公司既定的利润率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产生以下的影响:

①低估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水电等生产成本、工资、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组成。如果原材料周转慢,特别是采用先入先出法的企业,其低估的误差相当惊人。而工资费用和管理费用一般针对性较强,不会过于受历史经验影响。在高通胀率下,产品的会计成本必然低于实际售出成本,很容易造成“幻影利润”或者准备资金不足的结果。

②低估企业资产及其折旧。企业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上的各资产项目多是以历史成本登记的,随着货币购买力的降低,各种资产很容易被低估。高通胀率很容易造成低估企业实力的情况。通胀还会引起折旧的不足,因为资产的折旧计提也是按购入时的价格计算的。高通胀率是资产的“腐化剂”,尤其当这些资产过于老化时,如果属于技术密集型,所受影响不大;但如果属于资本密集型,作为一个管理者,就必须把相关行业和价格指数搞个清楚才行了。

③“幻影利润”。利润是每个公司最关心的。营利的规模不但影响到本期的分配策略,还决定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利润通常是由收入减去成本得出的,二者的时间设置并不相同,收入总是落后于成本。有时,二者的“时间差”很大。二者之间的落差就是一种幻影,这种幻影在数量上就是该段时间的货币贬值量。首先,公司决策者不要为这种幻影所迷惑而盲目乐观;其次,在计算各种费用的基数、分配所有者、员工的收益时,应扣除幻影的影响,以免削弱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通胀对公司的影响会因所处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处于制造业、冶金业等固定资产比重高的行业,应当小心谨慎,因为通胀常会让资产结构变得面目全非;如果公司是电子、文化出版、服务业等,则可平淡待之,因为通胀的影响是较均衡的。

最后,公司创办者和决策者一定要注意:在高通胀率的情况下,考虑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时,一定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7.学会预测和计算财务的盈亏

对于中小公司创业者来说,盈亏无疑是他关注的核心。优秀的创业者应是对外“有能为力”的人,他总是趋盈避亏的。盈亏问题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赚了5万”、“赔了3千”这么简单的问题,从盈亏之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多方面问题。

一般来说,亏损的企业多是风险企业。但是,盈利的公司,其经营就一定安全吗?其回旋余地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要先有一个中介点的概念。举例说明:某企业新购机器一台价值10000元,每生产一个零件原料加人工各项成本合计30元,可销50元,即每产一个零件净赚20元,如果该机器只能使用一年,那么该企业是赔还是赚?

毫无疑问,该企业是盈是亏取决于一年中生产并销售了多少个零件,因为每个零件的收益要先补偿机器的代价(固定成本),才能形成利润。如果产销量小,该企业必定亏损;如果产销量足够大,则可盈利。可以肯定的是,中间必有一点使得该企业盈亏持平,我们称这一点为盈亏平衡点(又叫保本点)。

上例中,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可由以下思路得出:

0=利润

0=收入-成本

0=收入-(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0=价格×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产销量)

即0=50K-(10000+30K)

∴K=500(件)

即产销量为500件,销售额为25000元时,该企业收支持平。以此为基点,多销则盈,少销则亏。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上一年度企业销量为510件,销售额25500元,那你该如何判断自己的经营情况?你下一步是否还要重复过去的经营战略呢?

我们看到,虽然该企业有所盈利,但其实却如履薄冰——如果市场略有些风吹草动,产品销量下降10件(500元),企业便会面临亏损。也就是说,该企业的安全性不佳,经理人员是不能高枕无忧的。

人们通常以企业盈亏平衡线以上的回旋余地占实际销售额的比率大小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该比率称为经营安全率。

经营安全率=(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实际销售额×100%

经营安全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越安全,抗风险能力越强;越低则说明企业安全性越差。

8.如何制定公司的经营目标

在制定公司的下一步工作目标时,创业者切不可凭臆测建一些空中楼阁,应先基于经营现状和历史经验,再考虑可行条件,这之中盈亏分析法依然是十分有效的。

下面,先规定几个字母的意义:

K——计划销售额

K1——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F——固定成本

V——变动成本(V′——变动成本比率)

P——利润

假设某公司准备新增一条生产线,固定成本增加20%,该公司为下一期订立的目标利润如为1300万元,那么,要达到多大的销售额才能实现目标呢?

分析:公司销售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利润,如维持变动成本率(V′)不变,则固定成本与利润之和的比率(1-V′)也应不变,公司固定成本增加20%,为1800×(1-20%)=2160(万元),以不变的1-V′可计算出必要销售额K。

K=(F+P)/(1-V′)=(2160+1300)/70.83%=11861.589(万元)

这就是说,公司必须在下一年内销售额达到 11861.5 万元,比本年度增长23.6%,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领导者,在订立1300万元的利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生产销售能力和客观市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看有没有把年销量提高23.6%的必备条件。如果各方面条件充裕,则说明目标充分可行;外在条件利用不完全,则说明目标过于保守;如果条件不具备,则要考虑从哪些方面努力去创造条件;如果其限制因素是刚性的,则要考虑降低目标了。

9.比较和选择公司的财务方案

公司创办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盈亏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时,创业者经常要面临多种方案的选择,这些方案没有哪一个是完全正确和错误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析它们的利弊,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某公司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100000元,单位变成本75元/件,单位价格100元,年销量为8000件,现有甲、乙两方案备选:

甲方案:上马一套设备,每年增加固定成本3万元,但每件可节约材料费5元;

乙方案:采用薄利多销策略,单价降低为95元,预期产品年销量为增加30%。

那么,创业者到底应选择哪一个方案呢?

①从经营安全率看,甲、乙两方案对公司的影响都不是很大。虽然两个方案对保本所要求的都增加了,但仍有很大回旋余地。

②从利润角度考虑,两方案都比原方案有所增加,但甲方案可增加40%,而乙方案只能增加8%。这一点上,甲方案无疑是占优势的。

③从市场规模来看,乙方案的销量比甲方案要多30%,这无疑可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加快周转。但乙方案的生产能力却没有增加;相反,甲方案通过引进设备,无疑可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发展后劲。

那么,究竟要选择哪一个方案为好呢?实验表明,多数创业者都倾向于选择甲方案。其实也不尽然,还要看公司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甲乙两个方案可能是公司中两个部门管理人员提出的,但作为决策者是不是更应该有通盘的考虑?其实,如果企业面临着发展机会,资金紧张,又要应付竞争,那么就应选择第三条方案:“甲和乙”方案,即以轻度降价加速周转、扩大规模,应付竞争,增加资金收入;同时,以增加销售所得的资金收入购买机器,扩大生产,以满足销售规模扩大的需要,并降低单位成本,适应降价的要求。这样,企业一方面扩大了现有规模,另一方面又加强了长期竞争能力。

虽然上面的甲乙两方案有许多相矛盾的地方,但就其本质来讲,甲方案属于生产领域,乙方案则属于销售领域,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容的。比如,同在生产领域,如果一方面购置机器,另一方面控制规模的话,这种浪费是不可思议的;又如同在销售价格问题上,如果在“高位待客”和“低位倾销”之间徘徊不定的话,那么公司的产品价格势必动荡不堪,丝毫不能取信于人,且大损产品形象。

创业者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可兼的选择,比如资金和人力不足时,主营业务的选择;或关键部位人员的选配、责任的分配;或财务记账方法中进销价格的取舍方法。这些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10.做好公司的财政资源管理

创业者如何进行公司的财政资源管理呢?有这样一些建议:

首先,你要分析一下你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财源。

查看一下你的资产。你都需要它们吗?能不能把不常使用的卖掉?

查看一下你的开支。几乎每个公司都能削减5%的开支。

查看一下客户的期限。能不能缩短期限以尽快得到现金?能不能少打些折扣?

查看一下供应商的期限。你是不是付款太快了?能不能在不付利息的情况下延长期限呢?

查看一下你的价格。是否有可能提高你的价格,以赚取更大的利润?不要以为提高价格会影响销路,有时价格上升不仅会使你获得更多的利润,也能使用于库存的现金变少。

其次,若你需要更多的钱,可以申请贷款,但必须以利息为代价。

一定要先估计一下达到目标需要多少钱,再决定是否贷款。或许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付账,如担保书或延期信用证,而把现金用到必要项目上。另外,还可以从客户那里收点预付款。

最后,如果实在需要钱,而银行里也贷不到的话,还可以试试这种办法:用存款证明或短期国库券抵押你的借款。

有时你会发现你的投资人不愿意直接投资,这时可以请他们在银行里放入存款证明或购买短期国库券作为你向该银行借款的抵押。你的投资者可以从银行那里得到利息,你还可以再给他一些利息(比如2%)。当你偿还了借款后,你的投资者就可以从银行拿回抵押。

11.当家不理财,等于瞎胡来

“当家不理财,等于瞎胡来;理财不当家,等于撒钱花。”这句俗话是颇具深意的。如果反过来讲,应该是:“当家需要理财,理财需要当家。”作为创业者,企业或商业中的每摊子事都要挂在心上,比如筹集资金、购买原材料、安排生产、推销产品等,创业者无不亲自一手操办。所以,创业者在企业中当家做主,一锤定音,没有理由不会理财。如果创业者理财有方,以钱生钱,那么当然财源茂盛,潇洒自如了。反之,如果缺乏理财能力,不仅可能把本赔进去,而且可能债台高筑,度日如年。常言道:“有钱,老板好当;无钱,心里发慌。”要想做创业者,必须先学会理财。

理财之道有三,即聚财之道、生财之道和用财之道。

聚财之道主要是指对筹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对筹资决策进行定量分析,以便用最经济的手段取得所需的资金。

用财之道是指创业者掌握充分的财务信息,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运用现金流量原理,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树立查账观念,运用资金责任制度,有效控制资金运作。

生财之道表现为选择适当的财路,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竭尽所能压缩成本、减轻负担,进而通过盈亏衡量、成本收益比较,确定企业的利润。

此三道彼此密切联系,缺一不可。聚财之道用于筹集资金,用财之道体现了资金的分割与控制,生财之道则表现为资金的周转和利润的实现。三道联系起来,正好反映了企业资金的运动轨迹,提示了企业创造财富的秘密:资金不停地周转运动,促使老板赚取到最大化的利润。

理财之道,不能孤立地只掌握聚财之道、用财之道、生财之道中的一道或两道,而要将三道都掌握并加以融会贯通,才能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理财之道是互相联系、互相约束、密不可分的。聚财之道是基础和前提。掌握聚财之道就是要确定筹集资金的数额,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寻找多样化的筹资方式,利用各种筹资渠道,最终进行合理筹资组合,力求使筹集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最小。

用财之道是聚财之道的合理延伸,又是生财之道所必须处理好的重要环节。掌握用财之道就是要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利用现金流量原理进行合理的决策,然后将决策结果用预算的方式反映出来,合理计划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在资金实际周转过程中,利用责任控制制度,以保证资金有效和高效地运行;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填补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其要旨是如何使资金优化配置。

生财之道是用财之道的发展和实际操作,是赚取最大利润的直接反映。掌握生财之道就是要有正确的盈亏原理作指导,运用各种合理手段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尽其所能地降低成本,减轻企业承受的各种负担,并选择适合经营特点的发财之路,抓住每一个发财机会,这样就会财运亨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贯穿理财之道的最基本的宗旨是效益,即让成本变得最小,将收入变得最大。如果背离了这一宗旨,就表现为理财无方,四处碰壁了。

理财之道必须统筹兼顾。缺了哪一道,就像三角形缺了一条边,鼎缺了一条腿一样,破坏了完整,也就会使理财之道不稳定,赚不到你所期望的利润。

设想一下,如果你不懂聚财之道,那么你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似的,没法组织有效的生产经营。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筹集不到所需的资金,就买不来原材料、零件、商品等,那么再好的管理与经营都是空谈,没有实际价值,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掌握聚财之道是根本和前提,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不懂用财之道,那又会怎样呢?你筹集到了资金,口袋里有钱了,但是钱用得不是地方,该用钱的地方钱没花,不该用钱的地方胡乱花,使钱像流水一样又从兜里流走,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合理用财是管理艺术的最佳表现,是聚财之道的延伸,可以使资金优化配置,为生财之道提供良好的环境。

假如你不懂生财之道,就不能利用手中资金去以钱生钱,而只能经营很窄的面,打不开市场,至多维持一下局面。这类似于棋类比赛中的和棋一样,不懂生财,至多只能取得和棋。而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不打开财路,力争上游,最终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应该掌握生财之道,以钱生钱,赚取最大利润,使聚财之道和用财之道体现在最大化的利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