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8067900000046

第46章 情系军队人才培养与热心国家能源传输技术创新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许占显

2003年10月,根据空军绿色通道规划,我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之后我第一次见到了林为干院士。2004年2月入学后,我从此开始了师从林先生四年的求学之路。

关爱学生和情系军队人才培养

林先生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回国的,他多年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科研的工作,对国内外的雷达与探测技术极为关注,我深深地感觉他极其热爱祖国,情系国家的国防事业。2003年10月,在我面试的时候,得知我是空军的现役人员,多年从事飞机结构无损检测的工作,担心自己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领域上基础的薄弱,顾虑自己能否完成博士学业,他热情耐心地帮我分析无损检测传感器与天线技术的一致性,极力鼓励我努力缩短专业差距,打消了我的学业研究与毕业后是否能够在军队发挥作用的双重顾虑。他的爱国热情,以及在专业领域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高度对我的谆谆教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地鞭策我投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学习。入学后,他帮我选专业课、确定博士学位研究的方向,结合我的工作实际,从电磁理论与技术的角度,确立电磁隐身、反隐身技术与飞机结构缺陷探测的研究课题,并经常询问我的学习进程和研究进度。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学分21.5,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文章10篇,其中SCI两篇、EI源两篇、核心期刊两篇,协助导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Jacobian函数波导-电磁输电应用研究”1项;自己撰写国家自然基金“可控Metamaterial与铁氧体复合结构的微波隐身技术研究”报告1项。博士学位成绩良好,博士论文题目“基于电磁理论的隐身与探测技术研究”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军事参考价值,技术内容上有所创新,观点新颖。在我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中,起初我个人不拘形式重视内容,内容上电磁隐身与反隐身技术一些宏大的观点,虽然引起个别审阅老师的不同见解,但蕴涵着林先生的博大与深远见地,也符合我国军队特别是空军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的实际需要。之后,根据学校博士论文格式形式的统一要求,自己仔细修改,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在空军绿色通道规划的培养中,我是电子科技大学率先毕业的第一人,比单位的要求提前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电子科技大学一些老师的帮助,更得益于林先生的教诲和他自己的为人师表;在我向他汇报学习时,我常看到80多岁高龄的他,还在书写纸甚至报纸上推写繁杂的公式,也常见到他撰写和发表论文。

情系微波技术 关心能源传输技术革新

20世纪以来,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先生于 2005 年整个12月在香港讲学访问,中国香港媒体认为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1/3,80%用于发电,是在烧黑色金子,同时提到大量的矿工死于矿难等问题。他认为:中国目前采用煤炭发电是比较陈旧和落后的,不是“三个代表”伟大思想所倡导的先进生产力,而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水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其储量不随人类的使用而枯竭,大多数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和危害,采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用来发电,可以节省宝贵的煤炭资源,关闭绝大多数煤矿,以根绝矿难,这样做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节约型国家的总目标。但是在我国很多地区这些可再生能源并不丰富,如成都的日照和风力资源都很匮乏,在这些地区又如何利用新型的清洁能源呢?解决的办法总体有两种: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地资源的潜力,可在风力强和阳光充足的时候把可再生能源储存下来发电,研制 10 千瓦以下新一代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国家“十一五”研发的重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其中的技术关键;二是从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远距离输电。自人类应用电力160多年来,电能的输送都靠电线,但目前新型能源在并网发电方面也还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并且在一些偏远地区采用送电线路投资也很大,与之相比,微波输电使电力送、供电变得简单。它能改变因能源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电力输送不经济,不合理的状况,是对传统输电方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电磁微波输电理论最早在 19 世纪末由赫兹和特斯拉提出的,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产生,电磁微波输电技术受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均纷纷投入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微波输能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军事应用和未来太空太阳能的利用方面。1993 年 10月,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期间,日本 NEC 公司展示了微波供能的无人海岸巡航机的样机,地面发射功率 10 千瓦,飞机接收到1千瓦。1995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兵库县利用微波成功地将5千瓦电力传输了50米的距离,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电力的无电缆输送。在太空太阳能利用方面,国外研究机构计划建造太空发电站:将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距地面36 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将人造地球卫星上的光电板收集到的充足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再用微波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把电能输送到地面,地面的接收装置将微波转换为电能后送入地面的输电网。太空发电站就是人们摆脱能源危机的设想之一。太空发电的优势在于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太阳辐射的能量而十分稳定。因此,太空发电站可以日夜不停地发电。为此,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太空发电站计划。美国计划在 2025 年前后建造100座发电能力各为500万千瓦的太空发电站。日本计划在 2040 年之前在太空建立一座巨型发电站。法国则打算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安置一面直径为 1 千米的“镜子”,将电能以微波形式传给地面。目前日本已制造出卫星电站,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发电能力 500 千瓦,距离地面 36 000千米。这种卫星太阳能电站(SSPS)还可以用于军事用途,如果战争爆发可以改变波束方向,从而将大量的电磁能量辐射到敌方阵地,从而干扰敌方的军事活动。如果将这一巨大的能量聚焦发射,即可在一定的空间顷刻摧毁敌方目标。美国正在加紧能束武器(包括微波和激光)的研制,并很有可能已经有定型产品。因此,林先生认为微波输能既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又能在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微波输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因此林先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前沿性的理论研究,通过调研与论证,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Jacobian 函数波导-电磁输电应用研究”,目前正准备进行输电方面的实验工作。高性能波导的研制是微波输能系统研究的开拓性工作,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SN,CN,DN波导理论,争取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原创性成果,并将 sn,bn,cn 的 Jocobian 椭圆函数应用于电磁微波输电系统中。电磁输电问题的深入研究关系着我国未来能源战略规划,也对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四年的学习生涯,他给了我教导、关爱,他不讲表面形式、重视实质内容的精神,也给了我极大的压力和激励,从他孜孜不倦辛勤笔辍那里,我得到了学习与进步的动力,也得到了他义无反顾从美国回国热爱祖国的真谛,同时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后献身国防与空军事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