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库存越多,生产持续越有保证,但成本高;另一方面,减少库存很可能使公司因缺乏原材料或半成品而停止生产。财务主管在决定存货的库存规模时应考虑以上的两个方面。
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种。
1.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等支出。
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要量D与每次进货批量Q之商。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订货成本=D÷Q×K+F12.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所以存货的取得成本可表示为:
Tca=F1+D÷Q×K+DU
3.储存成本储存成本指为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储存成本通常用TCC表示。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储存固定成本用F2表示,单位变动成本用Kc表示,则储存成本的公式为:
TCc=F2+Kc·(Q÷2)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损失。缺货成本用Tcs表示。
如果以TC来表示储存存货的总成本,则计算公式为:
TC=TCa+TCc+TCs
=F1+K+DU+F2+Kc+TCS
实际工作中,公司为了确保持续生产,避免缺货问题,存货常有保险储备。保险储备情况下的经济批量是在经济批量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各种保险储备量B的不同情况而得到的。
总成本Tc(S、B)为:TC(S、B)=KuSN+BKc式中:
Ku单位缺货成本;S一次订货缺货量,具有概率性;N基本方法算出的最佳订货次数;B保险储备量;Kc单位存货成本。还需要说明一下再订货点概念。再订货点就是再订货时存货的储存量。在确定经济批量的基本方法中,假定存货用完时再订货,再订货点为零。通常在实际工作中,即使一次到货,从订货到货到也会有一段滞延时间,称为交货时间。因此,若设交货时间为L,平均每天需求存货为d,则再订货时间必须提前到存货尚够L天使用的数量,即再订货点R应为:
R=Ld若再考虑到安排一定的保险储备量B,则再订货点R应为:R=Ld+B显然,当交货期内需求量小于再订货点时,不会发生缺货问题。
理想的库存水平是缺少库存而损失的销售收益、库存保管费用和购买成本三者的函数。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订购成本和库存保管费用。
下面将提到经济订购批量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用来计算最佳订购次数,从而降低总成本。最佳订购次数的时间间隔是非常重要的,重新订购点是平均日需求、订货到交货间的时间和额外的安全库存量(防止由于缺货顾客离开)三者间的函数。
简单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假设:全年需求量能够而且已经确定;没有批量折扣和缺货;存货管理可以达到理想状态,即当前批存货量为零时,下批存货刚好到货,即最高存量是每批订货量,而最低存量为零;存货品种单一;分次供应连续、稳定使用。
设立了上述假设后,存货总成本的公式可简化为:
TC=F1+D÷Q×K+DU+F2+Kc·Q÷2
当F1、D、K、U、F2、Kc为常数时,TC的大小取决于Q,为了求TC的最小值,可对其求导演算,可得下列公式:
Q=
这一公式称为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求出的每次订货批量可使TC达到最小值。这个基本模型还可以变为其他形式:
每年最优订货次数计算公式为:
N=D÷Q=D÷=
存货总成本计算公式为:
TC(Q)=KD÷+·Kc=
最佳订货周期计算公式为:
T=1÷N=1÷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计算公式为:
I=Q÷2·U=·U=·U
财务主管可以根据这个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对存货进行管理。第65招提高财务质量,降低财务成本财务算是一种参谋机构,但质量观念仍适用于财务监控、记账及报表等传统职能,包括从处理应收、应付款到预测和预算编制及月度报表,也适用于日趋重要的财务分析职能。质量较好的财务部门相对成本也较低。
强生公司于1990~1994年节省了8400万美元的财务费用。另外,公司5年内在全球范围裁减了19.5%的财务人员,而财务部门的业绩却提高了。如今财务部门的员工7天内就可完成年终报表,以往却要用26天。
财务主管可以通过附加价值来提高质量,即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处理、寻求获得更好信息的捷径等。附加价值又会提高现金流量,带来更好的决策及其他好处。
财务主管应加快财务部门的变革步伐。财务部门工作的速度所带来的成本和成效会影响到企业每个环节,企业可双管齐下采用两种延伸战略,即尽量降低成本和尽力优化合作,来提高质量。
财务主管应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尽量降低财务成本:
1.简化工作许多财务部门提供某些报表是习惯所致。随着时间的流转,企业业务在不断成长、发展,信息需求不断变化。通过抓住确定必要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报表,就可以简化工作。简化工作可以采取如下做法: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彻底分析和革新,会使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持续改善,一旦进行了业务流程重组之后,就可用统计流程控制及其他精简措施进行持续提高。
2.使用最好的技术
一流的技术能帮助财务部门提高生产率,但要注意“太过超前的”技术,与其试用新一代技术,不如用行之有效的系统。找不太贵的系统,例如找兼容的产品而不要高价位的名牌。同时,还要寻找资本回收期短、能不断投资的技术。注重技术的实用性,而不是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
3.培养高度敬业精神要让财务部门的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用技术省却他们的苦差使,造就一个自我管理的团队,使员工各司其职,根据业绩进行奖励。
4.尽力优化合作财务部门应与其他业务部门建立一个全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信息价值的基础上。财务人员应当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公司实现目标。他们测评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用以经营决策的信息,从而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做出贡献。这最终将成为任何一个财务部门创造价值、成为高效组织的方式。
5.重新调整时间,瞄准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尽量减少日常财务支出费用,企业就能腾出资金来提供有附加值的服务。财务质量的提高不会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也不会一帆风顺。离开管理层的支持,提高财务质量只会是一句空话。管理层必须愿意变革,愿意承担风险,愿意对高素质的员工和技术进行投资。
经过上述一番努力,财务部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质量。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尽力优化合作,财务部门才能成为真正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高效机构。